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27篇 |
免费 | 124篇 |
国内免费 | 31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00篇 |
农学 | 82篇 |
基础科学 | 62篇 |
560篇 | |
综合类 | 1270篇 |
农作物 | 14篇 |
水产渔业 | 492篇 |
畜牧兽医 | 112篇 |
园艺 | 14篇 |
植物保护 | 15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75篇 |
2021年 | 91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96篇 |
2018年 | 69篇 |
2017年 | 114篇 |
2016年 | 158篇 |
2015年 | 141篇 |
2014年 | 170篇 |
2013年 | 199篇 |
2012年 | 291篇 |
2011年 | 272篇 |
2010年 | 227篇 |
2009年 | 182篇 |
2008年 | 153篇 |
2007年 | 151篇 |
2006年 | 115篇 |
2005年 | 70篇 |
2004年 | 57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33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阐述了建国后鄱阳湖区水资源利用和保护机制在计划机制、“自由配置”和政府积极介入规制3个阶段的演变情况。指出计划机制的失败在于漠视科学;“自由配置”的失败在于“公地悲剧”;政府积极介入有正面作用。对各机制的绩效做了实证性的调查分析,说明了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演变动力和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演变动力的不同。前者的演变动力是在制度变革的推动下完成,后者则主要是由于遭到自然惩罚的结果;揭示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机制演变绩效不佳甚至破坏力更大,原因是“公地悲剧”更大程度地发生。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机制演变绩效应该好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演变时期,原因是政府加强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最后得出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市场机制是鄱阳湖水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良好机制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32.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平原第二大淡水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以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结合其自身特点,参考湿地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计算方法,综合运用费用分析法、机会成本法、生态价值法及居民意愿法,确定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标准。结果表明,费用分析法得到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直接成本为10.39亿元/a;机会成本法得到其机会成本为6.55亿元/a;生态价值法得到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71.80亿元/a;居民意愿法得到其自然保护区退田还湖农户平均受偿意愿为4.5万元/(hm2·a);湖区农民户平均受偿意愿为5.4万元/(hm2·a),湖区渔民户平均受偿意愿为3.45万元/(hm2·a)。以自然保护区管理投入的直接成本价值和限制产业发展丧失的机会成本价值作为生态补偿的下线,以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乘以衡水湖地区的生态价值系数55.1%作为生态补偿的上线,则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合理标准范围为16.94亿~39.56亿元/a。 相似文献
33.
基于2018年对大冶湖全湖四季的野外调查与水质监测,结合大冶湖的形态,将研究范围划分为西区和东区两大部分,均匀设置15个采样点,在1、4、8、10月对各点位进行水样采集;通过分析水体光学衰减系数(K_d)、真光层深度(Z_(eu))及其他水体光学特性重要参数,得到大冶湖周年的光合有效辐射(PAR)衰减特性,可为大冶湖流域生态管理及沉水植物恢复提供参考。结果显示:(1)大冶湖的K_d在季节上以冬季最低,夏季最高,平均值为3.17/m,由春至秋的季节变化不明显;(2)大冶湖水体光学特性最主要的影响因子为叶绿素a(Chl-a)、悬浮物(SS)和溶解性有机物(DOM),相关系数最高分别达到0.606、0.445和0.419,是限制水体K_d的主要因子,关系式为:K_d=0.019Chl-a+0.011SS-0.029DOM+2.364,降低水体Chl-a、SS和DOM浓度成为改善大冶湖水体光学特性的重要内容;(3)大冶湖适宜进行沉水植物恢复的季节为春季,全湖其他季节的光学阈值(真光层深度/水深,Z_(eu)/D_w)均小于1,不利于沉水植物的萌发生长,恢复区域以磊山、蚌壳岭以东湖区、南部湖区沿岸浅水地带以及湖西侧的河道浅滩为宜。 相似文献
34.
应用"污染源控制+水生态修复+水质提升"综合技术治理北太子湖,为城市富营养化湖泊的治理提供技术体系和示范。北太子湖规划蓝线水面面积52.6 hm~2,湖岸线长5km,平均水深1.8 m,工程前水质整体为劣V类,治理目标是湖水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2018年3月-2019年2月,通过实施污水管网改造、初期雨水调蓄池修建、生态植草沟构建、污染底泥疏浚、湖体水生态系统构建、旁路人工湿地水体提标等工程措施,COD、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58.14%、83.18%、90.91%;2019年6-8月水体COD、TN、TP连续3个月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建议在水生态修复工程完工后,投加一些生态环保型的水质净化剂,提升水体透明度,促进沉水植物快速生长繁殖以发挥净化水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35.
