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2篇
  免费   532篇
  国内免费   691篇
林业   1421篇
农学   659篇
基础科学   207篇
  1244篇
综合类   3188篇
农作物   642篇
水产渔业   655篇
畜牧兽医   570篇
园艺   234篇
植物保护   395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362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382篇
  2016年   467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480篇
  2013年   542篇
  2012年   611篇
  2011年   658篇
  2010年   495篇
  2009年   465篇
  2008年   387篇
  2007年   420篇
  2006年   376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11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栽培措施及其互作对北方春玉米产量及耐密性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朴琳  任红  展茗  曹凑贵  齐华  赵明  李从锋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1):1982-1994
【目的】探明不同栽培措施及其交互对北方春玉米产量和耐密性的调控效应及其对产量的贡献率。【方法】2013—2014年以密植高产玉米品种中单909为试验材料,设置45 000、60 000、75 000、90 000和105 000株/hm~2 5个种植密度,栽培措施采用深松(S)、宽窄行种植(W)以及化控(C)处理,通过裂裂区设计形成不同的栽培模式。以产量为基础分别对不同措施组合进行通径分析、因子回归及交互效应比较分析,并结合气象数据对不同措施下的资源效率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综合模式中化控处理(C)对产量具有显著的直接作用(贡献率27%—41%),这种作用在于仅靠化控处理即可增密1.17万株/hm~2;宽窄行(W)对产量的调控作用在不同组合间存在明显差异,而深松(S)对产量的调控则以间接作用为主(贡献率24%—37%),但深松与宽窄行组合较常规(RU)产量增加11.28%。密植条件下多项措施互作产量增益显著高于双项措施和单项措施,相较于常规模式(RU),正常年份(2013年)多项、双项及单项措施的增幅分别为31.27%、15.57%和7.96%,少雨年份(2014)增幅分别为15.02%、11.32%和5.65%,其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群体耐密性的提高以及光能利用效率(RUE)、积温效率(GU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N)的同步调控,最终实现了综合措施下的玉米高产高效。【结论】多项措施互作模式(SWC)玉米的产量增益最大,较传统模式最佳密度增加6.27万株/hm~2,实现产量增益11.91%,这主要归因于栽培措施及其互作对玉米群体耐密性的优化以及密植群体资源效率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22.
【目的】通过研究肉鸡采食音频提出一种基于音频技术的肉鸡采食量检测方法,以摆脱目前我国肉鸡采食量数据主要是人工测量群体采食量的现状,为准确获取肉鸡采食量信息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录音笔采集到的采食音频经分帧加窗、端点检测等预处理后,将有效声音片段提取出来,依托不同声音的功率谱密度曲线差异,使用单分类支持向量机(OC-SVM)对提取出的有效声音片段进行分类识别。利用音频技术检测肉鸡进食时的啄食次数,分析确定啄食次数与采食量的关系,利用啄食次数与采食量的高相关性计算肉鸡采食量。【结果】利用音频技术检测的肉鸡啄食次数与采食量高度相关,决定系数(R~2)=0.982 5。啄食次数计算正确率为94.58%,采食量计算正确率为91.37%。【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肉鸡采食量测定。  相似文献   
323.
免耕及直播密度对油菜生长、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研究免耕对油菜生长的影响,并初步了解导致免耕油菜产量降低的障碍因素,同时探讨晚播条件下免耕直播油菜的适宜直播密度.[方法]采用大田试验,比较免耕和翻耕条件下土壤紧实状况及杂草发生情况的差异,以及耕作方式对油菜生长,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同时探讨免耕油菜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生长特点及其养分利用状况.[结果]免耕条件下土壤容重明显高于翻耕,整个生育期二者平均相差0.11 g·cm-3.与翻耕相比,免耕油菜田杂草生长量大,导致养分竞争加剧,杂草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为翻耕处理的1.9、2.4和2.5倍.免耕条件下整个生育期油菜的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比翻耕处理降低了18.2%、17.1%、16.4%和20.2%.在种植密度为30万株/hm2时,与翻耕相比,免耕处理油菜籽减产10.7%.密度试验的结果表明,与低密度处理(30万株/hm2)相比,高密度处理(60万株/hm2)的杂草数量及干物质积累量分别降低了40.5%和56.4%,而整个生育期油菜干物质积累量及氮、磷、钾的养分吸收量则分别平均增加了55.3%、46.7%、53.6%和50.2%,油菜籽产量也提高了43.1%.[结论]油菜在免耕条件下会出现土壤紧实度大、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受抑以及杂草过多竞争养分的现象,从而导致了产量降低.而在晚播条件下增加直播油菜的种植密度是提高油菜籽产量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中适宜的直播密度为60万株/hm2.  相似文献   
324.
基于弱场条件,计算了在柱坐标下由电磁环形腔中强电磁简正模在其焦点区域产生的引力驻波的第二类克氏联络、里奇张量、曲率标量及其能量密度.研究发现,在焦点区域的引力驻波的能量密度是正定的.此外,讨论了该引力驻波的能量密度和时空的曲率标量的关系.高Q值强场环形微波腔以及受控核聚变的Tokamak装置均具有轴对称的特点,并可作为可能的潜在高频引力波源.  相似文献   
325.
