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3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6篇
  43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cDNA encoding myoglobin (Mb) of bigeye tuna Thunnus obesus was cloned and its amino acid sequence deduc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mary structure and thermostability of scombridae fish Mb. An open reading frame of bigeye tuna Mb cDNA contained 444 nucleotides encoding 147 amino acids. The primary structure of bigeye tuna Mb was highly conserved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of bluefin tuna and yellowfin tuna Mb, the sequence identity being 95.2–100.0%. It also showed relatively high identity (82.3–89.1%) with the counterparts of scombridae fish. Myoglobin was then isolated from the dark muscle of four scombridae fish including bigeye tuna.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d circular dichroism measurements on these Mb revealed that the thermostability of bigeye tuna Mb was lowest and that of skipjack Katsuwonus pelamis Mb highest among the scombridae fish Mb examined. The α-helical contents of scombridae fish Mb at 10°C were in the range of 39.8–44.8%, clearly lower than that of horse Mb (55.3%), suggesting instability of fish Mb. The melting temperatures of these Mb fell in the range of 75.7–79.9°C, lower than that of horse Mb (84.2°C). These results strongly suggest the instability of fish Mb.  相似文献   
122.
应用铂电汲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桔汁饮品中的抗坏血酸含量.样品用草酸溶液稀释,过滤后即可测定.由于本法以滴定终点前后的电位突跃变化来判定滴定终点,故无论样品有无颜色均可直接测定.本方法的回收率大于97%,变异系数小于1.1%.  相似文献   
123.
三种方法测定苍耳VC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苍耳为原料,通过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紫外快速测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3种VC含量测定法,测定VC在东北苍耳的苍耳子、苍耳杆、苍耳叶中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差异不大,紫外快速测定法操作简单方便,结果准确;苍耳各部位的VC含量差异较大,其中苍耳叶中的VC含量最高,达到109.5 mg/100g,而苍耳杆中的VC含量最低,只有16.1 mg/100g,苍耳子中的VC含量居中,为54.7 mg/100g。  相似文献   
124.
分别使用蒸馏滴定法和浸泡比色法对冻虾仁等水产品中亚硫酸盐的残留量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蒸馏滴定法中,盐酸为最佳酸化剂,0.1 mol/L NaOH溶液为最佳吸收剂,该方法回收率为58.67%~97.65%,其中,高浓度时样品回收率高达83.67%~97.65%,检出限为0.02 g/kg;浸泡比色法回收率为73.8%~97.61%,检出限为2×10-4g/kg;测量同一样品,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为0.37%。方法的建立为水产品中亚硫酸盐残留量的准确快速测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5.
麦秸与胶粘剂之间的热反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和分析了麦秸与异氰酸酯 ( MDI)、脲醛树脂 ( UF)、酚醛树脂 ( PF)之间的热反应特征 .结果表明 :MDI与干麦秸之间的反应有吸热和放热现象 ,而 MDI与湿麦秸之间的反应却只有吸热现象 .UF与麦秸混合物在加热过程中 ,两者之间的胶合热反应不明显 .与 UF相比 ,PF与麦秸之间的热反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6.
通过钾的等温吸附与解吸试验,研究了江西省主要红壤旱地土壤吸附钾与解吸钾之间的内在联系。旱地土壤对钾的吸附特性以Frc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最为吻合;黄泥土的钾吸附特征曲线是较急剧上升型,其余土壤曲线平缓,最大吸钾量的顺序依次为黄泥土>鳝泥土>麻砂泥土>红砂泥上>花岗岩黄壤土;吸附钾的解吸率在51.7%~96.6%之间,平均解吸率分别为53.5%、58.8%、88.5%、70.2%、95.3%。因此施用等钾量时后者容易显效,而且优于前者,但容易发生淋溶,需钾更迫切。  相似文献   
127.
恒电荷土壤胶体表面的电荷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Mehlich法和电位滴定法研究表明 ,供试土壤胶体可变电荷量占总电荷量 (CECv/ CEC8.2 )的比例为33.6 4%~ 35 .5 8%;表面电荷量 CEC8.2 ,CECp 和 CECv 的大小次序为土娄土 >黄绵土 >黑垆土 >黄褐土 ;电荷零点(PZC)大小与此顺序相反 ;同一土壤胶体其 PZC大小呈 Ca(NO3 ) 2 >KCl>Na NO3 的趋势 ,在 Na2 SO4介质中不存在 PZC。各土壤胶体负电荷密度随 p H增加的幅度即为 p H对土壤胶体表面电荷密度的贡献率 (简称为 p H贡献率 ) ,增加的幅度愈大 ,表明 p H对表面负电荷密度的贡献率愈大。 p H贡献率的大小呈黄绵土 >黑垆土 >土娄土 >黄褐土的趋势 ;同一土壤胶体 ,p H的贡献率基本上呈现 KCl>Na2 SO4>Ca(NO3 ) 2 >Na NO3 。  相似文献   
128.
本文利用在一定pH值和浓度下,蛋白质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产生沉淀的原理,研究了蛋白质对表面活性剂的吸附关系,并由此发展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两种有效的简便测定蛋白质对表面活性剂吸附的方法——滴定法和表面张力法  相似文献   
129.
130.
赵有玺  冀颐之  张慧娟  龚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483-3485,3490
[目的]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并对该微胶囊的结构进行初步的分析.[方法]采用水中干燥法制备超氧化物歧化酶微胶囊,并对其工艺进行优化.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分析超氧化物歧化酶微囊的表面形态及大小分布;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示差扫描热量技术,初步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微囊的结构.[结果]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微囊形状规则,粒径分布均匀.超氧化物歧化酶微胶囊是由乙基纤维素包裹超氧化物歧化酶成囊的,乙基纤维素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呈囊后,乙基纤维素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子间形成很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结论]超氧化物歧化酶微囊的结构分析,对进一步研究微胶囊的控制释放机制和改进微囊性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