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38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91.
杜震宇 《水产学报》2002,26(6):542-550
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加入3种脂肪源(鱼油、鱼油+玉米油1.34∶1、鱼油+豆油1.34∶1)和两种降脂因子(胆碱10g·kg-1、肉碱350mg·kg-1)饲喂鲈,并用冰鲜杂鱼饵料作为配合饲料的对照。经过8周的饲养,对鲈的生长情况、体营养成分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鲈对脂肪肝的耐受性较差,长期大量投喂冰鲜杂鱼易诱发病变,肝脏对病变的敏感性高于肌肉;在满足必需脂肪酸需要量的情况下,不同脂肪源对鲈生长差异影响不大,但对体脂沉积有一定影响;胆碱和肉碱具有一定的降体脂作用。  相似文献   
192.
对高体革、鲈和鳜肌肉及内脏中的一般营养成分(水分、灰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及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高体革内脏占鱼体重的32.90%,而其中脂肪含量高达87.06%;高体革肌肉及内脏中的水分、灰分和蛋白质含量都比鲈、鳜低,而脂肪含量明显高于鲈和鳜;对3种鱼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共确定19种脂肪酸,其中20∶5ω3(EPA)和22∶6ω3(DHA)总量占鱼内脏比例最高的是高体革,达4.115%;高体革、鲈和鳜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最高的为高体革,达42.18%,氨基酸分(AAS)分别为116、75和73。  相似文献   
193.
花鲈人工育苗及当年养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工厂化工育苗方法,用6个月时间在13-17℃条件下培育出10-15cm大规格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鱼种42000尾。育苗中饵料系列为轮虫(4-20d)、卤虫(12-45d)、配合饵料(20d后)、鱼糜(45d)。育苗期间最重要的技术环节为注意开鳔时间和减少相互残食。采用网箱养殖方式在大连地区当年平均可达500g以上。  相似文献   
194.
在海鲈网箱养殖过程中病害频发,影响范围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制约海鲈养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介绍了近年来海水网箱养殖海鲈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及寄生虫性疾病,并提出了对应的一些防治方法,以期为海鲈健康养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5.
花鲈贮运期间易受微生物与内源酶的联合作用,导致新鲜度及蛋白质生化特性改变,影响其食用价值。因此,采用适当的保鲜方式对花鲈贮运流通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加以调控,以保证其品质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为探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及琼胶寡糖(AO)对冰藏花鲈鱼片的保鲜效果,对硬度值、色差及新鲜度指标(硫代巴比妥酸值、K值、挥发性盐基氮、菌落总数、感官评分)进行测定,并对蛋白质生化特性(肌原纤维蛋白含量、二级结构、巯基、羰基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在第16天时感官得分低于8,且菌落总数和K值已分别高达(6.78±0.15) lg(CFU/g)与67.37%±1.75%,不可食用,而EGCG组(EG)、琼胶寡糖组(AO)及复合组的样品仍具有较好的硬度、色泽及新鲜度。贮藏至20 d时对照组的TBA值高达(0.81±0.03) mg/kg,而EG组、AO组及复合组的TBA值在贮藏期间均未出现大幅度增加,且始终低于对照组。另外,贮藏至12 d时对照组的羰基含量已显著高于其他保鲜处理组,对照组在贮藏末期的羰基含量上升至(1.63±0.04)nmol/mg,而EG组、 AO组及复合组的羰基含量仅为(1.14±0.03)、(1.28±0.08)与(0.99±0.09) nmol/mg。贮藏末期复合组的蛋白含量、α螺旋、巯基均高于对照组和单一保鲜组。研究表明,EGCG及琼胶寡糖均能较好地维持鱼片的新鲜度,能显著抑制蛋白质变性与氧化,且二者复合后的保鲜效果优于单一保鲜剂,延长鱼片保质期至20 d以上。该研究为EGCG及琼胶寡糖的保鲜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开发高效的新型生物保鲜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6.
采用水平凝胶电泳技术对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冷冻精液受精鱼苗与鲜精受精鱼苗进行了同工酶分析。本实验选取肌肉和肝脏两种组织,检测了IDHP、PGM、LDH、GPI、MDH、G3PDH、ME、HK、SOD、G6PD和SDH等11种酶,得到13个位点:IDHP*、PGM-1*、PGM-2*、LDH*、GPI-1*、GPI-2*、MDH*、G3PDH*、ME*、HK*、SOD*、G6PD*和SDH*。结果显示在0.99水平,SDH*和PGM-2*位点在两种受精鱼苗中均表现为多态,多态位点比例均为0.1538;平均预期杂合度分别为0.0460和0.0407,但未观测到杂合子,观测杂合度均为0,遗传偏离指数均为-1;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0720和1.0850,花鲈冷冻精液受精鱼苗与鲜精受精鱼苗的遗传相似度为0.9991,遗传距离为0.0010。由此可见,花鲈的冷冻精液受精鱼苗和鲜精受精鱼苗间未出现同工酶水平上的遗传差异,冷冻保存精液完全适用于花鲈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197.
