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823篇 |
免费 | 480篇 |
国内免费 | 1320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03篇 |
农学 | 3018篇 |
基础科学 | 117篇 |
1778篇 | |
综合类 | 7894篇 |
农作物 | 1896篇 |
水产渔业 | 327篇 |
畜牧兽医 | 889篇 |
园艺 | 1120篇 |
植物保护 | 5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140篇 |
2022年 | 260篇 |
2021年 | 320篇 |
2020年 | 361篇 |
2019年 | 410篇 |
2018年 | 310篇 |
2017年 | 515篇 |
2016年 | 699篇 |
2015年 | 586篇 |
2014年 | 705篇 |
2013年 | 1085篇 |
2012年 | 1444篇 |
2011年 | 1385篇 |
2010年 | 1068篇 |
2009年 | 1174篇 |
2008年 | 1120篇 |
2007年 | 1141篇 |
2006年 | 903篇 |
2005年 | 773篇 |
2004年 | 587篇 |
2003年 | 457篇 |
2002年 | 368篇 |
2001年 | 331篇 |
2000年 | 284篇 |
1999年 | 262篇 |
1998年 | 208篇 |
1997年 | 202篇 |
1996年 | 226篇 |
1995年 | 160篇 |
1994年 | 188篇 |
1993年 | 149篇 |
1992年 | 166篇 |
1991年 | 138篇 |
1990年 | 132篇 |
1989年 | 106篇 |
1988年 | 71篇 |
1987年 | 49篇 |
1986年 | 29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0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4篇 |
1977年 | 2篇 |
1963年 | 4篇 |
1962年 | 2篇 |
195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的遗传特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初步判定陇东野生紫花苜蓿(Native Medicago sativa L. cv. Longdong)的遗传特异性,及与其他苜蓿材料的亲缘关系,借助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包括该材料在内的41个紫花苜蓿材料进行POD同工酶酶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共出现22条酶带,最多9条,最少5条;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出现6条酶带,其特征谱带为Rf0.26;将0,1二态性矩阵转化为遗传距离矩阵进行聚类,陇东野生紫花苜蓿单独聚为一类。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陇东野生紫花苜蓿与其他40个材料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为其在形态学上与其他苜蓿的差异提供了有利支持。 相似文献
72.
不同干燥方法对鸭茅营养成分及其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干燥方法对鸭茅(不同生育阶段)营养成分及其损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逐渐下降,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逐渐增加,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开始不断增加,开花期最高,结实期又迅速减少;干燥方法对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极其显著(P<0.01),其含量的顺序为:烘干>晒后烘干>晒干>阴干。(2)干燥方法与营养物质的损失量间差异显著(P<0.05),其损失量的顺序为晒后烘干>晒干>阴干。不同干燥方法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损失量与干物质、粗灰分、无氮浸出物损失量之间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98、0.6404和0.6568。 相似文献
73.
对影响环峡南苜蓿种子产量的磷肥、钾肥、浇水和地膜条件4个因素进行正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 磷肥、钾肥、磷钾肥互作对种子产量的影响较大,其次为地膜条件、磷肥浇水互作,浇水的影响最小。试验结果和生产成本综合考虑,最适宜的处理组合为:钙镁磷4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不铺地膜+不浇水。 相似文献
74.
为了获得无标签重组抗原用于非洲猪瘟病毒(ASFV)抗体检测,本研究将B602L与类弹性蛋白多肽(ELP)基因进行融合表达,利用简单、经济的相变循环(ITC)纯化ELP-B602L融合蛋白,用烟草蚀纹病毒(TEV)蛋白酶活性包涵体切除ELP标签,再用ITC回收重组B602L蛋白;用抗体阳性猪血清对重组B602L进行鉴定;以重组B602L蛋白为包被抗原进行ELISA鉴定。结果显示重组大肠杆菌能正确表达ELP-B602L融合蛋白,纯化融合蛋白纯度大于85%;TEV蛋白酶活性包涵体切除ELP标签的效率大于90%,回收的重组B602L蛋白纯度大于90%,能与抗体阳性猪血清反应;以重组B602L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的ELISA与抗体阳性血清反应为阳性,与抗体阴性血清反应为阴性,OD450值与血清稀释倍数具有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75.