包头南海湖非冰封期浮游植物的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包头南海湖浮游植物群落非冰封期的时空动态特征,2017年5-10月,在南海湖设置了12个监测站位,监测浮游植物时空变化,并同步监测水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南海湖12个站位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46种(含变种);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59种,蓝藻门(Cyanophyta)31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37种,裸藻门(Euglenophyta)9种,金藻门(Chrysophyta)5种,黄藻门(Xanthophyta)3种,隐藻门(Cryptophyta)2种。浮游植物密度为23.35×10~6~115.59×10~6个/L;优势度分析表明,5-6月主要以绿藻占优势,优势种为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螺旋弓形藻(Schroederia spiralis);7-9月主要以蓝藻占优势,优势种为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和水花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10月以绿藻和硅藻占优势,优势种为四尾栅藻和近缘针杆藻(Synedra affinis)。空间上呈现出沿进水口向湖心区逐渐递增的趋势,湖心区整体密度较高,而排污口和芦苇区处密度相对较低;冗余分析(RDA)表明,氨氮、化学需氧量、pH、叶绿素-a以及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因子,绿藻与总氮关系密切,蓝藻主要受总磷的影响,硅藻受pH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6.
黑龙江细鳞斜颌鲴鱼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镜泊湖细鳞斜颌鲴的年龄与生长。通过对细鳞斜颌鲴鳞片上形成的年轮鉴定和退算,镜泊湖细鳞斜融鲴的1龄鱼体长为5.5cm;2龄鱼12.6cm;3龄鱼18.2cm;4龄鱼23.1cm;5龄于26.8cm;6龄鱼29.0cm。体重与体长的相关表达式为:w=0.01287513.0553,r=0.999。根据Von.Bertalanffy的生长方程的理论公式运算,其生长参数:L∞=40.8cm;W∞=1024g;-k=0.244;to=0.332,r=0.998.tip=5.2龄;Tmax=13.7龄。 相似文献
37.
38.
2007年夏季对武汉市梁子湖、斧头湖、柴泊湖、南湖和野芷湖5个湖泊共13个点的浮游生物进行了监测种类鉴定。5个湖泊有浮游植物133种,其中蓝藻门43种,金藻门1种,黄藻门1种,硅藻门28种,甲藻门6种,裸藻门12种,隐藻门2种,绿藻门40种。浮游动物有43种,其中原生动物14种,轮虫23种,枝角类3种,桡足类5种。5个湖泊浮游植物种类数量排序为:梁子湖>南湖>柴泊湖>斧头湖>野芷湖;浮游动物种类数量排序为:柴泊湖>斧头湖>梁子湖=南湖>野芷湖;浮游植物平均密度排序为:南湖>野芷湖>梁子湖>柴泊湖>斧头湖;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排序为:梁子湖>南湖>斧头湖>柴泊湖>野芷湖;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排序均为:柴泊湖>南湖>野芷湖>梁子湖>斧头湖。梁子湖、斧头湖、柴泊湖、南湖和野芷湖的藻型特征分别是蓝藻+硅藻、蓝藻+硅藻+绿藻、蓝藻+绿藻、蓝藻+硅藻+绿藻和蓝藻+绿藻。 相似文献
39.
依据土地利用效益空间分异,能够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判定用地效益显得至关重要。土地利用类型差异化而体现用地效益多元化。为此,本研究选取社会经济及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巢湖流域,按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大用地类型,差异化构建不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模型与二维象限法构建的农用地–建设用地效益综合评判逻辑模型,测度了巢湖流域农用地效益和建设用地效益,以及综合评判了研究区的用地效益。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用地效益整体较偏低,效益值范围0.074 0~0.712 9,区域差异显著,庐阳区、包河区、长丰县、舒城县属于较高级别,无为县、和县、金安区相对较低,效益值均尚未达到0.100 0;建设用地效益区域差异悬殊,效益值范围0.048 7~0.918 4,较高区域集中于合肥市辖区及肥西县、肥东县、长丰县等紧邻合肥县域,巢湖市、庐江县、和县、含山县、金安区、舒城县普遍较低。研究区归入到4个象限类型的评价单元数,依次为4、1、5、4个,结合不同类型象限内涵,本文分别针对每个区县提出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效益提升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0.
洞庭湖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作土壤氮素含量与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洞庭湖典型地区的密集采样分析和农户调查,研究了4种利用方式耕作土壤全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两者关系和N素循环特征。结果表明:耕作土壤全N、MB-N含量平均值为3.00±0.48g/kg和101.4±49.2mg/kg。双季稻、一季稻、水田旱作和旱地全N平均含量依次为3.12±0.40g/kg、3.03±0.39g/kg、2.79±0.43g/kg2、.10±0.46g/kg。4种利用方式的MB-N含量分别为124.0±56.6mg/kg、96.4±39.2mg/kg、108.0±48.6mg/kg、75.2±30.5mg/kg。除水田旱作外,MB-N与全N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N素盈余量依次为双季稻(105.0kg/hm2.a)>一季稻(75.1kg/hm2.a)>水田旱作油菜(64.5kg/hm2.a)>旱地苎麻(51.9kg/hm2.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