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29篇
  免费   760篇
  国内免费   1596篇
林业   1745篇
农学   1689篇
基础科学   1736篇
  2473篇
综合类   8541篇
农作物   681篇
水产渔业   383篇
畜牧兽医   1517篇
园艺   378篇
植物保护   642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475篇
  2021年   557篇
  2020年   522篇
  2019年   655篇
  2018年   350篇
  2017年   695篇
  2016年   902篇
  2015年   789篇
  2014年   992篇
  2013年   1052篇
  2012年   1452篇
  2011年   1353篇
  2010年   1080篇
  2009年   1034篇
  2008年   965篇
  2007年   968篇
  2006年   895篇
  2005年   685篇
  2004年   510篇
  2003年   480篇
  2002年   385篇
  2001年   340篇
  2000年   309篇
  1999年   267篇
  1998年   250篇
  1997年   213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05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王文吉  廖和平  朱琳 《现代农业科技》2009,(21):297-297,299
将城乡建设用地看成一个系统,基于功效系数法,以南岸区为例,进行城乡建设用地系统协调度评价。结果表明:南岸区城乡建设用地系统处于失调状态。据此,南岸区政府应以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快城镇化进程为契机,采取有效的措施或途径,推动城乡建设用地系统互动,促进城乡建设用地系统趋向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972.
【目的】及时、有效地预测籽粒蛋白质含量,能够为优质小麦品种的收购和加工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信息。本研究从籽粒蛋白质形成的氮素运转规律出发,研究冬小麦籽粒蛋白质遥感预测的可行性及在区域与年际间的扩展性,为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进行大面积蛋白质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12-2013年4个冬小麦品种×4个氮肥梯度的试验数据和地面高光谱数据进行建模;基于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的氮素运转机理,通过分析籽粒氮素累积量的两个主要来源及其之间的比例关系,重点抓住开花前的植株氮素累积量再运转这一主要来源,而灌浆期根际的氮素直接吸收则通过其与前者的比例关系来确定,通过相关农学参数模型的耦合,同时加入温度影响因子对籽粒氮素运转的影响,初步阐明了利用开花期小麦叶片氮含量可以预测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应用机理;然后选择与叶片氮含量相关的植被指数,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偏最小二乘算法(GRA-PLS)选择与叶片氮含量关联度较高的植被指数并进行小麦叶片氮含量的估算,通过与氮素运转模型的耦合构建了基于氮素运转原理的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预测模型;最后利用2009-2010年的品种×播期×肥料试验和2012-2013年的其他品种氮肥处理试验进行验证。【结果】(1)通过GRA方法对叶片氮含量和植被指数间的关联度进行计算,选择关联度较大的前5个植被指数进行叶片氮含量建模,其植被指数分别为mND705、NDVIcanste、Readone、DCNI和NDCI;(2)通过PLS方法构建的叶片氮含量模型,建模结果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859和0.257%,验证结果的R2和RMSE分别为0.726和0.063%,利用GRA-PLS方法估算叶片氮素含量具有较好的稳定性;(3)构建的蛋白质预测模型,建模结果和验证结果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R2和RMSE分别为0.713、1.30%和0.609、1.19%,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与可靠性。【结论】基于氮素运转规律构建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遥感预测模型,可以作为应用开花期遥感信息来预测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机理性解释,初步实现了本研究区域和年际间的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3.
为了集成双季稻吨粮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便大面积推广应用,对双季稻不同育秧方式、抛插密度、施氮量及氮肥后移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作试验研究。种植超级稻良种,采用配套无盘育秧、每公顷抛插32万蔸115万苗左右、每公顷施纯N195kg、N:P2O5:K2O=1:0.5:1.2、晚稻氮肥适当后移、补施偏施肥料促进全田平衡生长、水气平衡管理、病虫综合防控等双季稻吨粮高产栽培措施,对提高水稻的产量最为有利,可实现每年每667m2产吨粮目标。  相似文献   
974.
综述桑叶中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及富集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桑叶品种、叶龄、叶位和不同采摘季节对桑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厌氧、添加外源物、低温冷激、红外线照射等处理可提高桑叶γ-氨基丁酸的含量。桑叶作为一种富含γ-氨基丁酸的蛋白质资源,具有可观的开发前景。在桑叶中γ-氨基丁酸的富集方法,如红外线照射处理、低温冷激处理等方面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975.
[目的]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监测棉花完整生长季长势,为棉花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使用FY-3/MERSI数据计算NDVI,旬最大值合成,分别使用归一化权重法和均值法计算石河子地区143团2009 ~2012年棉花生长季NDVI,结合实测光谱数据对比分析归一化权重法和均值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及143团棉花长势分布特征.[结果](1)石河子143团棉花长势2009年>2011年>2010年>2012年;大面积棉田斑块中北部、西部长势较好;小面积棉田斑块和大面积棉田斑块的南、西部边缘长势较差.(2)在监测棉花生长季长势上,归一化权重法>均值法.(3) FY-3/MERSI数据在监测大面积棉花长势时效果较好,对小面积棉田以及大面积棉田的边缘监测时效果较差.[结论]在计算棉花整个生长季NDVI,归一化权重法优于均值法.  相似文献   
976.
