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124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5篇
  116篇
综合类   216篇
农作物   98篇
水产渔业   87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海南岛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但其西部出现非地带性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原因尚有争议。主要从海南岛东西部气候条件的对比分析琼西热带稀树草原的成因。琼西地区旱季时间长达6个月(11~4月)。冬春季(旱季),受琼中山地阻挡,琼西位于冬季风的雨影区,旱季降水量与海南岛其他地区相比较少。春季受干热风的影响,蒸发量较大。另外,该地日照时数长、太阳辐射总量大、风速大等因素,进一步增大旱季蒸发量,加剧该地旱季水分收支不平衡。与海南岛东部相比,琼西地区旱季干旱尤为突出,与热带草原气候相似。这种旱季干旱的气候抑制了木本植物生长,从而在琼西形成稀树草原景观。  相似文献   
92.
为全面掌握小石岛刺参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状况,于2012―2018年对该保护区的水环境、沉积物环境、海洋生物生态、保护生物资源概况和主要保护对象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调查,并分别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有机污染指数(A)、生物多样性指数(H´)、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单倍型多样度指数和核苷酸多样度指数进行分析评价。11个航次的监测中,海水除2016年5月无机氮超标(Pi =1.08)、2017年8月无机氮超标(Pi =1.31)且水质开始受到有机污染(A=1.001)外,其他所有参数均符合海水评价标准。沉积物均符合国家Ⅰ类质量标准。海洋生物多样性通常处于较高水平(H?≥2),但2016年5月和2017年8月浮游植物多样性偏低(H?=0.45、H?=0.28),2018年5月小型浮游动物多样性偏低(H?=0.77)。保护区生物资源丰富,近年来,刺参密度从约2 ind./m2逐渐增加至3~5 ind./m2。2012年和2018年刺参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较高(单倍型多样度指数分别为0.995和0.993,核苷酸多样度指数分别为0.039和0.037)且无显著遗传差异。综合评价认为,该保护区的海洋生态环境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良好,但需要防控海水无机氮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93.
刘云飞  刘兴国  高子昕  程峰 《水产学报》2020,44(12):2055-2065
为探究崇明岛池塘养殖持久性污染状况,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崇明岛不同区域草鱼池塘沉积物中16种优先控制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及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特征比值法和质量标准法等对草鱼池塘中PAHs的来源及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崇明岛草鱼池塘养殖沉积物中的PAHs总含量为未检出(ND)~1 654.09 μg/kg,平均含量为95.13 μg/kg,其中4~5环PAHs对总浓度的贡献率最高;崇明岛不同区域草鱼池塘沉积物中的PAHs含量差异较大,表现为岛中部池塘含量低,沿岛四周池塘含量较高,尤其是岛西部沿岸区池塘含量最高且种类多;分析发现,崇明岛草鱼养殖池塘中的PAHs主要来源于岛内生物燃烧和石油燃烧,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污染水平,生态风险较低,但在西北部池塘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4.
在大连市长海县大长山岛海域选取A、B、C 3个区域,于2013年11月向A区和C区分别投放混凝土构件礁和新型贝壳鱼礁,B区作为空白对照区,于投礁1个月、半年和1年后对3个区域开展环境因子和大型底栖藻类资源状况调查,分析藻类群落演替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评价贝壳礁上藻类的附着效果。调查结果表明,投礁1个月后,3个区域藻类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小,随着投礁时间延长,混凝土构件礁区和贝壳礁区大型底栖藻类的生物量和种类均大于空白对照区,其中贝壳礁区藻类生物量和种类增加得更为显著,且相较于另外2个区域,藻类群落结构更早趋于稳定。环境因子对藻类生物量影响的去趋势对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不同藻类生物量的环境因子有差别。分别对3个区域的藻类群落和主要环境因子指标进行冗余分析发现,影响3个区域藻类群落变化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均为水温,影响自然礁石和混凝土构件礁上藻类群落的次要因子为氮、磷营养盐等,而影响贝壳礁上藻类群落的次要因子为溶解氧和叶绿素a。  相似文献   
95.
96.
