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80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23篇
  41篇
综合类   527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26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是一种多年生大型食用藻类,育苗是海带养殖的基础环节.物联网技术与海带育苗生产融合是海带养殖育苗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本研究基于相关的研究成果,从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关键技术入手,阐述了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和海带育苗监测系统的典型架构,总结了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在海带育苗过程中的应...  相似文献   
742.
杨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967-15969
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产业集群,研究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承载体——县域_T-,3k园,指出基于产业集群的县域工业园区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43.
以重庆市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工业园区不同评价时点的土地利用集约利用指标值和综合分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重庆市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大幅增长,多数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分析了重庆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投入产出强度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薄弱,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提出了增强工业园区发展活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不同区域工业园区协调发展等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44.
张静  强璐  孙斌  许振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3):122-126
[目的]为水质水量波动大且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的化工园区废水的达标排放寻求合适的处理工艺。[方法]采用水解酸化-MBR工艺处理某化工园区废水。[结果]水解酸化-MBR工艺对NH3-N去除效果较好,出水NH3-N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对COD去除作用有限,COD去除率为30%~45%,出水COD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困难较大。[结论]今后需采用高级氧化等物化措施,提高对COD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745.
地理标志农产品作为优质农产品的代名词,深受消费者青睐,社会重视度逐年增强。其品牌化建设能够凸显品牌效应,促使区域内产业集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该研究依托地理标志产品兴起的企业品牌对农产品品牌发展的重要影响,基于原产地居民认知视角分析地理标志品牌知名度、企业品牌知名度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探讨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关系,提出相应的品牌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746.
为了进一步优化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栽培种的培养条件,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提供更适合的栽培菌种。本试验选择16种不同来源的杏鲍菇品种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各品种的菌丝生长情况、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杏鲍菇母种的菌丝生长特性。研究结果表明:4号(‘农杏6号’)、8号(‘杏鲍菇79号’)、15号(‘奥坤’) 这3个品种的杏鲍菇菌丝均匀,浓密,长势好;平均生长速率快,达0.77 cm/d,极显著高于其他菌种;菌丝生长指数最大,达到3.86。因此,从菌丝生长特性方面考虑,4号(‘农杏6号’)、8号(‘杏鲍菇79号’)、15号(‘奥坤’)可作为杏鲍菇栽培时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747.
吴军年  闫文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821-15824
在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的评价方法已比较成熟,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PEIA)尚属比较新的研究领域,没有统一、规范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采用理论研究和实例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在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涵义、环境制约因素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嘉峪关嘉东、嘉北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从环境制约因素的视角,对嘉东、嘉北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自然环境、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的角度对工业园区发展的环境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最后针对制约因素应采取的对策措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748.
张金珍  张敏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727-19728,19732
对1980~2009年国内海洋产业结构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从产业结构演变、产业关联、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49.
郭文伯  万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19-19820
采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以三次产业GDP为研究口径,以全国为参照区域,对全国除台湾、香港、澳门以外的31个省级行政区的产业结构与竞争力进行研究,测算各省级行政区产业结构效应与竞争力水平,通过相关性分析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与经济相对增长水平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31个省级行政区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增长水平联系密切,产业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力不足,产业竞争力与产业结构效应不协调。根据产业竞争力和产业结构效应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分为4类地区,并针对4类地区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50.
[目的]研究溴化钾在土壤与河道底泥中水动力弥散系数,为构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数值模型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通过高80 cm的土壤箱体和高60 cm的柱体进行模拟试验,研究南京化工园土壤与河道底泥的水动力弥散系数。[结果]南京化工园四柳河沿岸土壤KBr穿透时间比较长,为22.83 d,流出液中KBr的浓度变化比较平缓,液体流速为0.35 ml/min,弥散系数为0.001 638 m2/d;河道底泥KBr穿透时间短,为3.33 d,液体流速为8.83 ml/min,弥散系数为0.004 094 m2/d。土壤中KBr流出速度慢,在9.083 d时还未见KBr物质,在9.38 d才测出KBr浓度为0.03 mg/L;而河道底泥中KBr流出速度非常快,在0.49 d时测出KBr浓度达到3.70 mg/L,之后从3.70~4.10 mg/L间的浓度变化比较平稳,用了2.84 d的时间。[结论]污染物KBr在土壤中的穿透时间长,弥散系数值小,而在河道底泥中穿透的时间短,弥散系数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