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2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614篇
林业   979篇
农学   335篇
基础科学   405篇
  795篇
综合类   1632篇
农作物   222篇
水产渔业   78篇
畜牧兽医   286篇
园艺   132篇
植物保护   93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90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330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96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稻谷动平衡含水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华南地区高湿稻谷,试验研究了稻谷的薄层干燥特性,根据薄层干燥特性曲线,得到稻谷的动平衡含水率,并用Bala模型较好地拟合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82.
为探讨华中地区水旱轮作体系酸性土壤磷与铁的形态转化以及磷生物有效性变化,本研究于2018年和2019年水稻收获后采集该区域典型酸性红壤(低磷铁比)和黄棕壤(高磷铁比),采用张守敬-杰克逊无机磷分级方法和梯度扩散薄膜(DGT)技术,对干湿交替培养样品磷形态、生物有效性磷(DGT-P)与铁(DGT-Fe)、Fe(Ⅱ)及无定形氧化铁(Feox)等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淹水过程中黄棕壤和红壤pH逐渐升高趋于中性;二者氧化还原电势(Eh)在淹水期间降低,土壤环境呈明显的还原条件。淹水过程黄棕壤和红壤中Fe2+与Feox均增加,干燥后均明显降低。黄棕壤与红壤磷形态以铁结合态磷(Fe-P)与闭蓄态磷(Oc-P)为主,干湿交替过程中黄棕壤Oc-P向Fe-P转化,红壤Fe-P向Oc-P转化。在水-土界面以下120 mm土壤垂直剖面内,黄棕壤DGT-P和DGT-Fe释放水平先增加后减少;红壤DGT-Fe增加,DGT-P减少,黄棕壤P和Fe的同步释放相关性更显著。研究表明,干湿交替条件下酸性土壤磷形态主要是Fe-P与Oc-P之间转化,低P/Fe红壤以磷闭蓄化为主,高P/Fe黄棕壤Fe-P增加,以铁吸附磷为主;淹水导致DGT-P含量增加,生物有效性增加;干燥过程磷闭蓄化加深,但磷有效性并无明显降低,这与土壤磷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3.
为持续推进科学基金改革,促进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分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学基础与作物学学科2021年度新申请代码下的项目申请、评审与资助情况及基于4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申请与资助情况等,提出了项目申请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4.
帽儿山地区是东北东部山区较典型的天然次生林区。本文利用ARC/INFO软件,对帽儿山林场景观类型最小距离指数和景观连接度指数进行分析,进而对帽儿山林场各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有林地与无林地的景观连接度有明显差异,无林地的景观连接度普遍大于有林地;天然林的景观连接度都接近于O,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人工林的最小距离指数低于天然林和非林地;人工林中,人工针叶混交林的距离指数最小,格局接近于团聚分布;天然林的景观格局近于随机分布;非林地中,采伐迹地的距离指数最小,接近于团聚分布。图2参15。  相似文献   
185.
以景德镇市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形成过程、自然特征;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阐述了天然次生林的经营原则,剖析其在生态建设及林业产业建设中的作用与现实意义,再根据样本调查资料揭示出通过小面积皆伐与全刈所产生的新一代萌芽林生态学的特征及相对稳定性,最后按照森林的分类区划提出天然次生林中公益林经营管理和商品林经营管理的经营目的、主要方法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6.
广西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万大山属北热带山地,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目前已遭到外来种植物入侵。通过实地调查和查证文献资料,初步确定十万大山自然保护区内外来入侵植物有23种,隶属于12科21属,其中菊科种类最多,6种,占入侵植物总数的26.1%;其次为苋科,3种,占入侵植物的13.0%。从来源看,23种入侵植物中,有21种来自热带美洲,占入侵植物种的91.3%。23种入侵植物均为r-选择对策种,其中有草本20种,占入侵植物种类总数的87.0%。23种入侵植物几乎全部是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入。最后对保护区内入侵植物的危害性及防治措施也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7.
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评价研究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在研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组成、结构、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退化群落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3个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分析了退化群落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高度、盖度、实生株/总株数、组成结构、显著度、生物量等特征指标的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的变化,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一级演替阶段群落向相邻更高一级演替阶段群落恢复的潜力度最高,群落自然恢复是由低级阶段  相似文献   
188.
以桉树、杉木、马尾松、落叶松及樟子松等为对象 ,利用样地调查资料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 ,对造成我国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多种自然因素 ,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按人工林现实分布格局及立地质量水平 ,全国人工林气候—立地生产潜力 (材积 )平均为 8 6m3 hm2 ·a ;现有人工林由于大面积幼龄林的存在 ,所带来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下降的幅度为 31%~ 35 %。  相似文献   
189.
同龄纯林自然稀疏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9  
唐守正 《林业科学》1993,29(3):234-241
本文提出同龄纯林自(然)稀硫的理论方程式。这个方程式概括了各种不同立木度林分的自稀疏规律,由此方程式结合断面积生长模型可以导出不同初始密度林分的自然生长过程。熟知的完满立木度林分的自稀疏规律是本文所述方程式的特例。一个实例说明不同初始密度林分自然生长过程的计算方法及例证不同密度林分自稀疏规律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0.
王录  陈祥伟  刘强 《林业研究》1994,5(2):22-28
NaturalregenerationofmanchurianashusuallytakesplacewheretherearesuitablesoilmoistureandseedbankofsecondarymanchurianashforestintheEasternMountainousAreaofNortheastChina.Sometimes,naturalregenerationofmanchurianashcanbefoundinpureconiferousplantation.Inordertofindoutthepossibilityofintroducingnaturalregenerationofmanchurianashinpureconiferousplantation,trialsandresear-cheshavebeencarriedoutindahurianlarchp1antationbyopeningupeffectbeltinthestands.lntheend,charactersofcommunitystructureandmic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