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5篇 |
免费 | 115篇 |
专业分类
农学 | 2篇 |
基础科学 | 1篇 |
2篇 | |
综合类 | 63篇 |
农作物 | 1篇 |
水产渔业 | 278篇 |
畜牧兽医 | 1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22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斜带石斑鱼病原菌(哈维氏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从患病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coioides)肝脏组织分离到EcGY0 2 0 4 0 1菌株 ,经人工感染、回归感染实验证实为致病菌。通过API系统和菌体常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以及 16SrRNA测序分析等综合鉴定 ,Ec GY0 2 0 4 0 1菌株为弧菌属哈维氏弧菌 (Vibrioharveyi) ,其半致死剂量LD50 为 2 .7× 10 6CFU/g鱼体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EcGY0 2 0 4 0 1菌株对利福平、四环素、喹诺酮类及头孢曲松等抗生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32.
广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石斑鱼水质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集成海水养鱼、生化处理、设施工程、环境工程、电器自控和水质监控等技术,建立一套适合广西地区应用的工厂化循环水石斑鱼养殖系统。该养殖系统处理流程为:鱼池→沉淀池→蛋白质分离器→生物滤池→海马齿浮床→紫外杀菌,生物滤池包括A、B、C三个通道,A、B通道均由珊瑚石作为一、二级生物过滤和生化球作为三级过滤,C通道由珊瑚石作为一级过滤和椰子壳碎作为二、三级过滤。结果显示:沉淀池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鱼池的COD,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磷酸盐的质量浓度(P<0.05);经海马齿浮床系统处理后,硝酸盐氮质量浓度显著低于沉淀池、蛋白质分离器处理池、生物滤池A、B通道(P<0.05);整体上,C通道水质指标略低于A、B通道,但差异不明显(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广西沿海发展循环水养殖技术以及养殖生产方式转变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3.
Optimal dietary protein requirement of grouper Epinephelus coioides juveniles fed isoenergetic diets in floating net cag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n experiment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protein requirement of grouper Epinephelus coioides juveniles was conducted in floating net cages (1.5 m × 1 m × 1.5 m). Six isoenergetic fishmeal–casein‐based experimental diets containing 350–600 g kg?1 crude protein (CP) were fed to triplicate groups of 20 fish (10.7 ± 0.2 g) for 56 days. Weight gain (WG)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 (SGR)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ietary protein level from 350 to 450 g kg?1 and then plateaued above these levels. Feed intake (FI)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fish fed more than 350 g kg?1 CP. Lowest feed conversion ratio (FCR) was found for fish fed 500 g kg?1 CP but thi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fish fed the 450 and 600 g kg?1 CP. Lowest protein efficiency ratio (PER) was found for fish fed 550 and 600 g kg?1 CP. Fish fed the 600 g kg?1 CP had the highest body protein and moisture contents but the lowest body lipid content. Body ash content was unaffected by protein level for fish fed >400 g kg?1 CP. Dietary protein level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hepatosomatic index (HSI). Fish fed the 350 g kg?1 C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condition factor (CF) and viscerosomatic index (VSI). Based on broken‐lin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SGR the optimal dietary protein requirement for E. coioides juveniles was determined to be close to 480 g kg?1. 相似文献
34.
急性低盐胁迫对斜带石斑鱼幼鱼存活、血清离子浓度和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急性低盐胁迫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存活、血清离子浓度和激素水平的影响,将斜带石斑鱼幼鱼从盐度30(对照组)的水体直接转移至盐度0、5、10、20的水体中,于2 h、6 h、12 h、48 h和72 h检测幼鱼血清中的钠离子(Na~+)、钾离子(K~+)、氯离子(Cl~-)浓度和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皮质醇(COR)水平的变化,并记录幼鱼存活情况。结果显示,血清Na~+和Cl~-浓度随盐度增加显著上升(P0.05)。盐度0组和对照组血清Na~+浓度随实验时间变化不大,较稳定(P0.05);而盐度5和盐度10组血清Na~+浓度在6 h降低,随后升高并保持稳定(P0.05);盐度20组血清Na~+浓度随时间的延长出现显著波动(P0.05)。随时间延长Cl~-浓度在盐度0组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在盐度5、10和20组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K~+浓度在盐度0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随时间延长K~+浓度在盐度0组先升后降(P0.05),而在盐度5、10和20组以及对照组则先降后升(P0.05)。GH水平在盐度20和对照组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随时间延长GH水平在盐度0、5和10组呈先下降至6 h处达到最低点,而后上升的趋势(P0.05),而在盐度20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PRL在各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时间延长各试验组血清PRL水平先下降后上升至12 h达到最大值后又下降(P0.05),最后趋于稳定。COR水平在盐度0、5和10组显著高于盐度20和对照组(P0.05)。随时间延长在盐度0、5和10组的变化规律与PRL水平类似,而在盐度20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随时间延长在盐度0组幼鱼死亡率逐渐升高,72 h内全部死亡;盐度5组幼鱼在实验期间仅有极少数死亡,而其它组幼鱼无死亡情况,这表明斜带石斑鱼幼鱼能够适应在盐度低至5的急性胁迫下存活,但在淡水急性胁迫条件下不能长时间存活。 相似文献
35.
