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5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339篇
林业   545篇
农学   268篇
基础科学   237篇
  773篇
综合类   1351篇
农作物   181篇
水产渔业   188篇
畜牧兽医   598篇
园艺   101篇
植物保护   18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An improved method is described for incubating intact soil cores in the field, which permits concurrent measurement of net mineralization,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and leaching. Cores were enclosed in PVC tubes with minimal disturbance to the physical state or to the natural cycles of wetting/drying, soil temperature and aeration during an incubation lasting 4–5 days. An example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is given in which soils with contrasting drainage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ed. Over a 64-day experimental period, 58% of the mineralized nitrogen (N) in a freely drained soil was nitrified and 36% of the nitrate-N (NO3 -N) was denitrified. In a poorly drained soil, 72% of the mineralized N was nitrified and 63% of the NO3 -N was denitrified. In both soil types, 18% of the remaining NO3 -N was leached. Rates of nitrific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net mineralization (r 2=0.41 and 0.52) and also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denitrification (r 2=0.67 and 0.68) in the freely and poorly drained soils, respectively. Independent measurements of these processes, using alternative techniques (for the same period), compared favourably with measurements obtained with the improved incubation method. Adoption of this method has a number of advantages with respect to field net N mineralization, and also allows interpretation of the impact this may have on other N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Received: 18 June 1997  相似文献   
132.
半干旱黄土区沙棘的水分生理生态与形态解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代琼 《水土保持研究》1998,5(1):97-102,125
1986~1997年在半干旱黄土区的陕西吴旗、安塞县和宁夏固原县,对沙棘进行了蒸腾、净初级生产量、土壤水分等生理生态和形态解剖学特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沙棘每生产lg地上干物质,总耗水量为711~829g,其中蒸腾耗水量为551~654g,该地区荒山植被生产lg地上干物质蒸腾耗水量为343~709g,总耗水量却达2540~4501g。水分利用效率为1.21~1.53g/(m2·mm),是荒山植被的3.1~6.4倍。沙棘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水分生产潜力较大。观察沙棘叶、根具有耐大气干旱、耐高温和水湿的形态解剖学特性,说明沙棘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因而在半干旱黄土区的荒山、荒沟,营造沙棘林,能有效利用水土资源,这是快速治理荒山,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3.
广西北流市从1990年起,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仅用几年时间,就使全市的大农业初步形成“三区、八带、九大基地”与种养加、农工商、农科教、内外贸相结合的多产业配套综合经营发展的“双高一优”农业新格局。从1990年到1993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由8.3亿元增长到36.26亿元,增长了3.4倍。农村经济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由73.2:26.8调整为55.2:44.8;农产品商品率由49.7%提高到60.5%。1993年粮食年平均公顷产量达到15154.5kg,成为广西第一个“吨粮县(市)”,人均有粮达到420多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210.92元。1992年、1993年均被评为农村经济实力十强县(市)。  相似文献   
134.
土壤容许流失量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概述了国内外土壤容许流失量(T值)研究的历史、目前研究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T值研究的主要内容如成土速度、土壤养分流失、泥沙淤积损失、土壤流失与土地生产力的关系、保护沟道侵蚀的重要性等做了讲述。介绍了T值的数学表达和不同国家的T值标准,阐述了进行T值双值性研究的必要性,并对T值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5.
水肥耦合条件下作物产量、水分利用和根系吸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7  
根据1998~2000年两年在北京市水科所永乐店节水灌溉中心开展的冬小麦、夏玉米水肥耦合的田间试验成果的分析研究表明,氮肥效益的发挥与农田水分状况密切相关,低供水水平时(本研究中为冬小麦仅灌拔节水的节水灌溉处理),肥料的增产效益十分显著,但氮肥贡献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呈递减的趋势。不同的分析方法都表明,在永乐店节水灌溉中心,冬小麦施尿素400 kg/hm2和200 kg/hm2两个施肥水平的试验处理所获得的水(肥)分生产率最高(在不同农田供水状况下),由于两者的水分生产率差异不大,为提高施肥效率,建议在生产上考虑选择200 kg/hm2的施肥方案较合理。  相似文献   
136.
