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41篇
  免费   851篇
  国内免费   1513篇
林业   1135篇
农学   2187篇
基础科学   274篇
  1154篇
综合类   5162篇
农作物   951篇
水产渔业   1027篇
畜牧兽医   1927篇
园艺   423篇
植物保护   665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359篇
  2021年   395篇
  2020年   436篇
  2019年   484篇
  2018年   376篇
  2017年   502篇
  2016年   575篇
  2015年   514篇
  2014年   582篇
  2013年   612篇
  2012年   869篇
  2011年   908篇
  2010年   804篇
  2009年   801篇
  2008年   790篇
  2007年   786篇
  2006年   688篇
  2005年   568篇
  2004年   476篇
  2003年   443篇
  2002年   329篇
  2001年   304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197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134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4篇
  1962年   5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ABSTRACT

Icelandic cattle is believed to have been brought from Norway during the settlement of Iceland around AD 870-930. Previous research on genetic relationships has indicated that Icelandic cattle is most related to northern Nordic indigenous breeds. Usin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genotype data from Icelandic cattle and 29 Northern and Western European cattle breeds, we studied relationships and admixture among these breeds, and assessed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Icelandic cattl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alysis through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estimation of ancestry, and analysis of patterns of population splitting and mixing revealed that Icelandic cattle are most related to three Finncattle breeds (Eastern, Northern and Western Finncattle), and Swedish Mountain cattle. Icelandic cattle has very low levels of admixture. We observed very limited population structure in Icelandic cattle. The observed structure was due to variable sire contributions. Over 1000 years of almost complete isolation has made Icelandic cattle highly genetically distinct from other cattle breeds.  相似文献   
72.
13个阿月浑子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明引进的阿月浑子品种间的亲缘关系,采用RAPD 标记技术对引入的12 个国外品种和‘新疆优株’进行了分析。用筛选的21 条10 bp 随机引物进行PCR 扩增可扩增出137 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22 个,多态位点比率89.05%;品种间遗传距离在0. 2015 ~ 0.5163 之间,表明各品种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UPGMA 聚类分析表明,13 个阿月浑子品种在遗传距离0.40 处可划分为3 个类群,第1 类包括 ‘Kerman’、‘Larnaka’、‘M-38’、‘M-P3’、‘Ashoury’、‘N’、‘Joley’、‘Aegina’、‘Avidon’、‘B’和‘Peter’11 个品种;第2 类为‘Xinjiang select tree’品种;第3 类为‘Mateur’品种。  相似文献   
73.
长牡蛎3代人工选育群体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庆志  李琪  孔令锋 《水产学报》2012,36(10):1529-1536
进行群体选育时,因近交机率增加和有效亲本数的减少,可能导致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进而引起选育群体的性状衰退。为监测长牡蛎人工选育群体在选育过程中的遗传差异,实验应用微卫星DNA标记对长牡蛎野生和人工3代选育群体及其基础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微卫星10个位点在所有群体中均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6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范围为24.0~29.7个,期望和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925~0.956和0.724~0.809。与野生群体和基础群体相比,长牡蛎选育3代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和等位基因丰富度略有下降,但杂合度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哈迪—温伯格平衡(HWE)检验结果显示,60个群体—位点组合中47个群体—位点组合显著偏离HWE平衡(P<0.05)。Fis指数均为正值,平均范围0.152~0.233,表明各群体在10个位点上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杂合子缺失。各群体间Fst值的范围为0.008~0.025,遗传分化程度较弱。结果表明,连续3代的人工选育尚未明显降低长牡蛎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仍可以一定的选择压力对选育群体进行人工选育,从而保证长牡蛎的优良生长性状得到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74.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鸣 《现代农业科技》2010,(16):53-54,58
随着植物抗病基因的分离,植物抗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和植物抗病基因工程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该文就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原理、目的基因、转化方法等进行综述,并对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5.
