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4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篇 |
农学 | 11篇 |
基础科学 | 8篇 |
163篇 | |
综合类 | 181篇 |
农作物 | 8篇 |
水产渔业 | 31篇 |
畜牧兽医 | 7篇 |
园艺 | 6篇 |
植物保护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4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石油污染状况及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石油污染状况及近年来该区油污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分别对微生物、植物及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方法进行综述,强调生物强化技术在生物修复中的突出地位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方法的应用潜能。由于石油污染物的复杂性,现存技术在实际修复中效果并不明显,提出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酶功能基因、将代谢组研究融入油污土壤的修复、深入探究植物根际分泌物与微生物作用及菌根真菌生物降解机制的建议,旨在对黄土高原地区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探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对促进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2.
73.
以柳树枝为原料,于600℃制备原始生物质炭LZ,再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两种磁性强度不同的生物质炭LZ1.5和LZ2.5。利用静态氮吸附(BET-N2)、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手段对生物质炭的表面结构和化学组成等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并研究生物质炭对水体中芘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原始生物质炭在24 h吸附即达到表观吸附平衡,磁性生物质炭在72 h吸附达到表观吸附平衡;LZ1.5的吸附效果最佳,其最大吸附容量Qm=2 758.6μg·g-1,其次是LZ2.5和LZ,Qm分别为833.3、322.6μg·g-1;LZ1.5投加量在375 mg·L~(-1)时,芘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三种生物质炭的吸附行为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磁性生物质炭对芘吸附较多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其保留了原有的芳香性官能团,另一方面是Fe3O4的存在造成了磁性炭表面微孔化以及表面羟基化。 相似文献
74.
紫外光和光氧化剂对水中氯仿及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光降解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探讨明紫外光和光氧化剂对卤烃光降解的影响,以H2O2和H2O2/草酸铁络合物为光氧化剂,研究了紫外光对氯仿、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降解。结果表明,紫外光,紫外光/H2O2体系能有效地加速水溶液中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的光降解,但不能降解氯仿;而紫外光/H2O2/草酸铁或紫外光/草酸铁络合物体系能有效地使水溶液中氯仿,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烃迅速光解脱氯;溶液PH值对卤烃光解有显著影响,PH值为2.5-3.5时光解速率最快,随着H2O2质量浓度的增加,卤烃光解速率提高,但H2O2增大到一定质量浓度时,其脱氯量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75.
[目的]采用最优微生物菌群和植物(玉米)相结合的微生态技术,进行污染物的降解修复研究。[方法]供试植物为玉米,将研究场地分为添加固定化颗粒玉米区(球前玉米区)、添加游离态菌液玉米区(液前玉米区)、纯玉米区和空白对照区4个区,采集样品9次,研究不同地区土壤中降解菌总数、石油烃含量和石油降解率的变化。[结果]随着采样时间的推延,4个区的降解菌总数呈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添加固定化颗粒区和添加游离态菌液区的石油烃含量下降率较大,第20天纯玉米区的石油烃含量下降明显;添加固定化颗粒区和添加游离态菌液区的石油降解率较高,且降解稳定,纯玉米区对石油的降解率不稳定。[结论]游离态菌液与玉米相结合的微生态技术对土壤石油污染修复效果最好,降解速度快。 相似文献
76.
77.
环芳烃芘对拟南芥的生物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环芳烃(PAHs)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方法]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试验材料,研究4环PAHs芘胁迫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及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芘胁迫下拟南芥根长呈现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受抑制的现象,叶片香毛簇随着芘浓度的增加发生畸变。0.25mmol/L的芘胁迫28d后,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拟南芥的光合作用过程受到抑制。随胁迫浓度的升高,拟南芥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显著增强;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先上升后下降,不同浓度芘胁迫下,拟南芥叶片中过氧化氢的平均含量都高于对照。在亚细胞水平上的观察也证实芘处理的拟南芥叶片中叶绿体的数量相对减少,出现肿胀现象,叶肉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光合作用受阻。[结论]该研究可为PAHs对植物的致毒机理以及PAHs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材料筛选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8.
[目的]准确定量野外污染土壤中残留的PAHs,为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针对长期石油污水灌溉农田土壤,对比了常用PAHs提取方法(索氏、震荡和超声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差异。[结果]索氏提取法对土壤中总PAHs的可提取量最高(6 873.7μg/kg),其次为往复震荡提取法(6 698.8μg/kg),超声提取法最低(5 737.6μg/kg),约为前2种提取方法的84%左右;相对于其他提取方法,索氏提取对4环和6环PAHs的提取效率最高,震荡提取对2环和5环PAHs的提取效率最高,超声萃取仅对3环PAHs提取效率最高。[结论]该研究为野外污染土壤中残留PAHs定量评价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9.
烘烤干筋阶段恒定温度及持续时间对烤烟香吃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采用二因素回归最优设计,研究了贵烟4号烘烤干筋恒定温度及持续时间对烤后烟叶香吃味评分及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筋阶段当温度稳定在50℃~60℃持续时间5~20h时,烟叶香吃味评分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表现出先增后降的抛物线曲线,最佳香吃味得分出现在温度54.3℃~57.0℃,持续时间为12.5~15.5h;最高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出现在温度54.3℃~56.3℃、持续时间5~12.5h时,二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0.
为分析冷凝法回收挥发油气的经济性,结合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在油气装车时检测的由14种气体组成的油气混合物及其组分浓度数据,对采用三级冷凝工艺回收挥发油气的方案进行建模和计算.3级制冷系统分别采用R22、R404A和R508B作为制冷工质,得到各级制冷系统的制冷系数及其能量消耗结果,采用ChemCAD软件获得油气回收效率,通过计算求得制冷系统年平均运行能耗、运行费用、初期投资和收益.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冷凝法对油气进行回收时,该工艺系统投运一年内即可完全收回初期投资和当年运行费用,且当处理油气量为40 kg/h时,当年净盈利可以达到4.487 1×104元,年平均净收益远大于年平均总投资.(表5,图1,参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