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03篇 |
免费 | 66篇 |
国内免费 | 15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6篇 |
农学 | 82篇 |
基础科学 | 415篇 |
155篇 | |
综合类 | 765篇 |
农作物 | 28篇 |
水产渔业 | 126篇 |
畜牧兽医 | 55篇 |
园艺 | 11篇 |
植物保护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67篇 |
2021年 | 59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68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60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85篇 |
2013年 | 91篇 |
2012年 | 118篇 |
2011年 | 121篇 |
2010年 | 85篇 |
2009年 | 95篇 |
2008年 | 73篇 |
2007年 | 84篇 |
2006年 | 88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75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调整作业参数对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水动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有规格小、操作方便、起放网省时的特点。针对规格为185.4 m×97.5 m(41.8 m)的小网目南极磷虾拖网的水平扩张、浮力、重锤重量、沉力、空纲长度5个作业参数,分别进行3~6次调整试验,测试阻力和网口高度,并比较能耗系数。结果表明:在下纲端部间距分别为16.65、18.75、20.85m 3种水平扩张下,扩大水平扩张可引起网口高度下降,但阻力上升的幅度不大,能耗系数变化不明显;随着浮力的增加,网具阻力、网口高度均呈上升趋势,低拖速下增加浮力对网口高度的提升效果更明显,浮力增加可使网具的能耗系数下降,但在浮力达到19.6 k N后,再增加浮力能耗系数反而有所升高;增加重锤重量和在下中纲处增加沉力对网具阻力的影响效果相近,均呈上升趋势,增加重锤重量对网口高度的提升表现在低拖速时,随着拖速的上升网口高度的提升作用下降;增加沉力可提升网口高度,但在沉力达到14.36 k N后,再增加沉力对网口高度的提升效果不明显,能耗系数反而上升;空纲长度从66 m增加到84 m可明显提高网口高度,而网具阻力上升不明显,能耗系数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2.
工作压力是油气管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对管道的技术经济条件影响很大,如何确定它非常重要.列出世界上一些陆上油气管道的主要技术参数,进一步阐明了油气管道工作压力的特点,即输油管道工作压力决定着管道的建设投资;一般情况下,输油管道的工作压力不宜太高;输气管道的最佳工作压力与管道建设投资及输气经营费用有关;一般情况下,最佳工作压力趋向高值. 相似文献
53.
针对水利枢纽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基于鱼类产卵期较大时间尺度(月为周期)的河道生态蓄水过程和小时间尺度的场次模拟生态洪水过程2种工况,建立赣江中游万安、石虎塘和峡江梯级枢纽群联合生态优化调度模型,分析生态调度对水库群经济效益的影响.数学模型中生态流量过程为约束条件之一,以水库群发电量最大作为调度目标,求各水电站的流量过程和发电量,采用逐次优化算法(POA).结果表明,考虑生态调度后,系统总体发电量减少约185万kW·h,减少1.65%,对水库经济效益即总发电量的影响不大,实施水利枢纽群生态优化调度有利于减缓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55.
江河船体式网箱养鱼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江河船体式网箱养鱼作为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应对饲养对象的选择,流量控制,汛期的环境变化(水位,泥沙含量,固体污染物侵袭),以及船体的材料结构等进行深入研究,取得必要的基础资料,以促进江河船体式网箱养鱼稳步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56.
