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2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423篇
林业   319篇
农学   436篇
基础科学   150篇
  448篇
综合类   2112篇
农作物   304篇
水产渔业   630篇
畜牧兽医   686篇
园艺   167篇
植物保护   32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277篇
  2012年   368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5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63.
本文从土地选择、品种选择、怖种与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六个方面,总结了中南地区甜玉米的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4.
赵秋霞  赵丽 《农机化研究》2007,(9):36-37,40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成为各国关注的目标,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利用秸秆发电.河北省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秸秆产出量与利用情况,首先在晋州市建立了秸秆发电厂.为此,阐述了秸秆发电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流程,分析了该地区建厂的可行性,进行了投资回收期和收益率的分析.最后得出了在晋州建立秸秆发电厂的可行性结论,为今后我国在各个地区建立秸秆发电厂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65.
北固山湿地野生虉草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固山湿地野生虉草的株高、茎高、叶龄、生物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虉草的株高和茎高的变化呈现出近“S”型的生长曲线,叶龄与株高和茎高均呈一元线性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生物量的变化与生育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6.
秸秆覆盖对季节性冻融期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北方高寒区典型城市哈尔滨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冬季大田试验(试验周期2013-11-01—2014-04-30),设置自然无覆盖、覆盖秸秆厚度5、10、15 cm 4个处理,分别测定不同处理下20、40、60、100、140、180 cm深度土壤液态含水率以及气象数据,分析季节性冻融期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覆盖使0~60cm土层内液态含水率增加或减小的时间拐点发生延迟,随着秸秆覆盖厚度的增加其延迟效果越明显,但土壤冻结期的延迟效果比冻土融化期明显;秸秆覆盖阻碍了冻土融化初期融雪水入渗,使自然无覆盖处理液态含水率在20、40、60 cm土壤深度出现短暂的峰值,而在冻土融化末期秸秆覆盖抑制了土壤水蒸发,使各秸秆覆盖处理液态含水率在20、40、60 cm土壤深度又高于自然无覆盖。秸秆覆盖可有效平抑冻融期0~60 cm土层土壤液态含水率的变化幅度,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平抑效果具有减弱趋势;积雪融水和秸秆覆盖的双重作用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墒情,但其增墒能力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秸秆覆盖处理对0~60 cm土层的平均增墒能力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15、10、5 cm。  相似文献   
67.
以甘肃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数十年气象定点观测资料为基础,统计、分析了民勤荒漠区无霜期、春季低温、冻土层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地区平均终霜期为5月10日,初霜期为9月28日,50 a来终霜期有逐渐提前、初霜期有逐渐推后的趋势,但不同年份变异幅度增大;3-5月份地表平均最低温度、气温逐渐上升,≤0℃出现比率下降,但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大强度的降温天气时有发生;3月份冻土层的变化与气温变化趋势相近。30 a以来地表平均日最低温度和气温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8.
早熟陆地棉品种与气候因子互作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熟陆地棉品种与气候因子互作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为选择品质优良的早熟陆地棉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信息.[方法]采用EXCEL 2003和SPSS19.0软件,对参试品系3年的试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和逐步回归分析,分析棉纤维品质性状与品种特性及气象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最优回归模型,研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出苗...  相似文献   
69.
气候变化对陇东冬小麦生态影响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土高原比较有典型代表性的残塬"董志塬"的变暖及冬小麦生态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发现"董志塬"近35 a来年平均增温线性趋势达0.0505℃,增温表现出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同时上升,且冬春季增温速度最快,秋季次之,夏季增温最平缓;增温对冬小麦的生态影响主要体现在全生育期(线性趋势0.91 d/a)、越冬期(线性趋势0.85 d/a)显著缩短,春季发育期普遍提前(返青期以0.57 d/a的线性趋势提前,拔节期以0.42 d/a的线性趋势提前,成熟期以0.48 d/a的线性趋势提前),而春季各发育期间间隔日数并未出现缩短的趋势.认为气候变暖对当地农业生产有利有弊,气候变暖,尤其冬春气温显著升高将导致越冬期土壤水分损耗增大,春旱加剧,不利于春季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冬小麦全生育期缩短,成熟期提前,能有效提高复种指数和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70.
为明确单生育期水分胁迫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选取5a生'红地球'鲜食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全生育期充分供水为对照(CK),依次在葡萄5个生育期分别设置轻度(M)和重度(S)两个水分胁迫水平进行大田试验,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的群落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