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选择100只断奶新西兰兔,随机分成5组,在日粮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蛋氨酸(0、0.2%、0.4%、0.6%、0.8%),研究其对生长性能、氮代谢、免疫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添加蛋氨酸能显著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5),添加蛋氨酸0.4%时,日增重和料重比达最佳水平.分别为30.8g、3.29:1;蛋氨酸水平对氮代谢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蛋氨酸对胸腺指数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当添加量为0.4%时,胸腺指数达到最大,但是对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对免疫球蛋白A、G、M含量也无显著影响(P〉0.05);蛋氨酸对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和血清尿素氮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52.
利用来自不同寄主的 5个镰刀菌菌株 ,通过土壤诱导法对玉米青枯病主要致病菌Fusar iumgraminearum和Pythiumgraminicola分别进行诱导抗病性测定。供试 5种镰刀菌菌株均能诱导玉米抗青枯病。F1对P graminicola的诱导效果最好 ,用F1土壤诱导接种的诱导效果为 88%。F5对F .graminearum的诱导效果最好 ,用F5土壤诱导接种诱导效果达 10 0 %。免疫作用迟滞期及免疫作用持续时间测定结果表明 ,播前土壤诱导接种法效果好 ,持效期长 ,且能改善玉米农艺性状。土壤诱导接种法最佳迟滞期是 16d ,挑战后 6 3d诱导效果仍为 10 0 %。 相似文献
53.
为探究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感染后对罗非鱼的血液和肝胰腺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抗病选育系F5代、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 × O. niloticus)、吉富罗非鱼“百桂”品系为对象,通过人工腹腔注射感染无乳链球菌,检测感染后不同时期肝胰腺和血液中的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溶菌酶(LZM)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奥尼罗非鱼、吉富罗非鱼抗病选育系F5代和吉富罗非鱼“百桂”品系的平均死亡率分别为55.4%、60.5%和78.6%,表明奥尼罗非鱼抗感染能力最强;3个品系感染无乳链球菌后,肝胰腺组织中的ACP、AKP、SOD和T-AOC酶活力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在感染后24 h,奥尼罗非鱼的AKP和CAT酶活力显著高于吉富罗非鱼抗病选育系F5代和吉富罗非鱼“百桂”品系;而感染后24 h,血清中ACP、AKP、LZM、CAT和T-AOC酶均显著升高,而SOD酶则下降,其中,奥尼罗非鱼的ACP、AKP、CAT和T-AOC酶活性明显高于吉富罗非鱼抗病选育系F5代和吉富罗非鱼”百桂”品系。综合比较6种酶在感染后不同时期的活性变化及3个品系的感染存活率,筛选出AKP和CAT作为评估罗非鱼抗无乳链球菌感染能力强弱的指标。 相似文献
54.
裂褶菌多糖是裂褶菌 (Schizophyllum communer Fr.) 子实体、菌丝体或发酵液提取的具有β-(1,6) 分支的 β-(1,3)-D葡聚糖。为了探究裂褶菌多糖饲养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 vannamei) 的效果,选用12口凡纳滨对虾养殖池,按照裂褶菌多糖的添加量 (质量分数),分别设置0% (C组)、0.5% (S1组)、1.0% (S2组) 和2.0% (S3组) 4组进行56 d的饲养实验,分析对虾的生长、血清理化、免疫指标和肠道菌群等变化。结果显示,S2组的终末体质量、平均体质量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C、S1和S3组 (P<0.05);S2、S3组内层上皮细胞的高度显著高于C和S1组 (P<0.05)。与对照组相比,S2和S3组血清中的尿酸含量显著降低 (P<0.05),S1组则无显著性差异 (P>0.05)。S2和S3组血清中溶菌酶、总一氧化氮合成酶、酚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S2组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各实验组血清丙二醛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P>0.05)。肠道菌群Ace、Chao1、Shannon、Simpson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裂褶菌多糖的各实验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均下降,软壁菌门升高。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S2组中Formosa、Pseudoruegeria、Muricauda和鲁杰氏菌属 (Ruegeria) 相对丰度均显著升高 (P<0.05),而弧菌属 (Vibrio) 相对丰度显著降低 (P<0.05)。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1.0%的裂褶菌多糖能显著提升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免疫力和抗氧化能力,增加肠道有益菌丰度,降低有害菌丰度。 相似文献
55.