为了监测温室黄瓜叶片湿润情况以计算叶片湿润时间并用于病害预警,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实现黄瓜叶片的水滴荧光图像分割。选择人工气候室培育的健康且洁净的黄瓜叶片作为试验试材,采用移液枪向叶面、叶缘部位上滴水,模拟不同的叶片湿润情形,使用荧光成像仪蓝光镜头在白天(07:00)和夜晚(18:00)分别采集图像。应用 K-均值聚类算法在L*a*b颜色空间对水滴图像进行分割,首先要将原始图像由RGB颜色空间转换到L*a*b颜色空间,然后在在L*a*b颜色空间中利用a*b*二维数据空间的颜色差异,以欧式距离度量像素间的相似度,使用K均值对图像进行聚类,聚类得到的图像灰度化后进一步用数学形态学中的开闭交替滤波方法进行校正,最终完成图像分割。利用该方法对10幅含有不同水滴数量的黄瓜叶片荧光图像进行分割,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分别采用基于H分量直方图分割算法、主动轮廓即C_V模型分割方法、融合K均值聚类和Ncut算法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平均匹配率、误分率相较于其他3种方法有明显的优势,平均匹配率为81.27%、平均误分率为9.57%,较之于其他3种方法,平均匹配率分别提高了44.11、11.50、10.90百分点,平均误分率分别降低了23.03、5.47和5.05百分点。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将水滴从图像中分割出来,这为用计算机器视觉的方法监测黄瓜叶片的润湿时间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7.
应用油气管道输送理论和最优化技术对管网系统的稳态运行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基于压缩机站的最小能耗费用数学模型,对管网的拓扑结构进行分解简化后,在动态规划算法的基础上结合网络最小费用流理论对其进行求解。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对树形、环形管网均适用,而且优化效果好于一般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对沙市江段鱼卵和仔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12年5-7月三峡水库试验性生态调度期间,在长江中游沙市江段设固定采样点,共采集到鱼卵和仔鱼35种,隶属于4目、8科、10亚科、28属。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歺又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细鳞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蒙古鲌(Culter mongolicus mongolicus)、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鳊(Parabramis pekinensi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构成了该江段的主要繁殖种类。鱼类繁殖盛期在5-6月,进入7月后鱼卵减少而仔鱼数量显著增加。调查期间鱼卵和仔鱼总径流量约为6.89×1010粒(尾),其中鱼卵径流量1.1×1010粒,仔鱼径流量5.79×1010尾。定点采集的鱼卵、仔鱼随采样时间和垂向空间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采集点仔鱼的横向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漂流密度为江北江中江南;鱼卵的横向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且与流速、流态等水力学指标存在负相关性。生态调度期间沙市江段鱼卵总径流量和家鱼卵径流量均出现高峰,繁殖种类明显增加。初步研究表明,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制造的涨水过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鱼类自然繁殖的水文需求,对于减缓三峡水库运行对长江中游鱼类自然繁殖的不利影响、维护鱼类种群资源补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9.
优化运行理论在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改进的神经元网络构建了泵站流量以及效率预测模型,并利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构建了泵站优化模型。将这两个模型应用到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可以完成对泵站流量及效率的准确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泵站的优化运行。讨论了泵站优化运行理论在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60.
Impacts of lost fishing gear on coral reef sessile invertebrates in the Florida Keys National Marine Sanctua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Florida Keys coral reef ecosystem supports multimillion-dollar commercial and recreational fisheries. The ecological effects caused by fishing gear that is lost when cut or broken after snagging on the bottom is a growing concern to managers and scientists. Few data exist, however, to assess the impacts of lost fishing gear to benthic organisms and habitat structure. In this study, 63 offshore coral reef and hard-bottom sites were surveyed during 2001 to quantify the impacts of lost fishing gear to coral reef sessile invertebrates. Lost hook-and-line fishing gear accounted for 87% of all debris (N=298 incidences) encountered and was responsible for 84% of the 321 documented impacts to sponges and benthic cnidarians, predominantly consisting of tissue abrasion causing partial individual or colony mortality. Branching gorgonians (Octocorallia) were the most frequently affected (56%), followed by milleporid hydrocorals (19%) and sponges (13%). Factors affecting the impacts of lost fishing gear include sessile invertebrate density, the density of lost fishing gear, and gear length. While lost hook-and-line fishing gear is ubiquitous in the Florida Keys, less than 0.2% of the available milleporid hydrocorals, stony corals, and gorgonians in the habitats studied are adversely affected in terms of colony abrasions and partial mortalit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