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40篇
  免费   823篇
  国内免费   1386篇
林业   1679篇
农学   2024篇
基础科学   115篇
  1835篇
综合类   5333篇
农作物   1328篇
水产渔业   950篇
畜牧兽医   1893篇
园艺   924篇
植物保护   768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429篇
  2021年   462篇
  2020年   510篇
  2019年   543篇
  2018年   390篇
  2017年   573篇
  2016年   680篇
  2015年   621篇
  2014年   751篇
  2013年   792篇
  2012年   1005篇
  2011年   1210篇
  2010年   1011篇
  2009年   1020篇
  2008年   1023篇
  2007年   1084篇
  2006年   885篇
  2005年   711篇
  2004年   495篇
  2003年   430篇
  2002年   336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荔枝品种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应用AFLP技术,对39个荔枝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类研究。筛选出适于荔枝AFLP分析的最佳引物组合3对,分别为EcoRI AAC+MseI CTG,EcoPd AGC+MseI CAT,EcoRI ACC+Msel CAT。在分子水平上,荔枝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非形态学性状所体现的那样丰富。AFLP分析将39个荔枝品种分成了6组,与传统的以果皮龟裂片隆起类型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没有一致性。初步建立起荔枝主要栽培品种的分子标记标准图谱。应用AFLP技术对来自两个不同地方的两个荔枝品种(桂味、妃子笑)进行了鉴别。  相似文献   
32.
黄瓜叶色突变体遗传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从黄瓜雌性系9110G中发现能稳定遗传的叶色突变体。该突变体子叶和第1~2片真叶最初为金黄色,叶绿素含量约为正常株的3/5,但随着叶片的生长这些叶片逐渐转绿。该突变体叶色黄主要是由叶绿素降低引起的,与类胡萝卜素无关。通过对亲本、F。、BE及F2后代观察和叶绿素测定,证明该突变体是细胞核遗传,由单一隐性基因控制,并且绿色对黄色为不完全显性。该突变性状是研究光合系统和基因定位的好材料,同时也可用来作为指示性状鉴定杂种纯度。  相似文献   
33.
外来入侵种的危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入侵种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可能对地方的生态环境和经济造成严重危害。四川已经成为遭受外来入侵种威胁的省份之一,全省现有20多个外来入侵种。为了防止外来入侵种的泛滥,应当建立外来物种的引入评价机制,慎重进行有意引种;加强口岸管理,防止外来入侵种通过贸易途径无意引入,同时采取措施控制已经产生危害的外来入侵种。  相似文献   
34.
关于修订桃种质资源(Prunus persica)描述体系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评价是种质资源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资源利用与共享的基础。目前,中国桃种质资源的评价描述体系一般是按照中国1990年编制的“桃种质描述符”进行。通过对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1980年编制“桃描述系统″和中国“桃种质描述符”在评价的层次、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系统比较,以及2个标准在种质资源科研实践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中国桃种质资源工作的特点和国外资源的描述方法的新进展,提出中国桃种质资源描述系统的修改建议,为建立中国标准化、数字化的桃种质资源描述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5.
Clones of Hylocereus and of Selenicereus species were distinguished from each other by the banding pattern generated by one to nine 10-mer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in the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reaction. RAPD analysis was also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among five Hylocereus and nine Selenicereus species. A dendrogram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a data matrix of 173 polymorphic bands originated by nine primers. Two groups were identified, one consisting of Hylocereus species and the other consisting of Selenicereus species.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ccepted taxonomic classification of the genera studied. The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PCO), i.e. the plot drawn on the basis of the RAPD data, clearly distinguished between three groups, namely, Hylocereus species, S. megalanthus and the rest of the Selenicereus species studied. PCO thus strongly support the notion that the tetraploid S. megalanthus is an exception among the Selenicereus group. The RAPD results support our hypothesis regarding the allopolyploid (rather than autopolyploid) origin of this species.  相似文献   
36.
With the help of the public, a wide collection of old apple cultivars (cvs) was established progressively at our Department from 1975 onwards. Currently, more than 1400 apple accessions are being maintained and three quarters of them are subjected to field evaluation for disease resistance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This paper presents results of the ascorbic acid (Vitamin C) contents of old cvs combining interesting disease resistance and agronomic feat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m as cvs adapted to production systems which are more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or to be used as parents in breeding programmes. First, a methodological study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the variability of ascorbic acid content depending on fruit position in the trees, fruit size, fruit skin colour and maturity stage. Statistical analyses show that the sample size of six fruits per cv is sufficient to detect a difference of 20% between cvs. Old apple cvs such as GrenadierRGF, Transparente de Croncels, Bramley’s Seedling, Reinette des Capucins, Reinette Libotte and Reinette de Waleffe contain three and seven times more ascorbic acid than the commercial cvs Gala and Elstar, respectively.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need to evaluate the rich potential in our genetic resources.  相似文献   
37.
中国苜蓿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苜蓿的种子贮藏蛋白的多态性为研究指标,对中国14个审定登记的苜蓿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蛋白单体的分子量介于21.2~85.1kD之间,蛋白单体电泳图谱多态性品种间无显著的特异性;在参试的14个育成品种中,品种内基因多样性平均值(HS)为0.3136,总基因多样度(HT)为0.3741,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62;以λ=3.700为标准划分,14个育成品种划分为六个组群,各组群划分结果主要与参试品种的亲本来源有关,而与其种植地、育种地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8.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贵州5个地方鸡品种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用30个多态性较好的微卫星标记,检测了贵州省5个地方鸡品种:竹乡鸡、威宁鸡、黔东南小香鸡、高脚鸡、乌蒙乌骨鸡的遗传多样性。计算了各群体的平均遗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群体间的DA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在5个品种中,杂合度最低的是高脚鸡,为0.501,杂合度最高的是竹乡鸡,为0.673,因此贵州各地方鸡品种的杂合度相差较大,据分析可能是由于交通闭塞,形成了家禽品种的多种多型,而且杂合度的高低与PIC值的大小体现了较高的一致性;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6个鸡品种被聚为3类:竹乡鸡、黔东南小香鸡和威宁鸡聚为一类,乌蒙乌骨鸡自聚为一类;高脚鸡独自聚为一类。这与几个鸡品种的来源、分化、选育历史及地理分布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9.
40.
对宁夏毛乌素沙地退化草原种植不同林龄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后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结构及草地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柠条林对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有积极的作用,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随柠条林龄的增加而增加,而且随林龄年份的增加,群落结构更趋于稳定.草地生产力由于土壤储水量相对较高,表现为随林龄的增加,草产量受季节降水量变化的影响较小,相对稳定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