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6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37篇
林业   126篇
农学   275篇
基础科学   35篇
  130篇
综合类   1167篇
农作物   138篇
水产渔业   122篇
畜牧兽医   711篇
园艺   139篇
植物保护   19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剥皮型优系‘YH-3''母树来源于江西省宜黄县境内的野生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ha Benth)优株,系从野生毛花猕猴桃群体中的自然变异选育而成。该优系具有花瓣粉红,果面白毛,果肉墨绿,易剥皮,高Vc等显著特征,表现品质优良,遗传性状稳定,丰产稳产,果实均匀,商品果率高,果实10月下旬成熟,耐热抗旱,适应性强,发展潜力大。  相似文献   
42.
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葡萄炭疽病是葡萄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本研究对从2100个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挑选的11株PDA培养特征变异较大的突变体进行表型和致病性分析,旨在为葡萄炭疽病菌产孢与致病基因网络调控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突变体M112、M247、M1288、M1325、M1386和M1430不能产生分生孢子,其余的5株突变体产孢量降低;突变体M247、M1288和M1325丧失了致病性;突变体M112、C1094、M1386和M2013突变体致病力增强。此外,突变体C1094孢子萌发率明显降低,其余4株产孢突变体的孢子萌发率与野生型菌株WS15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3.
‘灵峰’和‘闽清2号’橄榄是从福州地区的‘长营’橄榄实生群体中筛选出的鲜食新品系。‘灵峰’橄榄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重7.40 g,可食率81.00%,总糖4.10%,总酸1.16%,可溶性固形物11.40%,钙1230.00 mg.Kg-1;果皮黄绿色,果肉黄白色,果肉质地脆、化渣无涩味,回甘好,为晚熟类型。‘闽清2号’橄榄果实纺锤形,平均单果重7.60 g,可食率82.40%,总糖2.46%,总酸1.19%,可溶性固形物8.83%,钙627.33 mg.Kg-1;果皮绿色,果肉黄白色,果肉质地脆、化渣无涩味,风味清淡,并且表现出丰产和稳产特性,为中熟类型。‘灵峰’橄榄可作为鲜食品系,‘闽清2号’橄榄可作为鲜食兼加工品系。  相似文献   
44.
海岸风口基干林带修复除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外尚无可替代树种,选择抗性优良的木麻黄品系是基干林带修复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惠-1"木麻黄、圆头木麻黄、千头木麻黄、铺地木麻黄等4个品系进行造林和抗风试验,比较几个品系在风口最前沿、近风口的生长和抗风表现,结果表明:风口基干林带修复采用"惠 ...  相似文献   
45.
贾维 《中国食用菌》2020,(2):231-233
针对食用菌菌种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品种权受到侵害、产业销售混乱以及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重构食用菌产业安全法律责任体系。通过构建食用菌菌种企业行业自律体系,增强食用菌企业的菌种安全责任观念,提高企业生产经营食用菌的安全保障性;通过完善责任分配以及公开制度,监督问责,实现政治责任法律化;整合与规范食用菌菌种安全规制机构,加大食用菌菌种安全规制的跨域合作,实现沟通交流无阻碍;通过建立完整的"追溯制度"强化全程监管机制,应对突发事件产生时,快速解决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46.
选择适宜的菌种保藏介质,是有效保障真姬菇菌种品质的重要一环,不仅关系到真姬菇栽培者的直接利益,也关系到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延续。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脱氢酶活力,对22种真姬菇菌种保藏介质的保藏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0.1%的PEG6000溶液对真姬菇菌种保藏6个月和9个月的整体保藏效果最好,其次是0.1%的PEG10000溶液与超纯水,再次是0.8%葡萄糖溶液和矿泉水。0.6%葡萄糖溶液仅适于真姬菇菌种9个月的保藏,纯净水仅适于真姬菇菌种6个月的保藏。其他介质的保藏效果略差。  相似文献   
47.