何念武 《江西农业学报》2014,(7):108-110,114
以硝酸-双氧水为消解液,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法测定了不同产地商洛绿茶中6种微量元素(Se、Fe、Mn、Zn、Mg、Cu)的含量。结果显示: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8.30%~102.40%,RSD为0.73%~2.81%。测定得到的绿茶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别为Se:2.63~5.23μg/mL;Fe:96.86~112.21μg/mL;Mn:193.44~231.18μg/mL;Zn:56.34~73.15μg/mL;Mg:164.53~183.92μg/mL;Cu:11.62~17.11μg/mL。  相似文献   
977.
采用全覆膜、半覆膜等不同地膜覆盖技术,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向日葵上进行了抑制盐分、提高出苗率和产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耕层土壤全盐含量3.5-6.0g/kg的中重度盐碱地上,全覆膜比不覆膜的耕层脱盐率提高44.1%,比传统半覆膜的脱盐率提高14.2百分点;同时比不覆膜和传统半覆膜的向日葵出苗率分别提高45.6百分点和17.7百分点,向日葵产量分别提高183.5%和67.0%,是一项进一步提高盐碱地利用率与作物增产率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978.
以民勤绿洲沟灌水流推进试验实测资料为依据,建立了垄作沟灌土壤水分入渗Kostiakov模型,并利用WinSRFR数值模拟软件反向率定沟灌Kostiakov入渗模型中入渗系数k和入渗指数α,模拟分析不同沟底宽灌水沟裸地条件下水流推进和消退过程,并通过实测与模拟的水流推进过程相匹配来反向率定在动水头影响下的土壤入渗参数。结果表明,通过相对误差K、均方根误差RMSE以及不同灌水沟在30 cm处的水深变化过程来评价得到的入渗参数的精确度,表明利用大田实测与WinSRFR模型反推的入渗参数模拟的水流推进和消退过程较为一致。WinSRFR软件反推法求得的沟灌土壤水分入渗参数模拟结果满足试验精度要求,大大减小了入渗参数确定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979.
Study on soil phosphorus(P) frac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in probing the mechanisms of soil P accumulation in farmland and mitigating its losing risk to the environment. We used a sequential extraction method to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and straw incorporation on inorganic, organic, and residual P(Pi, Po, and Pre) fractions in the plow layer(0–20 cm) of acidic paddy soil in southern China. The experiment comprised of six treatments:(i) no fertilizer control(CK);(ii) straw incorporation and green manure(SG);(iii) nitrogen and P fertilizer(NP);(iv) NP+SG;(v) NP+K fertilizer(NPK); and(vi) NPK+S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to the initial total soil P content(TSP, 600 mg kg–1 in 1990), long-term(20 years) combined continuous P fertilizer and SG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accumulation(by 13–20%) while single fertilization(39.3 kg P ha–1 yr–1) could maintain soil P status at the most. The average soil P fractions comprised of extractable Pi, Po, and Pre by 51.7, 33.4, and 14.9% in total soil P, respectively. With comparison of no fertilizer addition(CK), long-term single fertilization significantly(P<0.05) increased the accumulation of Na HCO3–, Na OH–, and HCl– extractable Pi fractions accounting for two- to three-fold, while SG increased the accumulation of Na HCO3– and Na OH– extractable Piand Po accounting for 12–60%. Though the mobilization of Pre fractions was not significant(P>0.05), our data indicate that SG may partially substitute for fertilizer P input and minimizing soil P accumulation and subsequent environmental risk in the subtropical paddy soil.  相似文献   
980.
阴婉婷  李彤  马辰 《安徽农业科学》2015,(4):117-118,173
[目的]改良苯酚-硫酸法测定蛹虫草多糖含量.[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多糖沉淀并溶解成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葡萄糖对照溶液各1.0ml,分别置10 ml具塞试管中,加1.0 ml水,缓慢加入7.0ml浓硫酸,摇匀,恒温放置1h,加入1.0 ml4%苯酚溶液,摇匀,40℃水浴35 min后冰水浴5 min,取出放置20 min,在487 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多糖含量.[结果]该方法在10.26 ~102.55 μg葡萄糖的回归方程为Y=0.013 9X +0.007(r =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7%(RSD=2.3%),精密度试验和重复性试验的RSD分别为1.4%和2.7%.不同来源蛹虫草多糖含量在1.21% ~4.70%.[结论]该方法显色稳定、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测定蛹虫草多糖含量并为蛹虫草质量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