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8篇
  免费   777篇
  国内免费   447篇
林业   2599篇
农学   445篇
基础科学   35篇
  1031篇
综合类   3131篇
农作物   340篇
水产渔业   1335篇
畜牧兽医   893篇
园艺   362篇
植物保护   901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314篇
  2020年   319篇
  2019年   374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416篇
  2016年   429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482篇
  2013年   618篇
  2012年   658篇
  2011年   716篇
  2010年   602篇
  2009年   582篇
  2008年   560篇
  2007年   589篇
  2006年   505篇
  2005年   413篇
  2004年   324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105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69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Overdose and death of both target and non-target species are not uncommon when α–chloralose is used for animal control. Alpha–chloralose appears to depress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y having an affect on the GABA-A receptor in a manner similar to ethanol. Recently central administration of oxytocin was shown to block ethanol-induced impairment in rodents. Our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IM administration of oxytocin speeds avian recovery from α–chloralose and reduces mortality under simulated field conditions. We found that when injected twice with oxytocin (30 uL/kg) chickens entered α–chloralose narcosis more quickly and showed greater behavioral impairment. When fed the LD50 dose of α–chloralose, repeated injection with oxytocin produc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ortality rate or time to death in comparison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s of peripheral oxytocin on female chicks were different than results found previously in cockerels given oxytocin centrally. Oxytocin is not a suitable antidote for α–chloralose overdose during animal capture in the field but instead accentuates α–chloralose narcosis, making capture more likely and efficient.  相似文献   
122.
综述了中国木兰科含笑属植物繁殖技术研究及其应用,探讨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23.
以哈尔滨市常见的26种主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LCA-4型红外气体分析系统,观测了绿化树种7月的降温增湿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降温增湿效应存在差异.乔木树种中,白桦日释水总量最大(1 963.44 g/m2),樟子松最低(252.72 g/m2);小乔木树种中,文冠果的日释水总量最大(2 877.12 g/m2),野梨和稠李较低;灌木树种的日蒸腾释水总量和日蒸腾吸热总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4.
日粮水平和饵料种类对黑鲷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室内流水实验法研究了摄食水平和饵料种类对黑鲷能量收支各组分和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鲷的生长量,总呼吸代谢量,排泄量及生态转换效率均随日粮水平升高呈增长趋势,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可分别用对数曲线或直线加以定量描述;不同生物饵料能造成黑鲷摄食,生长,排泄和总呼吸代水平的显著差异,但却不能改变以比能值为单位的生态转换效率。黑鲷的呼能量收支分配率随摄食水平不同有较显著差异;代谢能分配率和排泄能分配率随摄食水平增大呈U型变化趋势,而生长能分配率却恰恰相反。除摄食高蛋白饵料时引起排泄能分配率增加外,摄食不同饵料对黑铜的能量分配模式影响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5.
海南岛近岸海域鱼类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季节变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6年~2007年间在海南岛近岸海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鱼类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特征。发现该海域鱼类种类较为丰富,调查共采集到鱼类292种,隶属于21目100科172属;其中暖水性种类数占83.32%,暖温性种类数占16.78%;与中国黄渤海共有种76种,与东海共有种220种,与南海大陆架、大陆坡和南海诸岛海域共有种分别为279种、42种和51种。鱼类优势种[相对重要性指数(IRI)〉500]依次为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斑鳍天竺鱼(Apogonichthys carinatus)、黄斑鲾(Leiognathus bind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大头白姑鱼(Argyrosomus macrocephalus)、(Therapon theraps)、棕斑腹刺鲀(Gas-trophysus spadiceus)和麦氏犀鳕(Bregmaceros macclellandi)。以生物量为基础采用5个指数研究了该海域鱼类多样性现状,并采用季节更替指数(AI)和迁移指数(MI)对各季节鱼类群落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海域鱼类多样性水平较高,相邻季节的鱼类物种相似性也较高,随着鱼类的洄游,群落的稳定性出现较大波动。  相似文献   
126.
2003年春季东海区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胡芬 《海洋渔业》2004,26(2):79-85
本文分析研究了2003年春季东海区(27°00′~34°00′N)150m以浅海域浮性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共鉴定49种鱼类的鱼卵、仔稚鱼,其中31种鉴定到种,隶属于26科、29属。优势种类为日本鳀、方氏云鳚、太平洋鲱。带鱼、小黄鱼等经济鱼类鱼卵、仔稚鱼数量少,鲱形目鱼类鱼卵、仔稚鱼数量较多。鱼卵、仔稚鱼分布主要在近海禁渔线附近海域。  相似文献   
127.
调查汾河太原段轮虫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探讨轮虫群落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理化因子的关系,为汾河太原段浮游动物动态预测和多样性保护提供必要信息,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客观评价水质污染状况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在汾河太原段设置采样点7个,于2014年3-12月对轮虫和水体理化指标进行逐月调查。共检出轮虫98种,隶属3目21科33属。全年优势种是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和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调查期间月均检出轮虫28种,轮虫丰度变化范围为153 ~ 1 440 个/L,生物量为0.08~0.89 mg/L;种类数、丰度和生物量均表现为枯水季较低,丰水季最高。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表明不同营养状态水体之间差异显著,轮虫丰度、生物量、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存在明显差异;中等营养条件的指示种为卵形无柄轮虫(Ascomorpha ovalis)和单趾狭甲轮虫(Colurella unicauda),指示轻度富营养的指示种为柔软龟甲轮虫(Keratella delicata),中等富营养水体的指示种则为臂尾轮属的种类。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变量对轮虫群落结构变异的解释率为 41.3%,水温、叶绿素a 、溶解氧、总氮等因子是影响轮虫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轮虫群落结构特征可以指示水体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28.
赵盛龙 《水产学报》2007,31(4):452-455
以头部感觉管孔及颊部感觉乳突的排列规律为主要分类依据,综合形态特征,研究了采自浙江省舟山岛河溪的裸身虾虎鱼属(Gymnogobius)的一新种:舟山裸身虾虎鱼Gymnogobius zhoushanensis sp. nov. 。新种的形态特征及性状与产于浙江省苍南县的横带裸身虾虎鱼 Gymnogobius transversefasciatus (Wu & Zhou, 1990)十分相似,头部均具4个感觉管孔 (C,D,F,G),颊部具1条眼下感觉乳突线(L2),3条水平状的纵行感觉乳突线(L3, L4, L5)。但该新种具有口小,上颌骨后端仅伸达眼前缘的下方;纵列鳞、横列鳞和背鳍前鳞较少;头部密具许多小黑点的特征。 关键词: 虾虎鱼科;裸身虾虎鱼属;新种;舟山  相似文献   
129.
130.
温州南部沿岸海域鱼类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2015年春季(5月)和秋季(9月)温州南部沿岸海域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多元分析及其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和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州南部沿岸海域共鉴定鱼类47种,隶属于9目27科41属,主要以暖水性和暖温性为主,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最多,共26种;其次为鲱形目(Clupeiformes),共6种;再次为形目(Tetraodontiformes),共4种。春季,优势种依次为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as)、镰鲳(Pampus echinogaster)、六丝矛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49.3%;秋季,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棘头梅童鱼和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占总渔获量的50.8%。日本鳀、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刺鲳(Psenopsis anomala)、龙头鱼、鳓(Ilisha elongata)和六指马鲅等是各季节各站位组的典型种及造成不同站位组间群落差异的主要分歧种。此外,组内的典型种一定程度上是组间的分歧种和群落的优势种。经Pearson分析,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溶解氧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盐度和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得出,影响鱼类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为酸碱度p H、水深和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