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46篇
水产渔业   143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百脉根离体再生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百脉根叶片、叶柄、茎段、花柄和根组织为外植体,比较了它们在不同激素配比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不定芽及不定根的分化情况,优化并建立百脉根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研究结果显示:除根外,其它组织均可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外植体类型是影响愈伤组织、不定芽及不定根诱导的主要因素,叶片外植体的诱导效果最好。优化的百脉根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为:使用叶片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1 mg/L NAA、芽分化培养基为MS+0.3 mg/L KT、生根培养基为1/2 MS+0.4 mg/L IBA。通过该体系60~75 d可获得百脉根再生植株,约为无性繁殖周期的1/3~1/2。  相似文献   
82.
盐度与碱度对花鲈幼鱼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试验研究盐度与碱度对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24h、48h、72h、96h碱度对花鲈幼鱼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01.05mmol/L、63.27mmol/L、56.85mmol/L和46.18mmol/L;盐度和碱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碱度对花鲈幼鱼24h半致死浓度与盐度显著相关,二者间关系为ALK=125.05-2.18S(n=7,r=0.9756),表明盐度和碱度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花鲈的生理特性。[方法]用石蜡切片的方法,通过不同的染色方法对鲈鱼的消化道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结果]PAS反应显示消化道各处都有黏多糖存在;AB/PAS反应显示消化道黏膜下层含有中性黏多糖,杯状细胞含有中性、酸性黏多糖。硝酸银反应显示胃体、幽门胃黏膜下层有棕黑色颗粒,表明含钙。腾氏蓝反应显示幽门胃及结缔组织中有蓝黑色颗粒,表明含铁。HE染色显示鲈鱼消化道肌肉层发达。食道、幽门及胃含有大量杯状细胞,黏液腺发达;胃部肌肉层发达。[结论]花鲈消化道结构与其肉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4.
叶寒青 《水产学报》2006,30(6):721-726
通过3种脂质体(genejammer, genejuice和metafectene)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花鲈胚胎干细胞,探讨不同脂质体介导的花鲈胚胎干细胞(LJES1)的转化效率,以及影响外源基因转化效率的因素,如细胞接种时间、初始接种密度、DNA和脂质体用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比例等。实验发现,genejammer转化LJES1细胞效率最高,适合于该细胞系的转化。对于同一种脂质体,DNA与脂质体用量的比例对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LJES1最为重要,DNA与genejammer的比例为1∶6时,转化效率最高,为27.3%;DNA与genejuice的比例为1∶4时,转化效率最高,为12.1%;而DNA与metafectene的比例为1∶3时,转化效率达到最高,为5.3%。随着DNA、脂质体量的增加,转化效率有所提高,但达到一定的用量后,转化效率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85.
花鲈消化道粘液细胞的类型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阿利新蓝与过碘酸雪夫氏染色方法(AB-PAS)(pH 2.6)和不同pH(1.0、2.5、3.1)的阿利新蓝染色法观察花鲈消化道(舌、食道、胃、肠)粘液细胞的类型与分布。根据AB-PAS染色结果将花鲈粘液细胞分成Ⅰ~Ⅳ4种类型:Ⅰ型为红色,AB阴性,PAS阳性,含中性粘多糖;Ⅱ型为蓝色,AB阳性,PAS阴性,含酸性粘多糖;Ⅲ型为紫红色,AB与PAS均为阳性,主要含有PAS阳性的中性粘多糖,同时含有少量AB阳性的酸性粘多糖;Ⅳ型为蓝紫色,AB与PAS均为阳性,主要含有AB阳性的酸性粘多糖,同时含有少量PAS阳性的中性粘多糖。不同pH的阿利新蓝染色结果为pH 2.5和pH 3.1溶液显示酸性粘液蓝色,pH 1.0溶液仅显示弱的和强的硫酸化酸性粘液蓝色。花鲈舌粘液细胞较少,以Ⅱ型为主;食道含有大量粘液细胞,以Ⅲ型和Ⅳ型为主;胃中只含大量Ⅰ型粘液细胞;肠中也有大量粘液细胞,以Ⅲ型和Ⅳ型为主。通过对各部位粘液细胞的分类和比较,可以看出粘液细胞的分布和类型与其所在部位执行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6.
