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0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649篇
林业   244篇
农学   856篇
基础科学   46篇
  261篇
综合类   2275篇
农作物   638篇
水产渔业   187篇
畜牧兽医   1074篇
园艺   155篇
植物保护   130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322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331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381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245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以蒙农红豆草为材料,研究了100mmol/L NaCl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Ca2+对红豆草幼苗的生长、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的影响;探讨了Ca2+对盐胁迫伤害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随着Ca2+浓度的增加,与CK相比,红豆草脯氨酸、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明显变化趋势,在T3(100mmol/L NaCl+30mmol/L CaCl2)处理下,红豆草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提高了32.3%,60.0%和9.7%,差异显著(P0.05);T3、T4处理的根系活力显著高于CK(P0.05),其他处理与CK无明显差异;T3处理的株高显著高于对照CK(P0.05),其他处理与CK间无显著差异,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2.
MHC及其在动物遗传与育种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不仅与移植排斥反应有关,而且还与动物的一些经济性状密切相关。文章主要阐述了MHC的结构、功能和遗传特性,并且介绍了MHC基因作为遗传标记在动物遗传与育种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3.
以高粱品种辽粘3号和花生品种阜花18号为材料,设置高粱单作(S)、花生单作(P)和高粱花生间作(行比4∶4)3个处理,研究高粱花生间作模式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结构特征差异。间作处理取样位置为相邻行和间隔行,高粱和花生分别命名为S1、S2和P1、P2。结果表明:相同种植面积时,间作高粱产量显著高于单作,间作高粱产量增加36.14%,间作花生产量较单作下降12.86%,高粱花生间作土地当量比提高12.0%;与单作相比,间作高粱S1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分别增加28.01%、12.86%、18.53%和18.42%,间作花生P2分别增加39.87%、66.67%、47.94%和21.43%;高粱根际土壤微生物共检测到种群2 825个,花生2 826个;丰富度指数中,高粱间作处理Chao1值显著高于单作,S1和S2分别增加8.10%和8.23%,花生P2和P1分别增加7.70%和4.23%,高粱花生间作处理微生物数目(Observed OTUs)均显著高于单作;多样性指数中,花生P2的Shannon指数增加了27.60%,间作高粱S1和S2的Simposon指数均显著高于高粱单作;各处理共有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同时优势菌门与根系性状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PCA)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受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影响,间作模式土壤微生物功能特征高于单作模式。高粱花生间作(行比4∶4)时高粱为优势作物,花生为弱势作物。间作体系显著改善高粱相邻行根系生长发育,同时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更便捷清楚地将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中高代品系的多性状因子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本文利用国际马铃薯中心开发的高交互性数据分析育种软件(HIDAP),对参与2020年定西市马铃薯多点试验的14个高代品系在5个试点的产量、薯块数量、商品薯率表现情况利用AMMI模型、GGE双标图、Tai稳定性模型结合方差显著性分析、联合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筛选评价。在AMMI分析图中,高代品系0934-62的产量、单株薯块数、商品薯率在垂直方向上的IPCA绝对值较小且在水平方向靠近最右侧;结合GGE双标图,高代品系0934-62、1026-2、14137-20处于水平线以上较高位置,其中品系0934-62位于水平线以上最远距离;在Tai模型分析中,根据高代品系在产量、块茎数量、商品薯率中αi与λi参数的分布范围,可知稳定性高的品系为0934-62、1026-2、1281-191。综合各分析结果可知,在参试的14个品系中,高代品系0934-62在产量、薯块数量、商品薯率中的稳定性与丰产性表现突出,高代品系1026-2、1281-191、14137-20表现良好,品系1205-5表现较差。HIDAP软件通过自身所具有的评价系统利用多个数据分析模型,能够有效管理大量育种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并及时淘汰无用信息,减少成本支出,节约试验资源。  相似文献   
105.
以烤烟品种‘秦烟96’和‘云烟116’等2个烤烟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开展盆栽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和中度干旱等2个水分梯度,外源花青素设置6个浓度,研究外源花青素对干旱胁迫下烤烟幼苗农艺性状、单株干重、光合气体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两个烤烟品种生长受到抑制且生理性能下降;干旱胁迫下喷施外源花青素可显著增加烤烟幼苗的株高、茎围、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最大叶面积、单株干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降低叶片中胞间CO2浓度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和丙二醛含量,提高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烤烟幼苗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烤烟幼苗生长及其生理功能的损害;其中‘秦烟96’以叶面喷施3 mg·L-1花青素对考烟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佳,‘云烟116’以叶面喷施4 mg·L-1花青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外源脱落酸(ABA)处理下楸子(Malus prunifolia)、平邑甜茶(M. hupehensis)和新疆野苹果(M. sieversii)叶片解剖结构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利用扫描电镜和酶联免疫法分别研究ABA处理对叶片气孔特征及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ABA处理下楸子、平邑甜茶和新疆野苹果的叶厚分别减少了7.93%、0.25%和0.81%,栅栏组织厚度分别减少了31.43%、8.53%和4.99%(P<0.05),海绵组织厚度分别增加了10.34%、6.14%和5.63%(P<0.05),叶肉组织结构疏松度(SR)分别增加了19.59%、6.55%和6.50%。ABA处理下楸子和平邑甜茶的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值(P/S)及叶肉组织结构紧密度(CTR)较对照显著减少(P<0.05),其中,P/S值分别下降37.86%和13.82%,CTR分别下降25.46%和8.29%,而新疆野苹果的P/S值和CTR下降但不显著。此外,ABA处理下楸子和平邑甜茶的上表皮细胞厚度较对照分别增加了5.82%和6.43%,新疆野苹果的较对照减少了26.23%(P<0.05);楸子和新疆野苹果的下表皮细胞厚度较对照增加了12.09%和14.21%(P<0.05),平邑甜茶的较对照减少了12.56%。平邑甜茶和新疆野苹果叶片上下角质层厚度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而楸子的变化不显著。在ABA诱导下,3种砧木的气孔密度、气孔大小(长度×宽度)及其开口度和开张比均不同程度地下降,其中,楸子的较对照分别下降了3.62%、7.12%×19.59%、67.60%和86.66%,平邑甜茶的分别下降了3.50%、4.99%×20.65%、32.42%和58.24%,新疆野苹果的分别下降了8.54%、0.92%×12.06%、20.37%和16.35%。ABA处理下3种砧木叶片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变少,类囊体结构排列疏松,叶绿体上的淀粉粒趋于变小。外施ABA使3种砧木叶片内源AB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其中楸子ABA和ZR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30.83%和13.31%,平邑甜茶的分别增加62.40%和45.28%,而新疆野苹果的分别增加了37.07%和17.06%。楸子和新疆野苹果叶片的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GA)含量无显著变化,而平邑甜茶叶片的IAA及GA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62.62%和20.62%(P<0.01)。总之,在ABA处理下,3种苹果砧木的叶片组织解剖结构和气孔特征都发生旱生性结构变化,叶肉细胞中淀粉粒趋于变小,叶片内源ABA和ZR水平增加显著,而IAA和GA水平变化因基因型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7.
