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41.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测了盐度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 Z9~Z11期假溞状幼体存活和摄食的影响.设置盐度骤变和渐变两组试验,骤变试验以27为基础盐度,将假溞状幼体直接放入盐度为51、48、45、42、39、36、33、30、24、21、18、15、12、9的海水中;渐变试验盐度分别从24和33开始,每隔12h降低(低盐渐变)和升高(高盐渐变)一次盐度值,变化幅度为1,直至口虾蛄假溞状幼体全部死亡.以体长为5.19~8.91 mm(平均体质量为0.058 g)的鲜活糠虾作为饵料.试验结果表明:当盐度骤变到18~36时,口虾蛄假溞状幼体比较适应,24h时成活率在77.8%以上;盐度骤变情况下,24h半致死盐度为15.94和41.13;假溞状幼体适应骤变盐度的低盐度和高盐度极限分别为12和48,适应渐变盐度的低盐度和高盐度极限分别为6和54;当盐度低于15或高于45时,口虾蛄假溞状幼体基本不摄食,盐度为27、30和33时,假溞状幼体的摄食量明显高于其它盐度组.综合考虑成活率和摄食两方面的因素,培育口虾蛄Z9~Z11期假溞状幼体的适宜盐度为27 ~33. 相似文献
42.
口虾蛄幼体的早期形态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连沿海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幼体的发育过程及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3—26℃、盐度为36的条件下,口虾蛄从Z1期假蚤状幼体开始,历时33d出现第1期仔虾;大连沿海口虾蛄Z1期假蚤状幼体第2触角羽状刚毛数、Z4期假蚤状幼体第2触角羽状刚毛数及尾节侧小齿、中间小齿、亚中间小齿数及头胸甲长与日本口虾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3.
为研究不同性别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生物学性状的相互关系,测量了其全长(TL)、体长(BL)、头胸甲长(CL)、尾扇长(FL)、腹部长(AL)、腹部宽(AW)、大螯长(LL)和体重(Y)共8个生物学指标,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其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利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形态性状对体... 相似文献
44.
为了解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脑部形态特征,揭示口虾蛄生理年龄与褐脂质(lipofuscin)含量的关系,采用组织切片、荧光成像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口虾蛄脑中褐脂质的形态、分布和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口虾蛄脑位于眼节之后、头脑甲最前方,体积较小;H.E组织切片下脑部细胞核颗粒呈圆形且均匀分布,直径为10~30μm,并在脑前桥细胞团(protocerebral bridge cell mass)区域分布较多;荧光显微镜下褐脂质颗粒呈黄褐色,直径为1~3μm,均匀分布于脑部;透射电镜下可见褐脂质颗粒多聚集分布于近细胞核区域,外被单层细胞器膜,染色密度较其他区域高且均匀。研究表明,整体上口虾蛄脑部褐脂质分布均匀,其形态与其他甲壳动物脑部褐脂质相似。 相似文献
45.
AIM: To study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the extract of Oratosquilla (EOS) on the migration and vasculogenic mimicry in human poorly differentiat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ell line CNE-2.METHODS: CNE-2 cells were cultured in the medium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EOS (0 mg/L, 125 mg/L, 250 mg/L and 500 mg/L). The migration of CNE-2 cells and the formation of tube-like structures (TLSs) by CNE-2 cells were determined with wound healing assay and in vitro anti-angiogenesis test, respectively. The formation of TLSs by CNE-2 cells and their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were observed by anti-angiogenesis test on the Matrigel.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fascin 1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ting.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EO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migration velocity of CNE-2 cell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CNE-2 cells formed TLSs on the Matrigel, and the formation of TLSs by CNE-2 cells was inhibited by EO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The expression of fascin 1 and VEGF in CNE-2 cells was also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with EO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fascin 1/VEGF and the formation of TLSs by CNE-2 cells was observed.CONCLUSION: CNE-2 cells form TLSs on the Matrigel, and EOS inhibits the migration and vasculogenic mimicry of CNE-2 cells, which are related with down-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fascin 1 and VEGF in CNE-2 cells. 相似文献
46.
经热变性,硫酸铵二步分级沉淀,再经Sephadex G-100分子筛和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从口虾蛄肝胰脏中分离纯化得到超氧化物歧化酶。试验获得的酶紫外吸收峰在268 nm处,比活力为983.8 U/mg,提纯倍数为378.4。该酶分子量约31.5 ku,是由2个分子量均为15.6 ku的亚基组成的二聚体。该酶在30~60℃稳定性较好,最适pH值为6.7。Li+、K+、Ca2+、Zn2+对该酶活性的影响总趋势是抑制作用。紫外灯照射使酶活性呈现递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7.
