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15篇
  免费   914篇
  国内免费   1151篇
林业   922篇
农学   1373篇
基础科学   116篇
  1924篇
综合类   6259篇
农作物   1374篇
水产渔业   1430篇
畜牧兽医   3299篇
园艺   912篇
植物保护   671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498篇
  2021年   594篇
  2020年   622篇
  2019年   719篇
  2018年   510篇
  2017年   754篇
  2016年   840篇
  2015年   661篇
  2014年   765篇
  2013年   1033篇
  2012年   1203篇
  2011年   1255篇
  2010年   938篇
  2009年   950篇
  2008年   825篇
  2007年   963篇
  2006年   754篇
  2005年   523篇
  2004年   469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303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258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198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104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季戊四醇和异辛酸为原料,以固体超强酸树脂为酯化催化剂合成了季戊四醇四异辛酸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酯化率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合成季戊四醇四异辛酸酯的优化工艺条件:以固体超强酸树脂为催化剂,催化剂用量1.2%,酸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5,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5.5h,季戊四醇四异辛酸酯收率可达98.5%。红外光谱表明,酯化反应较为完全。  相似文献   
82.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彩色小麦被认为是一类新型的营养保健小麦品种,但对其籽粒中氨基酸含量的研究很少。本研究首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分析了种植于三个环境中的彩色小麦近等基因系(蓝粒小麦科兴611,紫粒小麦科兴617和白粒小麦轮回亲本济麦22)籽粒中多种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蓝粒小麦科兴611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地高于紫粒小麦科兴617和白粒亲本济麦22。紫粒小麦科兴617和白粒小麦济麦22相比,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总氨基酸含量相近,甚至低于济麦22。因此,蓝粒小麦籽粒氨基酸含量高的性状,有益于满足人类营养需求,同时可作为育种材料改良小麦品种的氨基酸含量,尤其是提高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进而提高小麦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83.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油茶籽油中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的油茶籽油主要由4种脂肪酸组成,分别为棕榈酸平均含量为8.44%、硬脂酸平均含量为1.46%、油酸平均含量为80.92%、亚油酸平均含量为8.26%.  相似文献   
8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干燥方法以及不同花梗长度下款冬花中款冬酮和绿原酸的含量。结果表明:采用传统阴干法,款冬花中款冬酮与绿原酸的含量均达到最高,不同干燥方法下款冬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60℃烘干70℃烘干40℃烘干晾晒50℃烘干30℃烘干;总体来看,绿原酸含量随着烘干温度升高而降低,款冬酮、绿原酸的含量随着花梗长度的增加而降低。综上所述,款冬花最佳干燥方法为传统阴干法。若需采用烘干法,应综合考虑温度对款冬酮、绿原酸含量的影响,最佳烘干温度为40℃;建议用款冬酮、绿原酸2个指标综合评价款冬花药材质量,一级款冬花花梗长度≤1 cm,二级款冬花花梗长度≤2 cm,统货花梗长度≤3 cm。  相似文献   
85.
探讨玉米芯含量不同对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培养料中木质素酶和纤维素酶以及子实体产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设置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分别为10%、30%、50%和70%,在菌丝生长满袋后(菌丝期)和子实体期(第4潮耳出菇期)分别从菌袋的上中下3个部位取培养料混合,测定酶活及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采收子实体统计4潮菇的产量并测定子实体中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在菌丝期,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70%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当玉米芯含量为50%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漆酶活性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羧甲基纤维素酶在4个配方中活性均较高,其中当玉米芯含量为30%时酶活性最高;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升高,β-1,3-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玉米芯含量为50%时酶活性达到最高。在子实体期,除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漆酶外,其余几种酶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活性的变化规律均与菌丝期不同。在菌丝期,随玉米芯含量增加,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含量逐渐减少,纤维素含量逐渐增加;在子实体期,随玉米芯含量增加,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均先减少后增加,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含量最低。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子实体每袋总单产和总产量均最高;当玉米芯含量为30%时,子实体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因此培养料中添加玉米芯可以提高与木质素、纤维素降解相关的酶活性,但是不同的酶在不同含量玉米芯的培养料中分泌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6.
共轭亚油酸对大黄鱼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500尾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随机分为5个处理,分别饲喂冰鲜鱼(D1组)、添加5%鱼油日粮(D2组)、共轭亚油酸(CLA)水平为1%(D3组)、2%(D4组)、4%(D5组)日粮.饲喂10周后,通过测定脾脏重、脾体指数、溶菌酶、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M浓度等免疫指标,研究不同水平CLA日粮对大黄鱼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黄鱼日粮中添加CLA可以影响其免疫器官-脾脏,添加CLA组使得大黄鱼脾体指数高于未添加CLA的对照组.虽然日粮中添加CLA对于补体C3、C4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于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IgM有明显的影响.在大黄鱼日粮中添加CL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黄鱼的免疫性能,对于其抗细菌、抗病毒能力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87.
为研究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对酸和Cd胁迫可能存在的特殊响应策略,以宽叶雀稗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法,设置不同酸(pH为5.5、4.5、3.5)和Cd(5、10、20 mg·L-1)胁迫浓度,测定不同胁迫条件下宽叶雀稗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亚细胞结构等指标。结果表明:酸胁迫对宽叶雀稗种子发芽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pH 4.5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H 3.5处理对宽叶雀稗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芽长和生物量等指标具有抑制作用,其他酸胁迫处理则与对照(纯水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Cd胁迫条件下宽叶雀稗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活力指数、芽长、根长和生物量均随Cd胁迫浓度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pH 3.5和10 mg·L-1Cd胁迫均会对根尖质膜和芽的亚细胞结构造成严重损伤,出现淀粉粒肿胀、断裂,细胞器解体和细胞空泡化等现象。研究表明,宽叶雀稗种子对酸和Cd胁迫有一定的耐性,轻度胁迫会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88.
模拟 pH2、3、4、5、6的雨水,以1、5、10年的积累雨量淋洗3种紫色土。淋洗后的土壤 pH 值对微生物有抑制或刺激作用,其影响较雨水 pH 值更明显。4种土壤酶活性与淋洗后的土壤 pH 值的相关程度亦较与雨水 pH 值为高。雨量积累的影响较 pH 梯度的影响微弱。意味着酸雨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危害,首先通过土壤的酸化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89.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了 6种作物幼苗线粒体极性脂和磷脂酰甘油 (PG)的热致相变。结果发现 ,抗冷性作物小麦发生相变的温度比其他冷敏感作物的低得多 ;小麦和花生线粒体 PG混合后 ,显著改变了各自的相变温度。线粒体 PG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 ,脂肪酸饱和度决定其相变温度。线粒体 PG的脂肪酸饱和度与作物幼苗的冷敏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90.
为有效控制蒿板青颗粒的质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蒿板青颗粒中有效成分一枝蒿酮酸和(R,S)-告依春含量进行了研究.采用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4%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 min,5%A;0~10 min,5%A→15%A;10~25 min,15%A→30%A;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