PPV是一种小DNA病毒,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之一。该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并呈地方性流行,给生猪的繁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笔者从病毒学着手,对猪细小病毒的病原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诊治技术及防疫措施。 相似文献
56.
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1%杜仲皮、杜仲叶、杜仲汁饲喂异育银鲫(115.8±5.0 g)60 d,考察对其肉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照组、杜仲皮组、杜仲叶组、杜仲汁组肌肉失水率分别为25.17%、21.77%、26.57%、17.80%,肌原纤维长度(反映肌纤维耐折力)分别为28.81 mm、36.57 mm、34.22 mm、30.76 mm,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0.132 mg/g、0.222 mg/g、0.168 mg/g、0.185 mg/g,其中添加1%杜仲皮、杜仲汁可极显著降低肌肉失水率(p<0.01),提高羟脯氨酸含量(p<0.05)。添加1%杜仲皮、杜仲叶可使肌纤维耐折力显著增加(p<0.05);(2)免疫性能方面,添加杜仲叶、杜仲汁可提高血清SOD 30.9%、28.2%(p<0.05),但对溶菌酶活性无影响。上述研究表明,杜仲具有改善异育银鲫肌肉品质和提高血清SOD的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C型魏氏梭菌C59-2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将该菌株接种于适宜培养基,进行毒素致死性试验和免疫原性试验。[结果]C型魏氏梭菌C59-2菌株在厌气肉肝汤和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生化特性与魏氏梭菌一致;该菌在厌气肉肝汤中培养物的上清液0.0001ml静脉注射可致小鼠100%死亡,0.2ml静脉注射可使家兔全部死亡;免疫原性试验表明,该菌株制备成疫苗后免疫家兔,攻毒保护率可达75%。[结论]C型魏氏梭菌C59-2毒株适合于疫苗生产。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证明药性菌质对提高鱼类免疫力的作用。[方法]以暗纹东方鲀为对象,在中洋集团下属龙洋河鲀养殖厂进行试验,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药性菌质(0.5%、1.0%、2.0%),并与不添加药性菌质的对照组进行比较。试验期间,各试验组的水质基本一致,2个月后对各组个体进行溶菌酶活力、碱性磷酸酶活力、酸性磷酸酶活力和SOD活力的测定。[结果]药性菌质能有效地促进受试组鱼体的生长,明显提高受试鱼的免疫力,其效果与添加剂量和饲喂时间长短有关。以2.0%组效果最佳,其次是1.0%组。4个组免疫能力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是:2.0%>1.0%>对照>0.5%。[结论]药性菌质的适宜添加量为2.0%;药性菌质适宜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在名优鱼种养殖上。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壳寡糖对妊娠后期母猪免疫功能和仔猪初生重的影响,并探讨壳寡糖的适宜添加量。[方法]选择健康的、体重和预产期相近的四胎次"长×大"母猪3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壳寡糖),试验组Ⅰ、Ⅱ、Ⅲ、Ⅳ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壳寡糖30、90、270和810 g/t。试验从母猪妊娠85 d开始,至产仔结束。[结果]饲粮中添加壳寡糖对仔猪初生重、母猪血清白介素2(IL-2)浓度和补体C3蛋白浓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壳寡糖显著提高母猪血清中溶菌酶的浓度(P0.05)。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壳寡糖显著提高母猪血清猪瘟抗体sIgA的浓度(P0.05),而试验组Ⅰ和Ⅱ初乳中猪瘟抗体sIgA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Ⅲ和Ⅳ初乳母源猪瘟抗体sIgA浓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妊娠后期母猪饲粮中壳寡糖的适宜添加量为270 g/t。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Hook.f.et.Thoms.)H.Ohba]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9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批,每批分为4组,分别为低、中、高3个剂量组和1个溶剂对照组,连续灌药(20 m l/kg.体重)30 d,测定各免疫指标。[结果]高剂量组红景天提取物可提高小鼠碳廓清能力(P〈0.05);中剂量和高剂量组能增强绵羊红细胞诱导小鼠DTH能力(P〈0.05),促进NK细胞活性(P〈0.05)和血清凝血素的生成(P〈0.05),增加抗体生成细胞数的生成(P〈0.05),并且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P〈0.05),但对免疫器官/体重质量值和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无显著影响。[结论]红景天提取物具有增强正常小鼠免疫力的功能,该研究为开发有食用价值的保健食品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