为研究脱脂黄粉虫(Tenebriomolitor)粉替代鱼粉对花鲈(Lateolabraxmaculatus)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以花鲈幼鱼[初始体重为(2.83±0.02)g]为实验对象,配制鱼粉水平为30%的饲料作为对照组(FM)饲料,用脱脂黄粉虫粉(TM)分别替代对照组饲料中5%(5%TM)、10%(10%TM)、15%(15%TM)和20%(20%TM)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对实验花鲈进行为期9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脱脂黄粉虫粉添加水平的增加,花鲈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TM组最高,显著高于20%TM组,但与FM、10%TM和15%TM组差异不显著。各组饲料效率、摄食率、存活率、肝体比、腹脂率以及全鱼体组成均无显著差异。脏体比随着替代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20%TM组显著高于FM组和5%TM组。花鲈血清溶菌酶活性随脱脂黄粉虫粉替代比例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TM组显著高于其他脱脂黄粉虫粉添加组。肠道组织观察发现,花鲈肠道的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肌层厚度随着脱脂黄粉虫粉替代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8.
采集我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主要养殖地区山东(青岛市和东营市)、浙江(宁波市)、福建(福鼎市、漳州市梅岭镇、漳州市桥东镇和漳州市东山县)、广东(珠海市斗门区)的86尾个体作为实验对象,结合已报道的花鲈野生群体的遗传研究背景,通过ddRAD简化基因组测序对以上花鲈养殖群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主成分分析(PCA)与遗传组分分析结果(最佳聚类K值为2)均显示,8个花鲈养殖群体与天津、烟台和文登的野生群体间遗传差异较小,表明我国花鲈养殖群体主要为黄、渤海种质来源。8个养殖群体间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显示,福建漳州梅岭镇和桥东镇的2个养殖群体与其他养殖群体间出现显著的遗传差异,表明所检测的养殖群体内部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从山东到广东(从北到南)的花鲈养殖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提供参考,为后续花鲈种质资源的保护、育种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9.
海鲈鱼因切小片后,不耐煮,容易散开,完整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系列产品的开发,本研究开发一种适合海鲈鱼小片的品质改良工艺技术,通过单因素研究TG酶、明胶、蛋清粉及浸泡时间对鱼小片的品质影响,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复合品质改良剂配方和工艺。结果表明:TG酶、明胶和蛋清粉均能提高海鲈鱼小片的耐煮性和完整性,最佳工艺为:TG酶添加量3.9%、明胶添加量2.4%、蛋清粉添加量6%,浸泡温度为0~4℃,浸泡时间为5.5 h,处理后的海鲈鱼小片耐煮性好、完整度高、色泽洁白、弹性适中、香气浓郁,微观结构观察表明其能使鱼小片组织结构更加紧密。该研究解决了海鲈鱼切小片的瓶颈问题,为海鲈鱼生产火锅类、简易社区菜肴等系列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0.
刘阳  温海深  黄杰斯  李吉方  张美昭  齐鑫  李昀 《水产学报》2019,43(12):2476-2484
为阐明花鲈鳃与鳔器官的发生机制,实验采用连续组织切片技术接合形态学观察对出膜后1~45 d花鲈胚后发育的鳃与鳔器官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研究。结果显示,花鲈仔稚鱼鳃的胚后发育分为4个阶段,鳃原基出现期(0~3 d)、鳃丝分化期(4~14 d)、鳃小片分化期(15~25 d)与鳃器官完善期(26~45 d)。在水温15~18°C条件下,花鲈孵化后的第1天,鳃原基出现;孵化后的第15天,仔鱼假鳃上分化出鳃小片结构;孵化后的第25天,仔鱼各鳃弓上均分化出鳃小片结构;孵化后的第45天,稚鱼鳃结构发育完全,与成鱼相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花鲈鳔器官的发育时期分为形成、扩张、充气和退化4个阶段。花鲈初孵仔鱼未出现鳔原基,在孵化1 d后,仔鱼出现鳔原基,5 d后仔鱼鳔开始扩张,11 d后仔鱼鳔充气完成,13 d后仔鱼鳔开始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