基于结构光三维点云的棉花幼苗叶片性状解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棉花叶片表型测量方法主观、低效,对复杂性状如卷叶程度、黄叶占比等很难量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结构光三维成像的棉花幼苗叶片性状解析方法。首先,采用结构光扫描仪获取棉花幼苗的三维点云数据;然后,利用直通滤波、超体聚类、条件欧氏距离算法,实现叶片点云的识别与分割;最后,基于分割的叶片点云,采用三角面片化、随机采样一致性、Lab颜色分割等处理,实现叶片面积、周长、生长角度、卷曲度、黄叶占比等参数的快速、准确、无损提取。对40株棉花幼苗进行三维结构光成像试验,结果表明,3D叶片面积、周长测量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2. 59%、2. 85%,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还证明叶片卷曲度和黄叶占比能显著区分病叶和正常叶。  相似文献   
108.
为挖掘峨眉山野生茶树和群体种中的优良资源,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感官审评等方法,对峨眉山40份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峨眉山茶树种质资源丰富,且多以灌木型为主;18个芽叶形态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70%~60.99%,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芽叶色泽(60.99%)。因子分析表明,18个芽叶形态性状综合为6个公因子,前6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达80.74%,主要代表性指标为叶片大小、叶片锯齿和叶面特征等。聚类分析将研究材料分为5个大的类群,显示了复杂的亲缘关系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适制性研究表明,初步筛选的11份种质资源制绿茶适制性较好,感官审评总分在92分以上,大体表现为香气鲜香带花香、清香高长带花香或栗香浓郁带花香,滋味鲜爽、鲜甜或鲜浓醇。  相似文献   
109.
对来自不同生态区224个谷子品种材料的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7个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为11.20%~110.70%,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穗数、籽粒颜色、穗重、穗粒重、码粒数、单株草重、米色、穗型、茎秆粗度、籽粒形状、植株颜色、穗颈形状、穗码密度、穗粗、护颖颜色、刚毛长度、穗颈长度、穗长、刚毛颜色、花药颜色、倒二叶宽、抽穗期、千粒重、株高、伸长节节数、叶姿、倒二叶长。单株穗粒重与穗重、单株草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用Ward离差平方和聚类分析发现,当欧式距离为19时,224个谷子品种可以分为六大类群,第Ⅰ类群(83份材料)生育期较短,属早熟类型,千粒重较大,穗较粗,但其他性状属于中等水平;第Ⅱ类群(64份材料)生育期相对较短,穗重、穗粒重在各类群中处于较高水平;第Ⅲ类群(41份材料)生育期最长,属晚熟类型,株高较高,分蘖较少,产量较低;第Ⅳ类群(25份材料)生育期较长,属中晚熟类型,株高较低,分蘖数较少,产量属中下等水平;第Ⅴ类群(1份材料)生育期较长,属中晚熟类型,刚毛较长,叶片较窄,株高较高,分蘖数较多,单株草重最大,千粒重和产量属中上等水平;第Ⅵ类群(...  相似文献   
110.
Hexaploid triticale (X Triticosecale Wittmack) (2n= 6x= 42, AABBRR) an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2n= 6x= 42, AABBDD) differ in their R and D-genomes. This produces differences in both agronomic and end-us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ur objective was to determine how introgressions of individual chromosomes from the D-genome of wheat affect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a winter triticale 'Presto'.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18 D-genome chromosome substitution lines, 15 sib-lines as controls, and five check cultivars at Lincoln, NE in 1996, using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two replications. The experiment was repeated at Lincoln and Mead, NE in 1997 and 1998 with 15 substitution lines that survived the first winter in Lincoln, along with their 12 control sibs and five check cultivars. Few D-genome chromosomes had positive effects. Chromosomes 2D, 4D, and 6D significantly reduced plant height when substituted for 2R, 4B, and 6R, respectively. No grain yield increases were associated with any of the D-genome chromosomes tested, but three substitutions decreased the grain yield. Depending on the allele of the hardness gene present, chromosome 5D increased or decreased kernel hardness when substituted for 5R or 5A, respectively. Introgressions of chromosomes 1D and 6D improved end-us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Presto.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part from beneficial effects of individual loci located on the D-genome chromosomes, no major benefit can be expected from D-genome chromosome substitu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