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9篇
农学   14篇
  5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06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2003年山西省二代草地螟发生与消长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二代草地螟在山西北部大发生。就草地螟发生为害的特点,以及虫源基数、种群数量、生态环境等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因子进行了概述分析,并提出了加强虫情监测、农业治理、药剂防治及生态控制等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鲤鱼背鳍棘,背鳍第1支鳍骨的年轮特征与耳石,脊椎骨,鳞片均很明显,鳃盖骨和胸鳍棘不适用于年龄鉴定,并提出这些年龄鉴定材料中年带形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亚致死浓度毒死蜱和异丙威对禾谷缢管蚜试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是重要的小麦害虫,毒死蜱和异丙威作为有效防治禾谷缢管蚜的杀虫剂,可以在致死浓度下直接杀死禾谷缢管蚜,其亚致死浓度也可能会引起禾谷缢管蚜生理和行为的改变。为明确亚致死浓度的毒死蜱和异丙威对禾谷缢管蚜试验种群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毒死蜱和异丙威对禾谷缢管蚜成蚜的毒力;并以含0.1%吐温-80的蒸馏水为对照,利用生命表技术分别研究了毒死蜱亚致死浓度(C-LC20和C-LC30)和异丙威亚致死浓度(I-LC20和I-LC30)对禾谷缢管蚜F0代和F1代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C-LC20、C-LC30、I-LC20和I-LC30处理后,禾谷缢管蚜F0代成蚜寿命分别缩短14.03%、36.04%、12.01%和26.86%,产蚜量分别下降20.55%、42.27%、17.13%和26.00%,均显著低于对照种群;与对照相比,C-LC20、C-LC30、I-LC20和I-LC30处理后,禾谷缢管蚜F1代种群的若虫期分别延长1.51 d、1.92 d、0.9 d和1.19 d,成蚜寿命分别缩短21.62%、33.68%、15.51%和23.14%,产蚜量分别降低21.81%、37.4%、14.51%和29.29%,且F1代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净生殖率R0、周限增长率λ以及总生殖率GRR都比对照降低,而F1代种群加倍时间Dt和平均世代周期T均延长。本研究结果显示,亚致死浓度的毒死蜱和异丙威能够降低禾谷缢管蚜种群的发育和繁殖速率,对禾谷缢管蚜种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3种蚜虫在大麦上的种群参数差异.[方法]以大麦为寄主,在温度为(23±1)℃的人工气候室条件下比较玉米蚜、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3种蚜虫的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差异.[结果]3种蚜虫若虫历期(7.63 ~8.50 d)、成虫寿命(11.23~13.89 d)以及存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若蚜存活率较高,变为成蚜后存活率明显下降,呈典型Ⅰ型.3种蚜虫有翅蚜比例大小为玉米蚜<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繁殖力顺序与有翅蚜比例相反.玉米蚜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最高,分别为51.40、0.31、1.36,麦长管蚜最低,分别为24.63、0.24、1.28.[结论]3种蚜虫在大麦上的适生性大小顺序为玉米蚜、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用细胞核移植的方法,获得了亲缘关系较远的不同目鱼类之间的核一质杂种鱼胚胎.即以鳜鱼的囊胚细胞核作供体,以鲤鱼的成熟未受精去核卵细胞质作为受体进行核移植试验,使囊胚细胞核发生分裂,从而启动卵细胞质也发生分裂,导致重新进行个体发育.在获得的112个正常发育的核移植卵中,发生卵裂的107个,占95.5%发育至囊胚期的61个,占54.5%,发育至原肠期的6个,占5.4%,发育至神经胚期和胚孔封闭期的各1个,分别占0.9%.鳜→鲤核质杂种胚胎类似鲤鱼同期胚胎,其早期发育速度与鲤鱼相似而比鳜鱼快.各杂种胚胎发育期的胚盘形状及大小均类似鲤鱼,大于鳜鱼同期胚盘,且胚盘细胞较多,但比鲤鱼胚盘细胞小,这是鳜→鲤核质杂种胚胎发育的一个显著特点.作者认为核-质杂种胚胎的性状发育,受核受体物种的母性影响控制.  相似文献   
16.
采用RPMI l640全培养基对梭鲈(Sander luciopercaLinnaeus)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经空气干燥制备染色体玻片标本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梭鲈染色体数目为48条,包括2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0条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2条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和24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对和随体。梭鲈核型公式为2n=48,2m+10sm+12st+24t,其染色体总臂数(NF)为60。  相似文献   
17.
初步测得WD无敌消毒液对全长7.0mm和19.3mm月鳢鱼苗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1mL/m^2和34.2mL/m^3。对月鳢而言。WD无敌消毒液是一种安全的外用药,但用0.1%WD无敌消毒对幼苗进行浸泡消毒时,浸泡时间建议在90s以内为宜。  相似文献   
18.
采用持续性降温(在海水中从)和突发性降温(在-1℃下的冷海水中冷处理1h)对翡翠贻贝进行冷处理,然后在室温下复苏,观察其复苏情况:采用持续性降温(在海水中,从21℃持续性降沮10h 9℃,从21℃持续性降沮18h 3℃)和突发性降沮(在-1.5℃、0℃、5℃、9℃的冷海水中冷处理10min)后进行冰藏,然后,每隔24h随机取出部分样品检定其存活情况,并观察其复苏情况,对翡翠贻贝的耐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翡翠贻贝具有较强的耐冷性,在≤0℃时,仍能存活,通过冰藏可达到保活保鲜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池塘面积1067m^3,主养彭泽鲫鱼种,搭配团头鲂及鲢鳙鱼种,经156天饲养,共产鱼1029.6kg,折合667m^2产鱼643.5kg。其中每667m^2产彭泽鲫鱼种367.8kg,平均规格70g。每667m^2利润3498元。投入产出比为1:1.67。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对常规养殖条件下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稚鱼全骨骼进行染色,观察并分析其骨骼畸形发生部位及相应的畸形类型。结果显示,在同一批次繁育的180个军曹鱼稚鱼(25日龄)骨骼标本中,有72个标本存在畸形情况,畸形率为40.00%。骨骼畸形类型共计22种,畸形率由高到低主要表现为米克尔氏软骨畸形、尾上骨缺失、脉棘分叉、基舌骨异位和尾上骨愈合等;所有骨骼畸形均未表现出显著可见的外部形态变化。但正常个体与骨骼畸形个体的全长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本研究表明,骨骼畸形对军曹鱼生长产生了影响。本研究为探索鱼类骨骼畸形的发生过程和原因、减少畸形率和优化苗种培育养殖条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