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8篇 |
免费 | 91篇 |
国内免费 | 11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86篇 |
农学 | 87篇 |
基础科学 | 100篇 |
342篇 | |
综合类 | 634篇 |
农作物 | 32篇 |
水产渔业 | 133篇 |
畜牧兽医 | 117篇 |
园艺 | 15篇 |
植物保护 | 5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39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37篇 |
2019年 | 60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86篇 |
2013年 | 108篇 |
2012年 | 132篇 |
2011年 | 115篇 |
2010年 | 104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112篇 |
2007年 | 119篇 |
2006年 | 109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41.
42.
43.
介绍质量平衡法的理论、估测方法及其应用,并对其进行评价.质量平衡理论认为:一段树干组织产生的CO2,应该是CO2通量的总和,包括通过树皮向外扩散的CO2释放通量、该段树干液流中的CO2运输通量(流入和流出液流的CO2浓度之差)及液流中的CO2储存通量(液流中CO2浓度在时间上的变化量).应用质量平衡法测定树干呼吸的关键是要估测树干内部的CO2通量,即液流中CO2的储存、运输和扩散.对于液流中CO2的估测主要有2种方法:1)用仪器直接测定木质部液流中的CO2浓度;2)通过测定树干液流停止流动或相对很低时(夜间)树干的CO2释放通量与液流流动时(白天)树干CO2释放通量的差值,间接估测木质部液流中CO2浓度.质量平衡方法提供了一个更为精确地估测木本组织呼吸的方法,其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44.
结合实际生产,引入机器的空闲时间建立了一个带有时间窗的flow—shop优化调度模型。通过非支配排序来进行群体虚拟适应度值的分配,引入精英解策略来保证算法的收敛性和解的多样性,运用小生境技术来避免局部收敛和早熟,维持种群多样性。通过仿真实验得到模型具有实际意义,算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5.
基于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的黄河三角洲土壤质量预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该文通过1987和2002年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与土壤肥力变化的对比分析,探讨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对土壤肥力变化有直接影响,耕地转为林草地、建设用地、盐荒地和沙地,土壤肥力均有下降趋势;林草地转为滩涂的土壤肥力明显下降,转为盐荒地的略有下降;沙地转为耕地的土壤肥力明显提高,转为林草地有下降趋势,转为盐荒地的略有提高或不变;盐荒地转为耕地的土壤肥力有较大的提高,转为林草地的保持不变或稍有下降,转为沙地的稍有提高,转为建设用地的略微下降;滩涂转为盐荒地的土壤肥力保持不变或略微下降,转为林草地的稍有提高。 相似文献
46.
47.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棉田、果园、林地和荒地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样品的采集与理化指标的分析,研究了该区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轻度盐渍化土壤的改良功能。结果显示:果园土壤的容重、pH值和全盐含量等物理性状要优于其它3种用地方式;棉田土壤有机质与全N、全P和全K含量超过果园与林地土壤,而速效N和速效P含量以果园土壤最高,速效K含量以棉田最高,果园土壤最低;果园土壤C/N比值明显高于其它3种用地方式,以荒地土壤的C/N比值最低。综合分析认为:种植果树对土壤的物理性状改良效果较好,种植棉花对土壤的化学性状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48.
人类活动是诱发区域生态风险的重要因素,但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在不同尺度下的表征效果不一,响应程度不同,从多尺度科学地研究区域景观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强度的关联特征对于协调区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矛盾,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20年4期土地利用、夜间灯光、人口空间分布数据,建立市域、县域、格网三级尺度,构建景观生态风险及人类活动强度评估模型,刻画不同尺度下二者的时空响应特征,并基于Copula函数、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景观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强度的时空关联性。结果表明:1)1990—2020年间不同尺度下长三角地区景观生态风险均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高风险地区持续减少,低风险区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市域尺度下高风险地区的减势最明显,而县域尺度下,低及中低风险区总体增势最为显著;2)1990—2020年间不同尺度下长三角地区人类活动强度均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且高强度区域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而低强度区域均明显下降,其中格网尺度下高强度区域增幅最大,达13.42个百分点,市域尺度下低强度区域的减幅最为明显,达9.76... 相似文献
49.
施磷和接种根瘤菌对黄河三角洲紫花苜蓿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磷肥和接种根瘤菌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紫花苜蓿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前施磷肥能明显提高紫花苜蓿的出苗和成苗率,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叶茎比、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并提高干物质产量12.9%~85.5%.施磷肥还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地上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质的含量,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使饲草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增加0.73%~8.49%.播种时接种根瘤菌能显著增加紫花苜蓿单株根瘤结瘤数和平均根瘤重,并能改善苗期的生长,但对干物质产量影响不明显.试验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紫花苜蓿施用过磷酸钙750 kg/hm2,并接种根瘤菌可获得较好的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50.
基于CA模型的珠江三角洲基塘景观破碎化分析及其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珠江三角洲传统基塘区2000、2006、2011年基塘景观破碎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CA模型开展了传统基塘区2020年的基塘景观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传统基塘区基塘面积减少了46.65%,斑块数量由139个增加到1 072个,平均斑块面积减少了97.12%,反映了斑块由集中成片发展成为破碎的状态;形状指数增加了36.23%,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基塘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化;边缘密度减少了88.57%,反映了单位面积上斑块数量增多了;平均最近邻近距离变化幅度最大,减少了99.75%,说明相同类型的斑块之间的距离变近,呈团聚分布。根据2020年模拟结果 ,基塘面积减少53.38%,基塘斑块数量增加为2 045个,平均斑块面积减少82.33%,形状指数增加22.12%,边缘密度增加80.74%,平均最近邻近距离减少86.00%,基塘破碎化的程度有所减缓。研究结果可为传统基塘区生态服务功能的延续、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