用扁藻、酵母和\"鱼油 酵母\"强化3种方式处理的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黑斑口虾蛄幼体,对各组黑斑口虾蛄幼体消化酶活力和抗逆性差别分析。结果显示,经过\"鱼油 酵母\"强化的幼体对氨氮、福尔马林、饥饿和盐度的耐受性均强于对照组。经过扁藻和\"鱼油 酵母\"强化的第Ⅲ相幼体脂肪酶活力是对照组的3倍,经过酵母和\"鱼油 酵母\"强化的仔虾蛄幼体脂肪酶活力较高。在第Ⅲ相幼体中淀粉酶活力为扁藻>酵母>对照>\"鱼油 酵母\"强化,仔虾蛄中酶活力为扁藻>对照>酵母>\"鱼油 酵母\"强化。在酵母强化第Ⅲ相幼体和对照组仔虾蛄中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第Ⅲ相幼体对照组的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均为最高,而\"鱼油 酵母\"强化仔虾蛄幼体的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黑斑口虾蛄幼体消化酶活性和抗逆性能力的变化趋势与其成活率、变态率、生长速度、EPA和DHA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可以作为评价饵料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8.
天津海域口虾蛄群体结构及资源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9年5、8、10、12四个月的口虾蛄调查数据,对口虾蛄的群体结构,资源密度,捕捞产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年口虾蛄的平均体长为101.72 mm,优势体长组为101-120 mm,平均体重为17.12g,优势组体重为1-10 g.口虾蛄的平均资源密度为837.43 kg/km2,夏季的资源密度最大,冬季最... 相似文献
49.
仔虾是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早期生活史的重要阶段,其转为底栖生活所需的环境条件及我国近海口虾蛄早期补充模式,仍缺乏了解。基于2017年春季(3―6月)和夏秋季(8―11月) 8个航次的渤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各月份口虾蛄仔虾(<60 mm)的分布、出现概率和样本量等,并利用广义加性模型筛选出影响仔虾出现概率的主要环境因子。通过文献综述,回顾了我国近海口虾蛄产卵期、胚胎和幼体发育、仔虾生长特性等繁殖特征和早期生长发育历程,结合仔虾季节性分布,阐释渤海口虾蛄群体的早期补充模式。结果发现,春季,仔虾在4―5月出现频次较高,其分布区随水温升高逐步向北扩散或偏移,显著影响其出现概率的环境因子为底层温度、底质平均粒径和粒径偏度;夏秋季,仔虾在9―10月分布广泛,11月趋向斑块化分布、出现频次降低,显著影响因子为底层温度、底层盐度和底质含沙百分比。渤海口虾蛄群体呈现多季节补充模式。其产卵期长达5个月,5―7月产出的受精卵预计在7―9月发育成Ⅰ期仔虾,在9―11月长成全长50 mm左右的仔虾;8―9月产出的受精卵,预计在10―11月左右发育成Ⅰ期仔虾,12月至次年3月受低温限制停止生长,在4―5月水温回升时逐步长成50 mm左右的仔虾。 相似文献
50.
为研究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根据 2014 年 3 月(冬季)、5 月(春季)、7 月(夏季)和 11 月(秋季)在该海域的单船底拖网与环境调查资料, 分析了口虾蛄资源密度分布与个体体重的季节性变动, 并运用 GAM 模型分析了口虾蛄资源密度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口虾蛄平均资源密度呈现秋季>冬季>春季>夏季的变动趋势, 以秋季平均资源密度(20.40 kg/km2 )最高, 夏季平均资源密度(10.09 kg/km2 )最低, 秋季是夏季的 2 倍以上。该口虾蛄群体主要分布在舟山岛–衢山岛–泗礁山–花鸟岛所形成岛链离岸海域一侧, 靠近杭州湾河口近岸海域一侧口虾蛄分布较少。其密度分布重心位于水深 30~40 m 的海域, 总体呈现自南向北, 自外向内的移动趋势。口虾蛄个体平均体重呈现夏季>冬季>春季>秋季的趋势, 各季节间口虾蛄个体体重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GAM 模型分析表明, 季节、底层盐度和底层叶绿素 a 对口虾蛄资源密度呈现显著性影响。其中, 底层盐度是影响口虾蛄分布的最显著因子, 口虾蛄出现站位的底层盐度平均值呈现夏季>冬季>春季>秋季的趋势。研究结果是可为揭示杭州湾及其邻近海域口虾蛄时空分布与季节变化特征提供基础资料, 进而为合理利用该海域口虾蛄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