海南岛东部地区桉树树种/种源试验*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南岛东部进行的桉树11个树种79个种源试验,5年的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种源间生长差异极显著,来自印度尼西亚Mt.mandiri的尾叶桉12895种源是所有参试树种/种源中表现最好的,树高、胸径和每公顷材积分别为13.82m、12.54cm和128.34m3。同一树种种源间生长差异也极显著,最佳种源的每公顷材积与最差种源相比,尾叶桉为8.46:1,细叶桉5.86:1,赤桉5.32:1和巨桉3.04:1。细叶桉、赤桉和巨桉种源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与原产地纬度显著负相关,尾叶桉种源与原产地海拔高极显著负相关。本文提出了适合海南岛东部地区生长的树种和种源。  相似文献   
97.
为了探究大金山岛典型大气污染物的特征及其来源,本文以气溶胶粒径谱仪、气体采样袋与测汞仪对大金山岛大气中的颗粒物PM2.5、PM10,挥发性有机物(VOCs),以及大气重金属汞进行监测、采集与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物PM2.5和PM10浓度(μg/m~3)在空间上,依次表现为:小金山岛(45.76,60.97金山码头(43.80,56.45)大金山岛(37.92,53.63);大气总VOCs浓度(μg/m~3)在空间上,依次表现为:小金山岛(338.01)大金山岛(318.72)金山码头(303.93);大气重金属汞浓度(ng/m~3)在空间上,依次表现为:小金山岛(7.33)大金山岛(6.02)金山码头(4.65)。后向轨迹模型分析表明,到达大金山岛的气团主要来自西北方位的河南中西部及长三角西北部。  相似文献   
98.
海南岛芒果园施肥现状调查及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了解海南岛芒果园施肥现状及对应的土壤养分状况,综合分析施肥管理现状,为芒果种植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芒果主产区肥料投入平均水平为 N 334.01 kg/hm2、P2O5 177.10 hm2、K2O 184.21 hm2,其中 N∶P2O5∶K2O 为 1∶0.53∶0.55,芒果化肥消耗系数为 0.059 01 kg/kg,纯氮消耗系数为 0.020 7 kg/kg,施用有机肥农户比例为 76.92%,有机肥平均施用量低于 333.33 kg/hm2。海南岛芒果主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范围为11.16~17.22 g/kg;碱解氮含量偏高,范围为 278.86~859.10 mg/kg;速效磷含量差异较大,为21.74~81.73 mg/kg;速效钾含量在 96.56~97.19 mg/kg。综上所述,海南岛芒果园氮磷钾肥料投入比例不科学,钾肥投入量偏低,建议增施钾肥;有机肥投入严重不足,建议提高施用有机肥农户比例,增大有机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99.
红树林是单位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能够持续地固定有机碳,对全球碳平衡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深远影响。在海南岛北部东寨港、八门湾、新盈港地区等典型红树林湿地的林内、林缘和光滩开展垂直采样,共采集15个样点,在室内对样品的有机碳含量、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探讨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碳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红树林湿地0~40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为0.88~134.00g/kg,平均为25.18(±10.34)g/kg。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八门湾红树林(36.61g/kg±4.46g/kg)东寨港红树林(25.57g/kg±3.14g/kg)新盈红树林(13.36g/kg±1.71g/kg);水平分布规律为林内(41.69g/kg±0.71g/kg)林缘(21.24g/kg±0.43g/kg)光滩(13.88g/kg±0.32g/kg);垂直分布最大值出现在10~20cm土层,为32.11(±3.45)g/kg。进一步相关分析显示,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粘粒和粉粒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砂粒和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0.
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海南岛滨海台地3种典型热带森林类型(椰子林、人促更新次生林、次生林),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及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研究,并探讨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灌木层中东风桔(Atalantia buxifolia)、 琼崖海棠(Calophyllum inophyllum)是3种森林类型的共有物种,其中在椰子林和人促更新次生林林型下占有较大优势;草本层中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和地桃花(Urena lobata)是3种森林类型共有草本植物,但并非是优势种。次生林和人促更新次生林林下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都较高,林下物种组成相对复杂,共有树种有11种,相似系数高达45%。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及铵态氮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人促更新次生林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全钾、全氮、速效钾、无机氮及铵态氮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椰子林林下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各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证实:滨海台地热带林土壤pH、全磷、全钾、速效钾、有效磷、铵态氮及无机氮共7个土壤因子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