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85篇
  免费   1215篇
  国内免费   1539篇
林业   2011篇
农学   1593篇
基础科学   353篇
  2875篇
综合类   8854篇
农作物   1607篇
水产渔业   1020篇
畜牧兽医   2446篇
园艺   711篇
植物保护   1869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365篇
  2022年   638篇
  2021年   701篇
  2020年   682篇
  2019年   873篇
  2018年   521篇
  2017年   879篇
  2016年   1114篇
  2015年   892篇
  2014年   1098篇
  2013年   1267篇
  2012年   1664篇
  2011年   1666篇
  2010年   1402篇
  2009年   1282篇
  2008年   1224篇
  2007年   1318篇
  2006年   1040篇
  2005年   801篇
  2004年   604篇
  2003年   466篇
  2002年   366篇
  2001年   325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278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60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35篇
  1993年   138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油菜籽中含有多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为抵御机体的氧化损伤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综述了油菜籽来源的诸多抗氧化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方法。油菜籽主要的抗氧化成分有肽类、多酚类、多糖类、生育酚和其它抗氧化成分,其中的肽类主要有三种产生方式:非消化酶酶解、消化酶酶解和发酵。针对油菜籽来源的活性物质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方法,包括体外测定方法(化学检测)和细胞内抗氧化实验和动物实验。综述还探讨了油菜籽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旨在为油菜籽活性成分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对pH值与金属离子浓度的敏感度不同,所受影响也不同。主要选取黄皮果皮色素、赤豆皮色素、柑桔皮色素、勾儿茶果、红雪茶色素,来测定pH值对它们的影响。选取,黄皮果皮色素、赤豆皮色素、勾儿茶果色素、红雪茶色素来测定金属离子浓度对他们的影响,从而探讨这些色素对pH值与金属离子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3.
综述了蚯蚓的化学成分及应用价值,旨在为蚯蚓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4.
果蔬籽油是由果蔬籽经压榨或萃取工艺制得的植物油脂。果蔬籽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不饱和脂肪酸、有机酸等活性成分,这些成分赋予了果蔬籽油抗氧化、抗癌、调节血脂和调节免疫系统等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果蔬籽油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果蔬籽油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5.
106.
劳动力老龄化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针对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致使农业劳动力供给质量下降等问题,以2009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为依据,分析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并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严重的老龄化现象,60岁以上的劳动力占18.42%;与年轻劳动力相比,老龄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明显较低,老龄农户不仅主要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值低于非老龄农户,而且耕种面积以及其他各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也均低于非老龄户,这说明农业老龄化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7.
The cowpea aphid (Aphis craccivor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ucking insect pests attacking certain legumes in Egypt particularly faba bean, cowpea and pea. In this study we monitored the resistance level of three field populations of A. craccivora to seven insecticides belonging to three different chemical classes (organophosphates, carbamates and neonicotinoids). The three populations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governorates in Egypt namely Dakahlia, Qalyobia and Beni Suef. Diagnostic concentrations (LC90 values for susceptible strain) for each insecticide were established using a leaf dipping technique. Resistance monitoring showed that the field population from Dakahlia was highly resistant to all the tested insecticides. In a similar manner, the population from Qalyobia was also resistant to all insecticides except for fenitrothion to which only moderate resistance was observed. The field population from Beni Suef exhibited a lower level of resistance to all the seven tested insecticides.Biochemical assay showed that esterase activity in these three field populations was generally higher as the enzyme activity ratio ranged from 4.3 to 7.8 fold more than that for the susceptible strain. The activity of the other measured detoxifying enzymes (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 and mixed function oxidases) was moderate in the populations from Qalyobia and Dakahlia. Nevertheless, the enzyme activity in A. craccivora collected from Beni Suef was variable and differed slightly from the activity measured in the susceptible strain. Monitoring insecticide resistance among the three aphid populations was a proactive approach to detect any shift in insecticide efficiency. The possible occurrence of resistance in the cowpea aphid to the tested insecticides may be due to the higher activity of carboxylesterases. Further studies on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 to these insecticides are needed to provide insights in how to manage and delay the onset of the resistance and thus prolong the performance of insecticides against A. craccivora.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对海南省文昌市南阳镇、琼海市大路镇、乐东县黄流镇3个地区‘马来西亚1号’菠萝蜜叶片氮、磷、钾3种营养元素的周年变化规律跟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个地区菠萝蜜叶片营养元素变化规律相似。元素年平均含量表现为氮>钾>磷。根据实际生产中的生育期调研分析,将菠萝蜜的生长周期大致划分为2个批次3个时期:第一批次养树期(11—12月)、花芽分化期(1—2月)、结果期(3—4月);第二批次养树期(5—6月)、花芽分化期(7—8月)、结果期(9—10月)。生长周期内,氮元素含量年变化呈现“N”字型变化趋势;磷含量在1—4月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后呈缓慢上升趋势;钾含量变化趋势与氮含量变化相似,但钾元素含量变化没有氮元素变化明显。菠萝蜜叶片中大量元素含量的适宜范围为:全氮21.03~22.15 g/kg,全磷2.86~3.40 g/kg,全钾13.49~14.47 g/kg。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菠萝蜜需氮、钾元素较多,特别是在花芽分化期和结果期,应注意增施氮肥与钾肥,磷肥应于养树期施足。  相似文献   
109.
