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8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517篇
林业   250篇
农学   503篇
基础科学   117篇
  409篇
综合类   1619篇
农作物   518篇
水产渔业   95篇
畜牧兽医   359篇
园艺   124篇
植物保护   23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了探明菜豆中期与后期生长对CO2加富与亏缺灌溉的生理响应,试验设两个CO2水平:正常大气浓度和倍增CO2浓度,两个灌溉水平:自然灌溉12次和亏缺灌溉6次,研究CO2加富及亏缺灌溉对菜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加富显著提高菜豆生长中期株高与干质量,净光合速率(Pn)与胞间CO2浓度(Ci)分别显著降低15.48%、37.67%,气孔导度(Gs)显著提高95.83%,菜豆生长后期的叶绿素a/b(Chla/b)显著提高12.29%,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提高46.51%,Ci显著降低12.87%。CO2加富显著提高亏缺灌溉下生长中期菜豆的株高与干质量,但显著降低根冠比,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以及Gs;CO2加富下生长后期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及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活性分别显著提高78.05%与88.69%,CO2加富使亏缺灌溉下碳酸酐酶(CA)与FBPase活性分别显著提高83.73%与64.84%。综上所述,CO2加富提高菜豆生长中期对亏缺灌溉的适应性,对生长后期影响作用减小。  相似文献   
32.
本文介绍了柑桔大实蝇防治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的关键是,在成虫羽化期于桔园及其周围杂草上喷施诱杀剂,诱杀刚羽化出土的成虫,使用药剂为自配糖醋敌百虫诱杀剂,防治效果达99.81%,新技术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常规防治技术树冠诱杀所采用的点喷和挂瓶方式的防治效果,常规树冠诱杀使用药剂分别为:果瑞特、猎蝇、诱粘,防治效果分别为61.67%、59.53%、57.47%。  相似文献   
33.
不同生育阶段燕麦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中度干旱(MD,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5±5%)、重度干旱(SD,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5±5%)两个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温室盆栽燕麦不同生育阶段(苗期、分蘖期、拔节期)的生长性状、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水(CK)相比,干旱胁迫处理均显著(P<0.05)降低了燕麦苗期、分蘖期、拔节期3个...  相似文献   
34.
从发芽势、发芽率、芽长和根长4个方面,分析比较了6个绿化草坪品种发芽期对不同NaCl处理浓度的耐盐性.结果表明:明星和凯蒂莎的耐盐性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通过低氮压力选择,筛选出甘蔗氮高效种质,分析影响甘蔗氮高效的重要指标,为甘蔗氮高效育种及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58份甘蔗种质资源为材料,在苗期采用正常供氮(2 mmol/L N)和低氮(0.2 mmol/L N)处理,分析甘蔗植株形态、干重及氮素在各器官中累积分配的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筛选影响甘蔗氮高效利用的重要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对58份种质进行聚类。结果表明,低氮(0.2 mmol/L N)处理可以明显从植物形态区分不同种质的氮利用差异,58份种质低氮条件下的干重范围为0.64~14.75 g/株,氮累积量为5.53~63.00 mg/株,氮利用率范围为115.40~279.30 g/g。对低氮压力下甘蔗干重及氮累积等25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后,提取出4个主要成分,总贡献率为92.35%。通过高、低氮条件下与氮利用效率有关的氮转移系数及基因潜力等19个指标分析后提取出5个主成分,总贡献率为82.21%。影响甘蔗氮高效的重要指标有甘蔗的干重(全株、叶、根)、氮累积量(全株、叶、茎)、氮利用率(全株、叶)、叶的相对氮利用率、茎的基因潜力、茎的相对干物质量和茎的相对氮累积量。经聚类分析后初步将58份甘蔗种质分为氮高效基因型、偏氮高效基因型、偏氮低效基因型和氮低效基因型。  相似文献   
36.
凋萎期失水速度在烟叶质量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影响烟叶质量的关键指标。为了优化烘烤工艺,寻找最佳的凋萎期失水速度,以秦烟96为试验材料,2014~2015年在甘肃陇南地区应用变频技术通过风量调节研究了烘烤凋萎期7组失水速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凋萎期失水速度控制在5~7 g∕(kg·h)之间,不但可以让未变黄的烟叶继续变黄,消除青烟,让已变黄的烟叶适度失水,同时降低了变黄后烟叶的水分含量,为烟叶定色创造了条件,有利于防止棕色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7.