2,4-D和6-BA组合配比对金达苜蓿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建立一个高效的金达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Jinda)组织培养再生体系,我们以金达苜蓿无菌苗的胚轴上段、下段、子叶为外植体,进行了2,4-D和6-BA不同组合配比对愈伤组织诱导和胚性愈伤组织及胚状体分化的影响,这对其以后建立遗传转化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结果表明:胚轴上、下段和子叶是很好的诱导愈伤组织的外植体;在MSO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上,分化出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2,4-D、6-BA剂量配比为8:0.2,成苗培养基为MSO+30 g/L蔗糖+6 g/L琼脂。 相似文献
76.
杨树花的饲用及药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花为杨柳科植物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加拿大杨(Populus canadensis Moench.)或同树种植物的干燥雄花序。中国杨树种植面积大,杨树花产量较高。杨树花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无机元素、蜜糖可以弥补部分饲料中氨基酸和无机元素的缺乏;通过乙醇回流从杨树花中提取的活性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并能够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杨树花可替代部分日粮,降低禽畜发病率,提高经济效益;其制剂对家畜肠道疾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7.
豌豆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豌豆(Pisum sativum L.)DNA为材料,对影响其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5种主要因素(模板DNA量、引物浓度、dNTPs浓度、Taq酶量、退火温度)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了豌豆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20 μL)为:15 ng模板DNA,0.15 mmol·L 1dNTP,0.5 μmol·L-1 ISSR引物,1 UTaq DNA聚合酶,引物842号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0℃.该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技术进行豌豆属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8.
狼毒对草木樨、多年生黑麦草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解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对2种优质牧草,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 Ledeb)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的化感作用,在恢复狼毒侵占严重的草地上,对草种进行合理选择,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狼毒根、茎叶粉碎物在土壤里腐解过程中对草木樨和多年生黑麦草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狼毒对草木樨的化感综合效应(SE)随狼毒根、茎叶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值分别为62.9%和2.5%;狼毒根对多年生黑麦草的SE也随狼毒根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值为29.5%;狼毒茎叶对多年生黑麦草幼苗的生长表现出促进作用,当茎叶量为3g/盆时,促进作用最大,SE为-1.8%.说明对同一受试植物而言,狼毒根对其抑制作用强于茎叶,狼毒对他种植物的化感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根起作用.并且草木樨受狼毒化感抑制作用的影响大于多年生黑麦草,在人工建植植被恢复狼毒侵占严重的草地时,多年生黑麦草可作为选择草种. 相似文献
79.
为表达牛乳头瘤病毒1型贵州株(BPV1-GZLZ株)衣壳蛋白L1基因,采用PCR方法从贵州省六枝特区某规模化养牛场疑似病牛的皮肤肿瘤病料样品中扩增BPV1 L1基因,克隆至p MD19-T载体,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将BPV1-GZLZ株L1基因克隆于原核表达质粒p ColdⅠ中,经IPTG诱导L1蛋白表达,并对重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BPV1-GZLZ株L1基因核苷酸序列长为1488 bp,编码495个氨基酸,分子结构式为C2484H3884N678O737S16,理论等电点(PI)为8.68,二级结构主要包括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β-折叠为主,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 BPV1-GZLZ L1基因序列与BPV1参考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9.8%,处在同一遗传进化分支,且与BPV13和BPV2、BPV2-GZ01的亲缘关系较近;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的重组表达蛋白能与His单抗产生特异性反应,条带为55.6 kD左右与SDS-PAGE结果一致。研究表明,试验构建了BPV1-GZLZ株L1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80.
将初花期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D.Don)Hara.)与青贮玉米(Zea mays L.)按比例混合青贮,通过感官评价、营养成分分析和有机酸含量比较,探究两者的最佳青贮混合比例。试验设金荞麦与青贮玉米混合的比例共6组,分别为100:0(CK),10:90(A),30:70(B),50:50(C),70:30(D)和90:10(E),青贮40天后开封检测。结果表明:随着金荞麦比例的增加,青贮饲料感官品质下降,pH显著升高(P0.05),粗蛋白、粗灰分、钙、磷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粗脂肪、干物质含量显著下降(P0.05)。通过对青贮饲料有机酸含量进行评价,其变化情况与感官评价及pH变化一致,即金荞麦比例越高,评价得分越低。综合考虑,青贮饲料中金荞麦比例不宜过高,从金荞麦利用最大化角度出发,以B组比例青贮为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