野茼蒿黄脉病毒的田间寄主范围及其基因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野茼蒿黄脉病毒(Crassocephalum yellow vein virus,CraYVV)的田间寄主范围及其群体基因结构特征,分别采用克隆和测序技术对采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7种杂草和2种作物进行CraYVV的分离和鉴定,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分离到的CraYVV进行基因组结构、重组及基因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在赛葵、龙葵、臭牡丹、水茄、豨莶、野茼蒿和一点红7种杂草以及茄子和草莓2种作物中均分离到CraYVV,共获得20条CraYVV全长序列;CraYVV所有分离物分属2个株系,将其命名为YJ株系和JH株系;JH株系具有地理隔离特征,与YJ株系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重组分析显示,CraYVV是由烟草曲茎病毒(tobacco curly shoot virus,TbCSV)和云南烟草曲叶病毒(tobacco leaf curl Yunnan virus,TbLCYnV)重组产生;遗传结构分析显示,CraYVV中C1基因变异最显著,其次是C4基因和基因间隔区。表明CraYVV能侵染5科9种杂草和作物,具有较广的寄主范围,且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能够侵染草莓、CraYVV能够侵染茄子,显示来源于杂草的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在自然条件下能够侵染作物。  相似文献   
48.
为研发对枸杞炭疽病有良好防治效果的生防制剂,利用枸杞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对实验室已分离保存的芽胞杆菌菌株进行室内筛选,并对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生物学功能测定、稳定性测定、抑菌谱测定以及室内离体防治效果试验和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菌株F3A对枸杞炭疽病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对枸杞炭疽病菌菌丝的抑制率为62.13%;结合形态学特征、16S rDNA以及gyr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F3A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F3A具有溶解有机磷和无机磷的能力,在含色氨酸和不含色氨酸的金氏培养液中产吲哚乙酸量分别为5.76 mg/L和5.74 mg/L;菌株F3A产蛋白酶和葡聚糖酶的活性较高;菌株F3A连续培养20代后,对枸杞炭疽病菌的抑制率为61.21%,该菌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esinfect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orium fulvum、茄子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黄芪根腐病菌F.solani的抑制率分别为40.71%、53.58%、32.00%、53.00%、79.27%、71.13%和66.08%;菌株F3A发酵液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治疗作用,菌株F3A发酵液1倍稀释液室内预防效果为90.32%;喷施菌株F3A发酵液1倍稀释液3 d和7 d后的田间防治效果分别为78.26%和63.19%。表明菌株F3A有作为开发枸杞炭疽病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49.
赵欣  郝林 《植物保护学报》2020,47(2):273-282
为探讨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HRH317对感染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玉米幼苗产生伏马毒素B_1(FB_1)的影响,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菌株HRH317对串珠镰孢菌的抑制活性,并通过浸种处理进行盆栽试验,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生长至3叶期后不同时间玉米幼苗叶片中FB_1含量进行测定,同时于室内测定玉米幼苗叶片防御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菌株HRH317能明显抑制串珠镰孢菌生长,抑菌圈直径平均可达33.31 mm;玉米幼苗生长至3叶期后1~6 d,菌株HRH317能有效抑制玉米植株体内FB_1含量,经串珠镰孢菌分生孢子悬浮液与菌株HRH317菌悬液1∶1混合液处理玉米种子后,对幼苗中FB_1的抑制率为59.20%~75.70%;而玉米种子先接种菌株HRH317菌悬液后接种串珠镰孢菌分生孢子悬浮液处理对幼苗中FB_1的抑制率为76.77%~88.10%。且这2种处理中幼苗叶片的SOD、CAT、PAL和POD活性均较对照有不同程度提高,其峰值是对照的1.24~5.45倍。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菌株HRH317可通过抑制FB_1产生来降低串珠镰孢菌对玉米幼苗的侵害,同时能诱导玉米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表达而增强其系统抗性,在防治玉米穗腐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0.
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YDVs)隶属于黄症病毒科(Luteovirdae)黄症病毒属(Luteovirus),由该病毒引起的小麦黄矮病最早在美国发生并报道,此后在国外其他地域也曾有过发生报道。在我国,小麦黄矮病最早于 1960 年在陕西、甘肃发生并报道,近年来,在我国其他地区也有发生,该病害被称为麦类作物上的“癌症”,对麦类作物生产影响较大,为害严重时,造成麦类作物产量大幅降低。BYDV 株系的划分依据为其传毒介体蚜虫的传播专化性,即一个病毒株系只能由一种或两种蚜虫进行传播,根据 ICTV 国际病毒委员会分类系统报道,目前国际上确定的该病毒株系有 BYDV-MAV、BYDV-PAV、BYDV-RMV、BYDV-SGV 等,我国鉴定有 BYDV-PAV、BYDV-GPV、BYDV-GAV、BYDV-RMV 4 个株系,GAV 为我国流行株系。主要从 BYDV 的为害症状、株系分化、传播介体、基因组结构和功能、病害防治方面进行相关综述,着重介绍 BYDV-GAV 株系的抗性鉴定、抗性基因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害的抗病育种和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