为明确水地强筋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的灌溉技术,试验设3个灌水时期8个灌溉处理[越冬期灌1水(W1),拔节期灌1水(W2),孕穗期灌1水(W3),越冬期和拔节期灌2水(W12),越冬期和孕穗期灌2水(W13),拔节期和孕穗期灌2水(W23),越冬期、拔节期和孕穗期灌3水(W123),全生育期不灌水处理(CK)],于小麦成熟期测定籽粒产量、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和淀粉含量。结果表明,与不灌水的CK比较,所有灌水处理的籽粒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蛋白质产量以及籽粒淀粉含量均显著增加,但籽粒的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均呈不同程度降低(W1处理除外)。越冬期灌水对有效穗数、籽粒产量、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淀粉含量的提升作用较大;拔节期灌水对穗粒数的提升作用较大,但对淀粉含量的提升作用较小,对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的降低作用较大;孕穗期灌水对千粒重的提升作用较大,对蛋白质产量的提升作用较小。随着灌水次数增加,小麦籽粒产量显著提高,淀粉含量先显著提高后基本不变,而籽粒总蛋白及其组分含量降低。W123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其次是W13处理;W1处理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最高,其次是W12及W13处理;W23处理淀粉含量最高,其次是W12或W13处理。综合各项指标,最好的灌水组合是越冬期和孕穗期灌2水(W13)。  相似文献   
38.
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多个水稻品种进行芽期耐冷性试验,结果表明:15份优质水稻品种发芽期14℃、7 d处理,耐冷性均表现为极弱;14℃、14 d处理,龙稻18、通禾66耐冷性表现为极强,九稻68、吉粳511耐冷性表现为强。在芽期试验中,所有品种芽期耐冷性为强。  相似文献   
39.
为提高宁夏中部干旱带幼龄期压砂地枸杞灌水效率,保障枸杞产量和品质,进行了3水平灌水定额(300、225 m~3·hm~(-2)和150 m~3·hm~(-2))的田间对比试验,采用综合指标增量最优方法对灌溉制度进行了优化。研究发现:枸杞5月上旬萌芽期耗水以土壤蒸发为主,日耗水量0.6~1.2 mm,6月中旬进入夏果花期耗水量增大,日耗水量2.5~3.7 mm,7月中旬枸杞夏果期耗水量继续增大,达2.4~4.3 mm,7月下旬日耗水量最大,为3.2~4.7 mm,8月中旬耗水量下降,日耗水量3.0~4.2 mm。灌水定额对枸杞产量影响显著(P0.05),灌水定额300 m~3·hm~(-2)时产量最高,为1 402.65 kg·hm~(-2);灌水定额225 m~3·hm~(-2)时枸杞多糖、β-胡萝卜素和黄酮较高,含量分别为4.56%、0.15%和0.41%;灌水定额150 m~3·hm~(-2)时枸杞甜菜碱含量较高,为0.77%。进一步通过综合指标增量最优方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时得到综合指标增量最大,为-5.4%,总耗水量为450 mm。枸杞夏果花期进入需水关键期,阶段耗水量达70 mm以上,进入6月中旬枸杞需水量增大,旬耗水量达29 mm以上。可见,幼龄期压砂地枸杞产量及品质指标均达到最优的耗水量较难获得,但是在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时可以获得产量和品质多指标耦合的最优耗水量,据此进行灌溉制度优化,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幼龄期压砂地枸杞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40.
利用1997—2016年山西南部苹果主产县(市、区)苹果花期逐日最低气温及日平均气温观测资料,根据苹果花期冻害等级划分指标,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花期冻害日数进行线性倾向估计,并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花期冻害日数的变化趋势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山西南部苹果花期冻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山西省南部苹果产区发生花期冻害日数年均为3.1 d,各县花期均温介于13.0℃~13.8℃之间。运城地区4月中上旬易发生冻害,临汾地区吉县与隰县4月下旬易发生冻害;山西南部苹果花期冻害日数近20 a气候倾向率为-0.666 d·(10 a)-1P≤0.01),花期极端最低气温气候倾向率为0.165 d·(10 a)-1P≤0.01),花期极端最低气温与冻害日数具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山西南部苹果花期冻害日数突变点在2008年,且在2015年之后苹果花期冻害日数突破α=0.05显著性水平下限。对于苹果花期冻害的综合防御措施,可采用“以防为主,抗补结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