王道杰  崔鹏  朱波  韦方强 《土壤通报》2004,35(6):683-687
小江流域泥石流滩地水源充足、热量丰富,气候生产潜力(47641kghm-2)较高。本文应用加权指数和法确定了不同类型泥石流滩地(荒滩地、改良滩地和非改良滩地)土壤有效系数f(s)分别为0.405、0.684和0.594;根据生产力阶乘公式计算其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分别为19295kghm-2、32586kghm-2和28299kghm-2。通过实地调查验证,本文对泥石流滩地生产潜力的估算与现实生产力水平基本吻合,证明本文提出的泥石流滩地土壤有效系数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37.
紫色土退化旱地的肥力恢复与重建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朱波  陈实  游祥  彭奎  张先婉 《土壤学报》2002,39(5):743-749
常规耕作的水土流失造成紫色土坡耕地土层浅薄化、土壤养分贫瘠化、土壤干旱化及土壤结构劣化等土壤肥力退化问题。 1 984~ 1 996年长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聚土免耕通过垄沟网状结构可保持水土 ,其多年平均径流与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 65 7.7m3hm- 2 和5 30 .0tkm- 2 ,而常规耕作的相应值分别为 1 75 4 .0m3hm- 2 和 31 2 2 .0tkm- 2 ,通过聚土与改土结合 ,聚土免耕活土层厚度平均增加 1 1 .8cm ,聚土免耕耕作技术还通过垄沟强化培肥降低土壤容重 ,增加土壤有机质及N、P、K含量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恢复土壤肥力。聚土免耕作物产量比平作高 1 5 %~ 30 %。 1 996~ 1 998年秸秆覆盖实验结果表明 ,秸秆覆盖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改善并维持土壤结构。聚土免耕与秸秆覆盖结合有利于土壤养分活化、土壤结构形成与维护 ,是紫色土退化旱地肥力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8.
张兆国  孙勇  张敏  申德超 《农机化研究》2007,(7):158-160,170
设计了带有榨笼的挤压机用于油菜籽挤压膨化.通过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研究了油菜籽含水率、套筒温度、主轴转速及模孔直径对挤压机生产率影响规律,建立了系统参数与生产率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大模孔、高温、高转速、高含水率可获得高生产率;相反,小模孔、低转速、低温、低含水率的参数组合导致生产率低.  相似文献   
139.
不同水肥处理条件下水稻生理指标及产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湖北省团林灌溉试验站水稻水肥耦合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水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水稻产量及其构成,水稻水分生产率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施肥量和合理的追肥方式下,与传统的淹灌相比,节水灌溉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提高了水分生产率。通过分析的数据提出了一种高效利用水肥的稻田管理模式,并将该管理模式在江西鹰潭进行了示范。  相似文献   
140.
水稻覆膜灌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与浅湿灌溉(CK1)和浅水灌溉(CK2)相比较研究了覆膜灌溉对水稻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灌溉条件下稻田空气相对湿度低于CK1和CK2,气温和地温高于CK1和CK2,其中地温的增温幅度在返青期最大,随着水稻叶面积的增加逐渐减少,在所观测的深度范围内(15cm)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覆膜灌溉较CK1、CK2生育进程加快,生育期提前和缩短。抽穗开花期水稻的抵抗力差,若遇低温高湿情况易感染稻瘟病,由于覆膜区水稻抽穗早避免了低温天气,加上覆膜还可以提高空气温度、降低空气湿度,使覆膜区水稻的受病害程度明显降低。覆膜水稻的生长量大(分蘖数、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高),其无效分蘖数也较高,因此,建议覆膜水稻要适当稀植以增加成穗率,同时降低成本。覆膜水稻产量较CK1高2.6%,较CK2高5.7%;经济效益较CK1高1.1%,较CK2高6.2%;灌溉水生产率为1.56kg/m3,比CK1高38%,比CK2高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