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5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林业   624篇
农学   90篇
基础科学   84篇
  466篇
综合类   1045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723篇
畜牧兽医   97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10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34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289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海带(Saccharinajaponica)是一种常见的大型经济褐藻,是海洋生态系统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也是我国北方沿海主要的养殖藻类。本研究旨在建立海带个体生长数值模型,并以此预测中国北方近海大规模筏式养殖条件下海带的生长情况。本研究以桑沟湾养殖海带为例,利用可视化模型软件STELLA描述海带生长的关键过程及其与环境参数的关系,以净生长量(N_(growth))=总生长量(G_(growth))–呼吸作用(resp)–枯烂(E_(kelp))为基本框架,模拟和预测海带的生物量和叶片长度变化。海带的总生长用光照、温度、盐度、海带体内营养盐(包括N和P)等强制函数定义,其中,光照参数来自桑沟湾气象记录,盐度、温度和营养盐为现场调查实测值。模型模拟桑沟湾养殖海带的长度与干重结果与实测值的拟合度R~2值分别为0.936、0.963,说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反映海带的真实生长情况。可靠的个体生长模型是评估海带养殖容量的基础,并可为水产养殖区的空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2.
人工湿地氧化还原特征及其与微生物活性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力负荷为800 mm/d的运行条件下,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不同功能层面的氧化还原特征、好氧微生物数量、基质的耗氧速率及氧化还原酶类活性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各功能层面的氧化还原电位、好氧微生物数量、耗氧速率表层最高,并且随着基质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除过氧化物酶外,氧化酶活性表现为表层高于中下层;而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等活性变化趋势则相反。同时,氧化还原电位与基质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耗氧速率等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氧化还原电位与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等氧化酶活性也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下行流池的硝酸盐还原酶、亚硝酸盐还原酶等还原酶类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3.
湄洲湾水域海水、沉积物中砷及重金属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湄洲湾20个点位4批次水样,1次沉积物样,用原子荧光、原子吸收和多功能极谱仪测定海水和沉积物中砷及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湄洲湾水域海水和沉积物中的砷及重金属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湄洲湾水域海水中的砷及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Pi〈1,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内梅罗指数I〈1,总体...  相似文献   
74.
泉州湾春、夏季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2001年5月、8月两航次调查材料,对泉州湾网采浮游植物样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两个航次鉴定到种的共有129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主要种类,其中5月浮游植物的细胞数量和种类数均多于8月。泉州湾的浮游植物具有多样性指数低、丰富度低、优势度高、均匀度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75.
深沪湾海水、沉积物及贝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与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1998年5月和9月深沪湾海域环境调查资料,着重分析了深炉湾海水、表层沉积物及褶牡蛎和菲律宾蛤仔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深沪湾海水中Cu、Pb、Cd、Zn、Hg等含量均低于渔业水质标准,而表层沉积物的Pb、Zn含量大部分已超标,近岸水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Cu、Pb、Cd、Zn的含量明显高于湾中心水域,湾顶水域高于湾口水域。Hg的含量是湾南部水域高于北部水域。文中还根据全国海岸带污染综合调查专业组制定的海洋生物污染评价标准,对2种贝类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深沪湾的养殖贝类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76.
周毅 《水产学报》2002,26(1):21-27
对四十里湾养殖海区一些双壳贝类和藻类收获时的化学组成和有机净生产量进行了分析,不同双壳贝类软体有机碳含量差别不大,而N含量差异较大,栉孔扇贝软体N含量最高(12.36%),而牡蛎,毛坩相对较低(8%-9%),贻贝和菲律宾蛤仔贝壳N含量最高,为0.55%和0.56%,而栉孔扇贝壳则较低(0.1%),且贝壳,C,N,P在扇贝C,N,P总含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2%,7.5%和6.9%,海带和石莼元素组成说明海区营养元素N的不足,海带的不同部位N含量差别很大,且在不同海区有较大变化,贻贝贝壳C,H,N和P含量在整个贻贝中占有相对大的比例,分别为30.4%,30.2%,31.8%,29.6%,菲律宾蛤仔,长牡蛎和中国蛤蜊等贝类贝壳中这些元素的相对含量也较高,布扇贝贝壳却较低,四十里湾海区每年因贝类和藻类的养殖,海区将至少减少850tN和78tP,其中贝壳的营养损失占据着相当比例,在海水交换受到一定限制,营养不很丰富,海区,养殖生物收获本身也会对海区的营养状况产生影响,根据贝壳N,P的含量,笔者认为在营养不很丰富的沿岸海区,贻贝,牡蛎最好不养或尽可能少养。  相似文献   
77.