本试验旨在探讨单宁酸对生长猪胃、小肠仿生消化中消化酶活性及玉米-豆粕型饲粮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的影响,为评价单宁酸的生物学效应提供参考。试验一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考察在无饲粮下2种单宁酸对猪模拟胃液、模拟小肠液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设5个处理,单宁酸添加量分别为0 mg (胃液体积为20 mL,小肠液体积为22 mL);单宁酸1,10 mg;单宁酸1,20 mg;单宁酸2,10 mg;单宁酸2,20 mg。测定各处理的胃蛋白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试验二考察玉米-豆粕型饲粮添加单宁酸对猪仿生消化中胃、小肠阶段消化酶活性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5个处理,单宁酸在饲粮中的含量分别为0 mg·(2 g)-1;单宁酸1,10 mg·(2 g)-1;单宁酸1,20 mg·(2 g)-1;单宁酸2,10 mg·(2 g)-1;单宁酸2,20 mg·(2 g)-1。测定仿生消化中胃阶段0.5和4 h时胃蛋白酶活性,小肠阶段0.5、4和8 h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及生长猪胃-小肠仿生消化测定饲粮的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结果表明:1)无饲粮的情况下,和空白对照组相比,2种单宁酸对模拟胃液中胃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单宁酸1比单宁酸2更高地降低了模拟小肠液中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2)在饲粮进行仿生消化的胃消化0.5~4 h内,除4 h时10 mg·(2 g)-1添加量外,添加单宁酸1时胃蛋白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添加单宁酸2时的相应值(P<0.05),除单宁酸2在消化0.5 h外,2种单宁酸在添加10 mg·(2 g)-1时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20 mg·(2 g)-1添加量的相应值(P<0.05)。在小肠仿生消化0.5 h时,饲粮中添加单宁酸1、2的2个水平对消化液中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均显著降低了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单宁酸1的消化液中胰蛋白酶活性高于单宁酸2的相应值(P<0.05)。在小肠仿生消化4 h时,除添加水平为20 mg·(2 g)-1时的糜蛋白酶活性外,饲粮中添加单宁酸1消化液中淀粉酶、糜蛋白酶活性高于添加单宁酸2的相应值,而胰蛋白酶活性低于添加单宁酸2的相应值(P<0.05)。单宁酸1、2的两个添加量均降低了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在小肠仿生消化8 h时,饲粮中单宁酸的添加量影响了淀粉酶的活性,但单宁酸1和单宁酸2各两个添加量在淀粉酶的平均活性上无显著差异(P>0.05)。单宁酸1、2的两个添加量均降低了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两种单宁酸在两种添加水平下均显著降低了饲料粗蛋白消化率(P<0.05),且单宁酸2比单宁酸1更多地降低了饲粮粗蛋白的消化率(P<0.05)。综上所述,在有、无饲粮条件下,单宁酸对消化酶活性呈现不一致影响。单宁酸影响饲粮粗蛋白的消化率可能主要与消化液中糜蛋白酶活性降低以及单宁酸与饲粮中的化学成分形成螯合物降低了小肠消化酶的水解效率有关。  相似文献   
110.
miR-106b-5p靶向KLF4调控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明确miR-106b-5p对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并确定这种作用是通过靶向KLF4来实现的。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检测miR-106b-5p在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将miR-106b-5p mimic和miR-106b-5p inhibitor转入体外培养的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法从形态学验证miR-106b-5p对脂肪细胞中脂滴积聚的影响,qRT-PCR检测预测的靶标基因KLF4和脂肪分化标志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miR-106b-5p与KLF4的靶标关系。qRT-PCR结果显示,miR-106b-5p在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第3天时表达量最高。在山羊肌内脂肪细胞中干扰miR-106b-5p后油红O染色显示脂滴聚积减少,过表达miR-106b-5p后脂滴聚积增加。在山羊肌内前体脂肪细胞中转染miR-106b-5p inhibitor后PPARγ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KLF4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转染miR-106b-5p mimic后LPLPPARγ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荧光素酶活性试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iR-106b-5p可显著抑制KLF4荧光活性。miR-106b-5p通过靶向并负调节KLF4的表达促进山羊肌内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