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9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915篇
林业   193篇
农学   764篇
基础科学   99篇
  1696篇
综合类   1581篇
农作物   979篇
水产渔业   88篇
畜牧兽医   294篇
园艺   205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385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393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分别研究了品种、施氮量及其互作对早稻纹枯病的影响。结果表明:纹枯病的发展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加重,施氮量(N)与病害发展速率比值(RR)关系模型是:RR=1.07899/[1+1.21482EXP(-0.22775*N)]。纹枯病对氮量的灵敏点在每亩施纯氮7.5—12.5公斤内;品种间抗感差异明显,其感病程度可分为三类,各类品种系数可互换;品种与施氮量互作对病情发展影响显著,施氮量对品种抗感性有一定影响,组建了各类品种系数与施氮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52.
采用回归通用旋转设计方法试验,组建了以水稻纹枯病进展速率(R)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对纹枯病进展速率的影响是氮量>密度>钾肥,其中以施氮量为关键因素;对病害进展速率影响的交互因素是氮量和钾肥。经模型的模拟优化和仿真,在试验幅度内,每亩施纯氮量最高,钾肥用量最小,密度最大的情况下,病害进展速率最大;在施氮量最小、钾肥量偏低、密度最小的情况下,病害进展速率最小(最优)。  相似文献   
953.
高效吸收氮、磷的滨岸缓冲带植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有效的滨岸缓冲带水体工程,选择了草木犀(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L.)、野薄荷(Menthasa chalinensis(Briq.)Kudo)、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Scop)、夏枯草(Prunellaasi-aticaNikai)5种经济植物,并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氮、磷营养元素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每种植物的根长、茎长和分叶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同时每种经济植物对水体中氨氮和可溶性磷酸盐均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在较低的氮、磷水平条件下,草木犀、白三叶分别对氨氮和可溶性磷酸盐的吸收效果最好,吸收率分别达到75.69%、83.70%。夏枯草在中等和较高的氮、磷水平条件下对氨氮的吸收效果最好,吸收率分别达到73.76%、71.85%,对可溶性磷酸盐的吸收效果也最好,吸收率分别为80.10%、83.70%。综合多项指标,夏枯草在各个方面表现能力均较强,可作为滨岸缓冲带的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954.
土壤氮循环是自然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稻田土壤正常的氮循环过程对水稻产量及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AMD污染是煤矿以及其他含硫矿产资源开采利用地区的普遍问题,为探讨AMD污染对稻田农业生态系统正常氮循环的影响,本文中综述了稻田土壤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正常氮循环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AMD持续污染可能对稻田土壤氮循环的影响,并简单探讨了需进一步开展的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955.
Maximum benefit of a precise nitrogen application system for whea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search is ongoing to develop sensor-based systems to determine crop nitrogen needs. To be economic and to achieve wide adoption, a sensor-based site-specific application system must be sufficiently efficient to overcome both the cost disadvantage of dry and liquid sources of nitrogen relative to applications before planting of anhydrous ammonia and possible losses if weather prevents applications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expected maximum benefit of a precision N application system for winter wheat that senses and applies N to the growing crop in the spring relative to a uniform system that applies N before planting. An estimate of the maximum benefit would be useful to provide researchers with an upper bound on the cost of delivering an economically viable precision technology. Sixty five site-years of data from two dryland winter wheat nitrogen fertility experiments at experimental stations in the Southern Plains of the U.S.A.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expected returns from both a conventional uniform rate anhydrous ammonia (NH3) application system before planting and a precise topdressing system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the latter. For prices of $0.55 and $0.33 kg−1 N for urea-ammonium nitrate (UAN) and NH3,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net value of a system of precise sensor-based nitrogen application for winter wheat was about $22–$31 ha−1 depending upon location and assumptions regarding the existence of a plateau. However, for prices of $1.10 and $0.66 kg−1 N for UAN and NH3, respectively, the value was approximately $33 ha−1. The benefit of precise N application is sensitive to both 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prices of UAN and NH3.This is journal paper AEJ-260 of the Oklahoma Agricultural Experiment Station, project H-2574.  相似文献   
956.