探索了在鱼类大小规格不同情况下制备鱼类染色体的最佳策略和方法,并对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子代(俗称珍珠龙胆)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本研究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对所选取的珍珠龙胆幼鱼,采用小鱼游泳法进行前处理,取其鳍条并以冷、热两种不同的滴片方法制备染色体,观察染色体形态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选用的染色体制备方法能获得图像清晰、形态良好的细胞分裂相;不同的滴片处理方法细胞分裂指数存在一定差异,即热滴片法的有丝分裂指数为2.58%,明显高于冷滴片法的有丝分裂指数(0.83%),此外,热滴片法所获得的染色体的质量也明显优于冷滴片法.珍珠龙胆石斑鱼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8,22对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2对染色体为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染色体臂数(NF)为52,核型公式为2n=48,4st+44t.珍珠龙胆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基本一致,而与母本棕点石斑鱼的核型存在很大差异.研究表明,珍珠龙胆的2n数与其亲本相同,其核型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在对珍珠龙胆与其亲本的核型进行比较的同时,对已报道的25种石斑鱼进行了核型的比较和综合分析,为石斑鱼的种质鉴定、遗传资源保护利用、育种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
鞍带石斑鱼仔稚(幼)鱼的发育和生长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鞍带石斑鱼的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初孵仔鱼到幼鱼各个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卵黄囊的变化,长鳍棘的长出与收缩,鳞片和体色斑纹的出现,鞍带石斑鱼胚后发育可以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又可分为卵黄囊期仔鱼和后期仔鱼。水温27~30℃,盐度27~31,pH值8.0~8.4的海水中培育,初孵仔鱼至孵化后2日龄为卵黄囊期仔鱼。2日龄仔鱼开口,3日龄至20日龄为后期仔鱼,22日龄至30日龄为稚鱼期,31日龄进入幼鱼期。鞍带石斑鱼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和收缩,也是生产育苗当中比较关键的仔稚幼鱼变态过程。 相似文献
37.
为探讨C-Myc表达、谷氨酰胺代谢和神经坏死病毒复制三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首先克隆了斜带石斑鱼鳍条细胞(GF-1)中的C-Myc基因(GF-1-C-Myc),结果显示GF-1-CMyc基因cDNA全长814 bp,开放阅读框(ORF)为285 bp,编码95个氨基酸(aa),有亮氨酸拉链结构域与螺旋-环-螺旋(HLH)结构域。实验表达和纯化了GF-1-C-Myc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qRT-PCR)与免疫印迹法(WB)检测了GF-1-C-Myc基因的表达和神经坏死病毒的复制。结果显示,缺乏谷氨酰胺会同时抑制GF-1-C-Myc基因的表达和神经坏死病毒(NNV)的复制,添加谷氨酰胺可同时促进GF-1-C-Myc的表达和NNV的复制;此外,NNV感染可上调GF-1-C-Myc基因的表达,并显著消耗GF-1细胞培养液中的谷氨酰胺。研究表明,GF-1-C-Myc基因可调控宿主谷氨酰胺代谢,从而有利于神经坏死病毒的复制。本结果为防控NNV的感染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8.
39.
为探讨盐度、pH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胚胎发育和仔鱼活力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实验的方法,在水温22±0.2℃条件下,将受精卵在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和45)、不同pH(5.5、6.0、6.5、7.0、7.5、8.0、8.5、9.0和9.5)下孵化,观察比较其孵化率HR、畸形率DR以及对初孵仔鱼活力和仔鱼培育周期的影响。并在上述设定条件下,进行了初孵仔鱼耐受试验,测定其存活率SR及生存活力指数(SAI)。结果表明,云纹石斑鱼胚胎发育的最低和最高临界盐度分别为10和45,最低和最高临界PH分别为6.O和9.5;盐度、PH的适宜范围分别是20~40、6.5~9.0,最适范围分别是30~35、7.5~8.0。仔鱼生存盐度、pH的适宜范围分别是20~35、6.0~9.0,最适范围分别是25~30、7.5~8.0。 相似文献
40.
为分析赤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的营养组成,参照国家标准,测定了体质量(182.84±29.35) g杂交石斑鱼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并对肌肉营养价值进行了评定。试验结果显示,杂交石斑鱼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4.07±0.71)%、(21.52±0.78)%、(4.03±0.15)%和(1.29±0.07)%。肌肉鲜样中测定了17种氨基酸,总量为(19.88±0.15)%;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8.64±0.13)%和(7.64±0.16)%,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5.19,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肌肉鲜样中含有17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肌肉脂肪酸总量的(27.63±1.15)%、(22.75±1.22)%和(32.59±1.90)%,其中二十二碳六烯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占肌肉脂肪酸总量的(19.27±1.27)%。研究表明,赤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可作为新品种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