根癌农杆菌介导马齿苋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马齿苋的叶片诱导出愈伤组织,再以愈伤组织为受体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利用该转化体系得到抗性愈伤组织后,对其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扩增鉴定,证实为转化子,表明根癌农杆菌介导外源基因转化马齿苋的愈伤组织是完全可行的,为以后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进行马齿苋的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6.
2002年10-11月,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对我国新疆丁群体和从捷克引进的丁鱼岁群体各30尾个体的ADH、IDH、LDH、SDH、SOD、EST、MDH、ME、6PGDH、G3PDH等10种同工酶和1种肌蛋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丁鱼岁群体在EST-2、SOD、ADH和IDH等4种同工酶存在多态,捷克群体在EST-1、ADH和IDH等3种同工酶存在多态。我国新疆丁群体多态位点比例为28.57%,比捷克丁群体高(21.43%)。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061 9,也比捷克丁群体高(0.035 7)。捷克丁群体存在一定的杂合子缺失现象。因此,从遗传保护角度,应防止引入我国的捷克丁鱼岁群体进入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进行人工养殖,以免对我国丁天然资源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77.
通过对西农莎能奶山羊九个血液蛋白位点和四项外形特征的遗传抽样检测,结果表明:西农莎能奶山羊在七个血液蛋白位点和四项外形特征上具有多态性,并存在有原种瑞士莎能奶山羊不具有的Hb ̄B和Tf ̄B基因,以及其他莎能羊种中不具有的Acp ̄A和Cat ̄B基因。  相似文献   
78.

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豇豆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为其种质资源搜集、鉴定、利用和遗传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利用SRAP和SSR分子标记对41份来自中国和马来西亚的豇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从65对SRAP引物和10对SSR引物中分别筛选获得稳定清晰且多态性强的31对SRAP引物和5对SSR引物,对41份栽培豇豆资源的DNA进行SRAP-PCR和SSR-PCR扩增。2种PCR扩增共获230条扩增条带,其中SRAP检测到196条扩增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等位基因数为6.3条,多态性片段为161条,多态性比例为82.14%;SSR检测到34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等位基因数6.8条,多肽性片段为25条,多态性比例为73.53%,表明本研究搜集的豇豆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基于SRAP和SSR标记的结果,利用UPGMA构建了41份豇豆资源的聚类树状图,其遗传相似系数为0.1667~0.9516,大多在0.674以上。结果表明,SRAP和SSR分子标记能有效地将41份豇豆资源分开,且部分种质间的遗传距离较远,这为豇豆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9.
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作为优良牧草和地被植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其耐盐碱、干旱能力差等原因致使应用受到广泛限制,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白三叶种质创新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为开展白三叶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本文就近30年来有关白三叶组织培养、转化方法、转基因遗传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0.
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鲤鱼(Cyprinus carpio L.)的2个品种福瑞鲤和豫选黄河鲤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并揭示了雌雄个体间遗传距离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3个微卫星标记在福瑞鲤(FR,n=192)和豫选黄河鲤(YX,n=96)中各检测到160个和131个等位基因。福瑞鲤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观测杂合度(H_o)、期望杂合度(H_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4.559、0.695、0.741和0.702,群体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豫选黄河鲤的4项遗传多样性参数分别为3.620、0.665、0.642和0.600。虽然豫选黄河鲤同样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但是N_e、H_e和PIC均极显著低于福瑞鲤(P0.01),说明福瑞鲤的杂交选育背景决定了其较系统选育的豫选黄河鲤具有较多的来源于不同亲本的等位基因;而两者H_o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豫选黄河鲤种内也保持了较高的遗传杂合度。分别统计福瑞鲤与豫选黄河鲤雌雄个体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两两雌雄个体间遗传距离呈正态分布。福瑞鲤个体间遗传距离的中间值位于0.8~1.0,占37.39%;而豫选黄河鲤个体间遗传距离中间值位于0.5~0.7,占49.33%。建议福瑞鲤和豫选黄河鲤在家系配组时,选择亲本间遗传距离阈值范围在0.8~1.0和0.5~0.7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