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91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4篇
  67篇
综合类   131篇
农作物   23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77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01.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草场承载力与畜草平衡分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气候潜力推算出锡盟各旗县的草场承载力。并与实际载畜量的对比,将锡盟划分为4个亚区,进而探讨了各区发展畜牧业生产的途径。认为必须增加草场投入,逐步形成以集中养畜为主的现代生产方式,在高水平的畜草平衡关系上发展畜牧业。同时要限制开垦草场、开展区域协作、加强人口控制。  相似文献   
102.
农牧交错地带土地生产力退化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根据我国北方地区农牧交错带自然条件的特点,指出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并回顾历史及现实状况,揭示了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风蚀、土地退化、沙化的严重性,并指出了这一地区土地整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3.
乳酸杆菌和芽孢杆菌对产蛋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主要通过使用乳酸杆菌和芽孢杆菌的混合制剂饲喂产蛋鸡,测定鸡的生产性能及抗病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饲喂蛋鸡后效果明显,不仅提高了蛋鸡的产蛋率、产蛋个数、蛋重和鸡饲料的转化率,还增强了鸡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04.
在福建省中亚热带旱作条件下,引种4个燕麦品种(Moola、Riel、CulgoaⅡ、Swan)及1个小黑麦品种(Triticum aestivum×secale cereale cv.Madonna),生产性能的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鲜草产量达59.12~74.75t/hm^2,干物质产量达11.66~15.34t/hm^2,种子产量达11.5~69.2g/m^2,Swan燕麦的产草量最高,干物质产量显著高于其余参试品种(P〈0.05)。生长动态观测表明,参试品种干物质积累速率变化趋势呈明显的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播后111~165d,达8.85~10.32g/m^2·d。  相似文献   
105.
间套作强化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 进展与应用展望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27  
间套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其存在2 000多年,必然蕴含重要的科学原理。过去的研究表明其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而且能够充分利用地上部的光热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地下部水分养分资源,强化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近年来,国内外对其资源高效利用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地下部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本文首先综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间套作作为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如提高作物产量,增加作物生产力的稳定性,充分利用地上部光热资源和土壤水分、土壤和肥料中的氮素和磷素以及微量元素等。随后,对间套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包括水分需求上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互补,豆科/禾本科间作体系中的豆科作物生物固氮和禾本科作物对土壤氮素利用上的互补和促进作用;磷活化能力强弱搭配的间作体系中,磷活化能力强的作物对活化能力弱的作物的促进作用;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搭配,改善双子叶植物的Fe、Zn等微量元素的含量等。最后,对间套作进一步研究方向和应用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思路。在研究方面,包括作物多样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地下部作物种间信号的传递,地上地下部多样性的互反馈调节机制,以及作物生长模型等。在应用方面,包括豆科作物纳入农业生产体系发展生态集约化农业,利用间套作发展有机农业,利用种间相互作用提高磷肥利用率和增加作物可食部分的微量元素含量等。并认为间套作中的机械化、育种等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间套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6.
在蛋鸡日粮中添加增蛋素、预混料2号及预混料3号三种添加剂,均能提高产蛋率和蛋重,降低料蛋比,增加经济效益,尤以预混料2号的增产、增收效果最佳。本文还对各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7.
Dry woodlands cover about 14% of the total African land surface and represent about 25% of the natural vegetation.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a seasonal climate, with a dry season of 4-7 months. Large parts of these ecosystems are degrading due to grazing, fire or exploitation by people. We studied species richness and productivity patterns of dry woodlands in Ethiopia. For such ecosystems, classic productivity and diversity hypotheses predict that species richness and productivity increase as the wet season length increases, and decrease when soil conditions create water stress. We inventoried and measured trees in 18 2-ha plots distributed in two sites, one higher altitude site with a shorter wet season than the lower altitude site. We found that the stand volume per hectare was lower in the site with a shorter wet season. Across all 18 plots we observed that stand volume decreased with soil water stress (estimated from texture and depth). This was in line with the prediction. The species richness was lower in the short-wet-season woodlands, but was unaffected by variation in soil conditions. This suggests that climate driven constraints (wet season length) set the limits to species richness, and not soil conditions. As far as we know, this study is one of the first studies that evaluated these productivity and diversity hypotheses for dry African woodlands.  相似文献   
108.
人工阔叶红松林的结构与生产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两种除组成和垂直结构外,其它条件均相同的人工阔叶红松林内,做了总辐射、反射、透射、生物量、生产力和林分叶面积的测定。证明在红松与阔叶树复层混交,叶面积指数为5.5的林分内,光能利用率,林分的生物量、生产力和叶面积分布等均较二者单层混交,叶面积指数为4.1的林分为高或者合理。其原因在于前者能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太阳辐射能,减少能量的散失,该林分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也是提高其林分的生长速度和森林生产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评价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方法]根据雄县17个乡镇的粮食平均产量及平均耕地面积,比较了不同区域及不同年份生产力的稳定性,评价了农田生产力的稳定性。[结果]年度间17个乡镇20年粮食生产力水平可归为3类,第1类的生产力水平为3 060.0 kg/hm2,第2类的生产力水平为4 810.5 kg/hm2,其他为第3类。区域间17个乡镇的粮食生产力水平可归聚成4类。年度间粮食生产力的稳定性分析表明1973年显著低于平均生产力水平,1977年显著高于平均生产力水平。区域间粮食生产力的稳定性分析表明17个乡镇中有10个乡镇的生产力稳定性低于平均稳定性,7个乡镇高于平均稳定性。[结论]雄县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0.
土壤是支撑人工林健康生长的基础资源,是营养物质转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场所。目前,我国人工林经营中土壤地力衰退问题突出,是制约我国林业生产可持续经营、增大生态安全屏障脆弱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深入认识和理解人工林对土壤地力的影响过程,同时开发保障人工林健康和初级生产力的关键调控技术。本文从土壤物理化学环境、土壤生物群落特性及功能等方面,系统论述了人工林土壤地力的维持机制,重点探讨了林龄结构、林分密度、树种类型等影响人工林地力的地下生态学过程。未来需要关注环境变化下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性质的耦合机制。现阶段大面积人工林土壤病原菌积累特征不清,土壤病害影响人工林健康的障碍机理也亟待揭示。因此,今后需进一步量化林木健康、土壤生物以及环境之间的互作关系模型,形成从造林配置、过程经营、症状诊断及土壤地力调控等全方位的人工林健康定向调控体系,保障人工林可持续、多目标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