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以大丰3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随之增加,种植密度达到82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而试验所设的3种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没有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6.
黄土丘陵区不同密度人工油松林土壤水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黄土丘陵区不同密度的人工油松林为对象,通过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其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及年际动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9月,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1-4月仅占当年降水量的3.2%~17.0%,表现出春旱严重;(2)林地土壤含水量随降雨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并表现出1-2个月的滞后期,旱季不同密度的人工油松林地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小,雨季及生长季末差异明显,0~30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均表现出小密度林地显著高于中密度和大密度林地(P<0.05)。(3)3种不同密度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布具有相似规律,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减低(P<0.05)。  相似文献   
327.
小麦秸秆储存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小麦采用全喂入和半喂入两种方式收获后,再对田间麦秸采用打捆机进行捡拾收集打捆,并将麦秸捆储存于遮雨通风自然环境和环境温度相同、相对湿度恒定环境的两种环境中,跟踪测试了麦秸捆的体积密度、含水率、芯部温度以及热值等参数,探索了麦秸捆储存期间内在因素相互影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正常年份,还是相对湿度较大的特殊年份,麦秸捆储存期间芯部温度均没有超出安全水平线,储存前后绝干热值没有明显影响,麦秸捆均可安全储存并作能源利用.  相似文献   
328.
[目的]为新麦28的推广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豫北地区采用裂区试验研究播期和播量对新麦2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探讨小麦新品种新麦28的配套栽培技术.[结果]播期及其与播量的互作对新麦28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播期对新麦28农艺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推迟播期后,新麦28的成穗数和产量均有所降低,而播量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显著.[结论]10月12日播种新麦28的最佳播量为150 kg/hm2,晚播(10月19日)的最佳播量为187.5 kg/hm2.  相似文献   
329.
[目的]研究工厂化穴盘育苗过程中穴盘的不同孔穴密度对香石竹种苗扦插成苗的影响.[方法]选取5个不同密度穴盘,以香石竹品种‘马斯特’(R3)和‘粉恋’(D20)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扦插试验.[结果]‘马斯特’(R3)采用200孔穴盘扦插时,扦插生根率和成苗率最高;‘粉恋’(D20)采用242孔穴盘扦插时,扦插生根率和成苗率最高.[结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选择适合的孔穴密度扦插既能提高出苗率又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330.
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对超高产大豆根系形态和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种植密度和单播、混播种植方式对大豆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根系形态和活力的影响。【方法】于2012和2013年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单混种植处理对超高产品种辽豆14、中黄35和普通品种辽豆11根系形态、根系活力和伤流成分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种植密度设3个水平(3株/盆、6株/盆和9株/盆),2个种植类型(单一种植方式:各品种单播;混合种植方式:同一盆中各品种按1﹕1种植)。在大豆的开花期 (R2)、鼓粒中期(R6)和生理成熟期(R8)取样,将根系从土中取出,反复冲洗, 利用根系扫描仪WinRhizo Program(Re.gent Instruments Inc.Canada)对样根进行扫描测量,测定单株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根系活力用TTC法(甲醇浸泡法)测定;伤流液用重量法收取;伤流液中的磷用钼酸铵比色法测定(UV-2450),钾用火焰光度计(PEAA800)测定,可溶性糖用蒽酮法测定;由超高产品种在混播、单播处理下根系性状的比值除以普通品种在混播、单播处理下根系性状的比值得到超高产品种相对于普通品种的根系竞争比率(RCR),RCR>1表示超高产品种比普通品种的根系竞争力强。【结果】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大豆的根系形态性状、根系活力和伤流成分在密度和种植方式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整个生育期,不同品种大豆的根系形态性状和根系活力均在鼓粒期达到最大,伤流量和伤流成分的最高值则出现在开花期。鼓粒期至成熟期,超高产品种的单株根长、根体积普遍高于普通品种,单播和混播处理下,分别较普通品种高出8.2%、10.4%和53.9%、34.6%。超高产品种的根系活力较强,而且具有较高的伤流量和伤流成分,3种密度水平下,超高产品种的平均伤流量分别高出普通品种16.9%、42.0%和49.1%。超高产品种的根系竞争比率普遍高于普通品种。随密度的增加,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的单株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下降,其中普通品种的下降幅度更大,达50.9%和50.7%。混播时超高产品种与普通品种的根系活力差异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超高产品种相对于普通品种的根系竞争比率也提高,由平均1.00增至1.63,其中6株/盆处理下根系竞争比率增幅达到显著水平。6株/盆和9株/盆的种植密度下,超高产品种的单株籽粒产量高于普通品种,混播时差异达显著水平;随密度的增加,超高产品种和普通品种的单株生物量和籽粒产量下降,其中普通品种的下降幅度更大,达62.5%和60.0%;大豆根系形态性状、根系活力与单株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超高产品种在密植条件下根系更发达,具有较强的根系吸收能力、竞争力和较高的物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