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1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8篇
  163篇
综合类   181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在优化卷烟烟气试样前处理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一质谱检测一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方法(GC/MS SIM)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卷烟烟气中15种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各多环芳烃在20~1000μg/L范围内有线性关系,且苯并[k]荧蒽的最低检测限达到0.32μg/L,远低于文献值.并利用该方法对国产卷烟样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2.
多环芳烃在岩溶区上覆土壤中的垂直迁移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典型表层岩溶泉域内的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样品的主要理化指标,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进行定量分析,研究16种PAHs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迁移规律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个土壤剖面中,16种PAHs均被检测出,其多环芳烃含量范围为161~3 285 ng g-1,平均值为987 ng g-1。兰花沟泉域水稻田和水房泉泉域土壤剖面中,PAHs的组成均以低环PAHs为主,后沟泉泉域土壤剖面中以高环PAHs为主,柏树湾泉域马尾松林地和兰花沟泉域马尾松林地土壤剖面中,0~2 cm表层土壤中以高环PAHs为主,2 cm以下土层中以低环PAHs为主。从剖面PAHs含量和组成变化可以判断,低环PAHs较易迁移,但在土层较薄的后沟泉泉域土壤剖面中,由于翻耕等人为的扰动,高环PAHs也较易迁移。5个剖面中,PAHs在水房泉泉域土壤剖面的迁移能力最强。由于岩溶区较薄的土壤层,使得PAHs较易迁移并污染表层岩溶泉水。对土壤理化性质和PAHs总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土壤总有机碳(TOC)是控制后沟泉、兰花沟泉和柏树湾泉泉域土壤中PAHs迁移的主要因子,而在水房泉泉域土壤中,无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3.
丁文文  韦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97-11198
利用GC-MS法对云龙湖表层沉积物中15种PAHs进行分析测定,所测样品中PAHs总浓度为5.42~19.062 ng/g,与其他地区比较,云龙湖沉积物中PAHs含量相对较低。PAHs的污染源主要是人为源。  相似文献   
8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了苏南地区13个农田表层土壤样品中的多环芳烃(PAHs)和酞酸酯(PAEs)污染物,分析比较了不同区域农田表层土壤,尤其是来自钢铁企业周边的表层土壤中PAHs和PAEs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苏南地区农田土壤中总PAHs和总PAEs的浓度分别在147~40300μg·kg-1和0.575~762μg·kg-1之间,其中钢铁厂周边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130μg·kg-1和47.4μg·kg-1。土壤样品中苯并(a)芘的浓度与总PAHs的浓度显著相关,高分子量PAHs在钢铁厂周边表土中含量较高,钢铁冶炼焦化和烧结等工序是其污染来源。酞酸正丁酯(DBP)和酞酸乙基己基酯是苏南地区农田土壤中含量最高的两种PAEs类物质,钢铁厂周边有较高的DBP检出可能与炼钢、冷轧和炼铁等工序有关。本研究将为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农产品安全生产及土壤污染防治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
以油田外围未受污染的羊草作对照,分析了大庆油田开采区受落地原油污染的草原土壤及其上生长的羊草中的挥发酚、石油烃、芳烃和苯并[a]芘4种污染物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受到石油污染后,土壤中石油污染物质量分数可以达到土壤背景值的几十倍,污染的和清洁对照的羊草中4种污染物质量分数的差异极显著。在低背景值情况下,挥发酚和苯并[a]芘在羊草中的残留率分别达到13.54%和6.87%。污染羊草中的挥发酚、石油烃和苯并[a]芘3种污染物的残留量与土壤中的质量分数之间有着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6.
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对周围环境污染小、修复效率高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从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中修复生物的选择、修复条件的优化、修复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对近年来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推动该方法的广泛应用,还应深入探究降解微生物之间的拮抗和协同机制、进一步降低修复成本、进一步完善修复评价标准,加强重石油污染土壤和特殊环境下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研究,开展复合污染(如石油污染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  相似文献   
87.
以USEPA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为研究对象,通过酸雨的土柱淋溶试验模拟实际降水过程,分析了不同酸度的模拟酸雨淋溶后红壤中多环芳烃残留量的变化及不同性质多环芳烃在土柱中纵向迁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酸度模拟酸雨淋溶后红壤中多环芳烃残留量均较淋溶前减少,pH2.5酸雨淋溶后红壤中多环芳烃含量较淋溶前减小的幅度最大(52.08%),pH5.6酸雨淋溶后减小的幅度最小(21.55%);酸雨破坏土壤微结构,使土壤胶体分散,粘粒下移,与土壤粘粒结合在一起的多环芳烃也一起向下迁移,酸雨pH值越小,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纵向迁移能力就越强;酸雨对土壤中不同性质多环芳烃的纵向迁移影响不同,对低环多环芳烃(环数≤4)的迁移影响较大,对高环多环芳烃(环数4)影响较小,主要是由于不同性质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结合的物质不同而引起的。该研究结果为了解酸雨作用下多环芳烃在土壤介质中的稳定性及其对地下水潜在污染的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阐述了植物和微生物降解环境中石油污染物及PAHs的重要作用和最新进展。国内外大量实验室研究表明,不同植物和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均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微生物菌群要优于单一菌株;土壤中植物根系与微生物形成根际效应对污染物的降解起到了促进作用;生物表面活性剂较合成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好的生态适宜性和石油污染土壤修复能力;土壤中多组分污染物共同修复虽处于起步阶段,其作用机理也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发展前景值得期待。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植物–微生物菌群降解石油污染物过程中,微生物菌群间协同和竞争机制及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尚需证实;实验室研究与大田环境条件的差异,使得目前的研究成果尚需田间试验的验证和支持;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特点,研究极端(高含盐量;氮、磷等营养元素缺乏;低温)条件下的石油高效降解菌株/群,制备有效的便于大田应用的固体菌肥意义重大;同时在确定石油污染物对环境致害的限值的基础上,建立石油污染土壤评价体系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9.
[目的]建立索氏抽提、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土壤及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方法。[方法]对萃取、净化及仪器分析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优化条件为:1+1的二氯甲烷+正己烷提取16 h,硅胶净化或不净化方法,PAHs浓度在0.25~5.00μg/mL时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0 3~0.999 9;PAHs方法检出限为0.002~0.020 mg/kg;加标回收率为61.2%~117.0%。[结论]试验结果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测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
试验采用温湿度二因素回归最优设计,研究贵烟4号变黄阶段烘烤环境与烤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及香吃味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温度32℃~42℃、相对湿度75%~95%范围内,随着变黄温湿度的逐渐升高,烤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及香吃味评吸得分均表现出先逐渐增加而后又下降的趋势;在控制变黄温度约37℃~38℃,相对湿度84%~90%即干湿差约1.5℃~2℃烤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及香吃味评吸得分较高;分析结果还表明,烤后烟叶的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与香吃味评吸得分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