使用颗粒饵料养殖鲈鱼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颗粒饵料养殖鲈鱼的效果。结果表明;使用颗粒产与使用鱼浆比较,鲈鱼增重率提高2.70%,饵料系数降低27.6%。  相似文献   
87.
花鲈鱼种日摄食节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肖雨  刘红 《水产科技情报》1997,24(3):99-103
花鲈鱼种的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其摄食活动主要在白天进行,并以5:00 ̄6:00和15:00 ̄18:00最为活跃,表现出晨昏摄食的特点,花鲈的日摄食强度随日投饲次数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幅逐步减小,日摄食率与日投饲次数之间近似幂函数关系:Y=5.4420X^0.109,饲料的能量转换效率随日投饲次数的增加而提高,日投喂四次时,接近最高值,若继续增加日投饲次数,能量转换效率不再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8.
ABSTRACT:   Daily age and food habits of Lateolabrax latus larvae and juveniles were investigated at two different habitats in Uwajima Bay, western Shikoku, Japan. In the shallow zone at Miura, which contained eelgrass beds, larvae occurred from January and were collected abundantly in March. The size, age, and hatch-date distributions suggested that late-hatched specimens stay longer than early-hatched specimens at this station. On the contrary, in the intertidal flats of the Kunomura River mouth larvae were rarely collected, but juveniles were collected in relative abundance from April. The distributions in the intertidal flats station suggested that specimens had migrated from another location and then resided in the intertidal flats. Spatial and temporal trophic variations increased remarkably with metamorphosis, and thus,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in growth rate were considered in relation to the trophic diversity of prey item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nursery environment, nursery utilization pattern, and food habits of early life stages of L. latus show remarkable flexibility. From the similarity of these ecological aspects with L. japonicus , which is a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we suggest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to the realized niche difference between Lateolabrax congeners.  相似文献   
89.
花鲈皮肤溃疡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星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2):100-104
为了确定海水池塘养殖花鲈发生皮肤溃疡病的病原菌及其防治方法。利用莆田市人工饲养的花鲈中挑取具有皮肤溃疡病明显症状的幼鱼,从体表病灶和体内组织中分离出病原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细菌形态观察及常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对其进行了分类学鉴定,同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该养殖场皮肤溃疡病的病原菌为哈维氏弧菌,该菌对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头孢拉定、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呋辛钠、美罗培南、头孢西丁、卡那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等14种药物敏感,对米诺环素、链霉素等抗生素表现出耐药。在实际生产上采用饲料中添加复方新诺明和维生素C的方法来治疗花鲈皮肤溃疡病,连续用药10天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0.
张晓燕  温海深  张凯强  刘阳  方秀  李昀 《水产学报》2018,42(8):1199-1208
广盐性鱼类有着较为复杂的渗透调节机制,能够在较大盐度范围内存活并生长。通常认为鱼类在等渗环境下用于渗透调节的代谢能量最少,有利于鱼类生长。本实验首先根据不同盐度下花鲈血清渗透压对应水体渗透压的变化,计算得到花鲈的等渗点为11.4。而后进行海水淡化和淡水适应两个阶段的盐度实验,通过对花鲈两个阶段中血清渗透压、Na~+/K~+/Cl-浓度、Na~+-K~+-ATP酶(Na~+-K~+-ATPase,NKA)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测定,探讨了海水淡化对花鲈的生理影响与分子响应机制。在盐度实验中,Na~+和Cl-浓度变化和血清渗透压变化趋势一致,在淡化阶段显著下降,在淡水适应阶段逐渐恢复稳定,但仍低于起始水平。鳃组织中NKA基因表达结果显示,NKAα1a和NKAα1b的变化趋势与Na~+-K~+-ATP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淡化阶段显著下降,随后回升至稳定,不同的是,淡水适应后花鲈NKAα1a表达量与盐度30组无显著性差异,而NKAα1b表达量显著低于盐度30;NKAα3在淡化第1天,表达量显著降低,且在淡水(盐度0)环境下一直处于较低水平;NKAβ在淡水适应过程中的表达量总体高于淡化过程。相关性分析中,海水淡化阶段,Na~+-K~+-ATP酶和NKAα1a呈极显著相关。本研究通过对花鲈等渗点以及海水淡化和淡水适应阶段相关离子、酶、基因表达的测定,弥补有关花鲈等渗点研究的空白,同时为花鲈的淡化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