李殿平  王桂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803-10805,10875
[目的]以超级稻东农431(Oryza sativa L.)为试验材料,重点研究了水稻渗落式全程深施肥模式的增产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施肥处理:渗落式全程深施肥(DAF)[施基肥(氮肥和钾肥各50%,磷肥100%)之后进行翻地;追肥分别于幼穗分化前施氮30%,抽穗前施氮10%和钾50%,齐穗期施氮10%;灌水方法为浅、湿、干交替,追肥在晒田干至有裂纹时结合灌水施下,"裂纹渗落,以水带氮"];全层施肥(IAF)[施基肥(氮肥60%,钾肥为50%,磷肥为100%)后耙地;追肥分别于分蘖始期施氮20%,抽穗前施氮15%和钾50%,齐穗期施氮5%];表层施肥(SAF)(耙地后将基肥施入,追肥同全层施肥);不施氮肥(对照CK)(纯氮为0 kg/hm2,磷肥和钾肥的施用方法同表层施肥)。各处理施纯氮150 kg/hm2,N∶P∶K=4∶2∶1,即尿素262.5 kg/hm2,磷酸二铵163.5 kg/hm2,硫酸钾75.0kg/hm2。[结果]全程深施肥方法中,氮素利用率和氮肥农学利用率较其他施肥方法分别提高了17.18%~23.73%和14.08%~18.96%;最高分蘖临界期较其他施肥方法延长了7 d左右且有效分蘖数达到361个/m2,较其他施肥方法提高了29~39个/m2;从灌浆始期(IS期)至灌浆末期(LS期),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均以全程深施肥方法为最高,且呈如下顺序:全程深施>全层施>表施>无肥区;从拔节期(JS期)至成熟期(RS期),干物质积累量均以全程深施肥方法为最高,且呈如下顺序:全程深施>全层施>表施>无肥区。全程深施肥处理的产量达到11 580.0 kg/hm2,较其他施肥方法提高了2 112.0~2 844.0 kg/hm2。[结论]全程深施肥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适于在北方寒地稻作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957.
[目的]探讨不同形态氮素对云烟87产质量的影响,为云烟87制定更科学的施肥方案。[方法]该试验于2014年在攀枝花市米易县开展,旨在探讨氮素形态对云烟87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品质及协调性的影响。[结果]硝态氮与铵态氮配施比例各为50%时,能较大程度提高烤烟旺长期和成熟期的各农艺性状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增施硝态氮(30%~50%),对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有明显提升作用,但当硝态氮施用比例超过50%后,烤烟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均逐渐下降。就提高烤烟的经济效益来看,施入铵态氮与硝态氮以各50%为宜。硝态氮施用比例从30%增加到50%,能明显提高各化学指标适宜性;中部叶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了5.64%和7.43%,钾含量提高了8.98%;但硝态氮施用比例超过50%以后,各化学指标适宜性逐渐下降,总糖、还原糖和烟碱含量上升明显。[结论]总的来说,铵态氮和硝态氮施用比例各50%时,对云烟87烤烟产质量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58.
马铃薯品种大西洋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密度和氮磷钾肥料不同配比对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在哈尔滨地区的土壤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以密度(X1)、尿素(X2)、二铵(X3)、硫酸钾(X4)4项农艺措施为决策变量,以公顷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产量数学模型。[结果]试验表明,影响鲜薯产量的顺序是氮肥钾肥磷肥密度;经计算机模拟寻优,鲜薯产量大于28.72 t/hm2的优化组合为密度64 482~70 518穴/hm2、尿素267.23~292.21 kg/hm2、二铵232.94~277.06 kg/hm2、硫酸钾418.20~462.75 kg/hm2。[结论]研究可为黑龙江地区提高加工专用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的产量、改善土壤状况、防止过量施肥照成环境污染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59.
[目的]研究氮磷添加对杉木人工林土壤N2O排放的影响.[方法]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空白对照(CK)、低氮(N1)、高氮(N2)、磷添加(P)、低氮加磷(N1P)和高氮加磷(N2P)这6种施肥处理对杉木人工林土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土壤N2O的排放主要受施肥及土壤温度影响,而土壤湿度与土壤N2O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土壤N2O排放季节差异较大量,夏季占全年的67%,其他3个季节之间差距较小.N1、P和N1P处理对土壤N2O排放的促进作用不显著,N2和N2P能显著增加土壤N2O的排放.[结论]该研究可为杉木人工林的合理施肥及减少森林土壤N2O的排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0.
探讨了高产条件下氮肥运筹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特性、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进一步突破夏玉米单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在多年高产试验基础上,选用天泰33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施氮总量360kg/hm2的条件下,采用4个施氮时期(播种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花粒期)的不同施氮比例的7种氮肥运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高产条件下适量增施花粒肥,注重拔节肥、穗肥兼顾粒肥,有利于玉米构建较为合理的叶面积指数,延缓叶片衰老,干物质生产积累的多,花后干物质贡献率大,而且分配经济合理,可显著改善群体质量,提高籽粒产量。结论:在施氮总量360 kg/hm2的条件下,以基施氮量∶拔节期施氮量∶大喇叭口期施氮量∶开花后7 d施氮量的1∶2∶5∶2和0∶3∶5∶2为较优的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