根据2018年5、8月莱州湾的生态调查资料,采用营养盐限制法则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等方法,对莱州湾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34–-P)和硅酸盐(SiO23–-Si)的平面分布、结构及限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5、8月莱州湾的DIN浓度范围为1.64~106.36 μmol/L,平均值为24.18 μmol/L,5月明显高于8月;PO34–-P浓度范围为0~2.010 μmol/L,平均值为0.182 μmol/L,8月明显高于5月;SiO23–-Si浓度变化范围为0.97~78.93 μmol/L,平均值为18.30 μmol/L,8月明显高于5月。DIN、PO34–-P、N/P高值区主要位于莱州湾西部的小清河口和黄河口附近海域;SiO23–-Si、Si/N、Si/P高值区主要位于湾底部、龙口–莱州近岸海域。对营养盐结构的分析表明,莱州湾存在明显的磷限制和枯水期的硅限制,陆源输入是莱州湾营养盐的主要来源。营养盐结构限制平面分布表明,春季莱州-招远养殖区和夏季东营-潍坊养殖区易引发赤潮,夏季莱州–招远养殖区初级生产力受到一定限制,对养殖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象山港、三门湾菲律宾蛤仔重金属含量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象山港和三门湾采集菲律宾蛤仔样品30份和20份,测定其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以平均值计,Hg为0.0440和未检出、Cd0.0722和0.0624、As1.1048和1.7045、Pb0.1245和1.0577、Zn10.7410和11.5000、Cu1.4322和1.0577、Cr0.2357和0.1119。对其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表明象山港的菲律宾蛤仔的Hg、Cu、Cr含量比三门湾高,而As却相反,其它Zn、Cd、Pb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9.
为了探究串联式水平潜流湿地内部水流规律及其对水禽污水的处理效果,对三级串联式水平潜流湿地运行效果进行了连续监测,分析了单位面积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去除率月变化,进水流量和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对出水TP质量浓度的影响,并通过推流式反应器模型(plug-flow,PF)、扩散流模型(dispersed-flow,DF)和串联反应器模型(tanks-in-series,TIS)对水流形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单位面积磷去除率随处理单元(P1,P2,P3)增加而降低(P1:(0.11±0.09)g/(m2·d)、P2:(0.08±0.03)g/(m2·d)、P3:(0.05±0.01)g/(m2·d));进水流量小于55 m3/d时,增加进水流量可提高P1单位面积去除率,但会降低P2和P3单位面积去除率,P2和P3在HRT85 d时对HRT具有较强敏感性,各处理单元最佳进水流量和HRT分别为P1:55 m3/d,166 d;P2:3.4 m3/d,151 d;P3:9.5 m3/d,176 d;P1在6月单位面积TP去除量大于释放量,P2和P3在7月-9月均存在TP净释放过程;P1(k:0.663~0.751 cm/d)理化环境较P2(k:0.641~0.722 cm/d)和P3(k:0.429~0.458 cm/d)更有利于除磷;TIS模型(R2:0.567~0.883,P0.05)对出水质量浓度的拟合大于DF(R2:0.510~0.723,P0.05)和PF模型(R2:0.465~0.626,P0.05),表明实际水流形态更接近混合流。该研究对于深化水平潜流湿地内部水流规律认识,全面了解不同运作下磷迁移转化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大庆龙凤湿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庆龙凤湿地土壤Cu,Cr,Cd,Zn,Pb和As六种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土壤表土层(0-10 cm)Cu,Cr,Cd,Zn,Pb和As在水平分布上的变化较大,除Cr和Zn外,Cu,Cd,Pb和As含量均低于松嫩平原土壤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在土壤剖面中,Cu,Cr,Cd和As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而Pb和Zn则是先增加后减少,这与区域内土壤的理化性质、成母土质、岩石风化及淋溶作用有极大的关系.Cu,Cd,Zn,Pb,As五种重金属元素之间,除Cu和As间相关关系不显著外,其余各重金属元素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Cr只与Cu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各重金属元素之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由此推测Cu,Cd,Zn,Pb,As元素的来源可能相同,且具有一定的共生组合性,而Cr则受湿地周边复杂环境及人为随机因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