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89篇
林业   36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4篇
  36篇
综合类   17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596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基于拖网调查的海州湾南部鱼类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对江苏省连云港以东海州湾南部海域共24个站点进行的4个航次的拖网渔业资源调查,对渔获物中的鱼类进行分类鉴定,分析了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和资源密度时空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认为,海州湾南部连云港海域的渔获共有2纲15目47科77属98种,主要为鲈形目、鲉形目、鲽形目和鲱形目的种类,鲈形目的种类在不同季节中除了冬季外,均超过了总数的50%,不同站点的鱼类种类分布也呈现出不同的规律,但是在统计上不存在差异(ANOVA,P0.01);每个季节的优势种均不超过4种,春季和冬季以中上层的小型鱼类为主,夏季和秋季以经济性鱼类为主,春季的重量资源密度最高,夏秋季其次,最低为冬季;而冬季的数量资源密度最高,其次为春夏季,秋季最低,相对资源密度在离岸站点和沿岸站点有所不同,但不同季节和不同站点均不存在差异。春季渔获物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夏秋季,冬季最低,不同站点的多样性指数不存在差异,但是不同季节对不同站点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目前海州湾海域的渔业资源量稳定,但是捕捞过度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仍在持续,今后应该继续执行休渔制度,限定最小网目,同时合理适度地开发新兴鱼种渔业,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12.
为规范辽东湾浮游植物中文名、拉丁名写法,本文根据辽东湾历年监测资料整理了浮游植物名录,并与最新的数据库及专业浮游植物图谱、专著进行了校对,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3.
吴煌荣 《福建水产》2016,(6):493-500
2012年10月和2014年5月在诏安湾海域进行了鱼卵、仔稚鱼的调查,对诏安湾秋季和春季的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调查海域共鉴定的鱼卵7种、仔稚鱼7种,隶属于10科10属;秋季共采集到鱼卵31个和仔稚鱼47尾,密集区出现在湾口的西屿北侧海域,春季共采集到鱼卵662个和仔稚鱼69尾,密集区主要分布在诏安湾中部偏北海域和湾口西屿西侧海域。秋季主要优势种为隆头鱼科鱼类、美肩鳃鳚,春季主要优势种为黄姑鱼、红鳍笛鲷和美肩鳃鳚。与东山湾相比,春季诏安湾鱼卵密度明显较大、仔稚鱼资源密度略低;秋季两个海湾的鱼卵、仔稚鱼数量均处于低水平;两个海湾的产卵时期主要在春季。  相似文献   
114.
乐清湾口海域春秋季鱼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乐清湾口海域鱼类群落结构动态变化趋势和渔业资源现状,对该海域鱼类物种组成、种类数、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共鉴定出鱼类49种,隶属于10目26科39属。结果显示,春季物种数较秋季少,春季在瓯江口水域物种明显较少,秋季物种数空间分布大致为东西走向;春季种类重量多样性低于秋季,但尾数多样性高于秋季,鱼类种类数与多样性指数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乐清湾口海域的鱼类种类类型以近岸河口性鱼类为主,且大多为广温、广盐性种类;该海域位于河口,受瓯江径流影响较大;受地理位置和水文环境影响,该海域暖水性种类较多;种类数平面分布特征主要是春季受瓯江径流淡水水团影响,而秋季受交汇水团影响,物种丰富;两季鱼类多样性不同,是因为鱼类个体大小、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5.
基于营养通道模型的海州湾中国明对虾生态容纳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腾  张贺  张虎  张硕 《中国水产科学》2016,23(4):965-975
通过增殖放流,增加优质渔业资源、改善种群结构是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而增殖生态容量的研究是科学实施增殖放流的前提。为确定海州湾中国明对虾的生态容纳量,根据2013年连云港海州湾渔业生态修复水域的调查资料,应用Ecopath with Ecosim(EwE)软件中的Ecopath模块,构建了该区域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简易模型,计算了放流种类中国明对虾的增殖生态容纳量。结果表明:系统各功能组营养级范围在1~4.42。系统总流量9335.191 t·km~(–2)·a~(–1),系统总初级生产力3892.630 t·km~(–2)·a~(–1),系统初级生产力与总呼吸量的比值为1.331,连接指数为0.415,杂食指数为0.174,Finn循环指数为11.4%,平均能流路径为2.8系统尚处于由衰竭状态向恢复状态转变,还未恢复到成熟态。中国明对虾不是本海域的关键种,当前中国明对虾的生物量为0.04 t·km–2·a–1,中国明对虾的生态容纳量为0.846 t·km~(–2)·a~(–1)。  相似文献   
116.
外源输入与蓝藻水华是太湖水体有机污染的重要来源,为探究引江济太对太湖有机污染时空变化特征的影响,选取2013-2014年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分析对比各季节望虞河引水期太湖贡湖湾西岸、湾心以及东岸水域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以及总有机碳含量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引水期望虞河河水有机污染指标的浓度低于太湖水体,引水期从望虞河入湖口至贡湖湾口水域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以及总有机碳含量均呈现递增趋势,引水能显著降低贡湖湾水体有机污染的含量。受东南季风与引水作用影响,夏季贡湖湾西岸叶绿素a含量与高锰酸盐指数显著高于其它水域;秋季引水对湖湾有机污染物相对削减率最高,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与总有机碳含量相对削减率分别高达51.4%、83.4%和57.9%,冬季次之,夏季对叶绿素a的削减效果更为显著。望虞河引水对太湖有机污染的改善效应呈现显著的空间与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7.
对2011年度海州湾海洋牧场区表层沉积物进行取样调查,并就粒径大小、沉积物类型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及总氮、总磷等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海州湾海洋牧场区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全年内变化范围较小,粒度值为φ4.44 ~φ6.14,类型介于粉砂与黏土性质之间,其分布特征与湾口所受北东向的风浪相关;相比2010年之前,表层沉积物中铜、锌、铅和镉的浓度呈现上升趋势,镉浓度超过沉积物第三类标准且时空变化较大,明显受到潮流输送沉积物运动的影响;表层沉积物中氮、磷的浓度总体上变化平稳,能够与年内季节变化幅度较小的重金属浓度指标之间建立较好的定量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118.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 - HPLC) 并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析技术,分析了2010年平水期钦州湾浮游植物光合色素组成,进而由CHEMTAX 软件估算全粒级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平水期浮游植物特征光合色素含量以岩藻黄素最高,其次为叶绿素b、玉米黄素和青绿素,其它特征光合色素含量较低;水体中色素组成表明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为硅藻,其次为蓝藻和青绿藻,它们分别平均占据了浮游植物生物量的73.9%、11.7%和8.7%,其它藻类所占比例很低。硅藻呈现出从湾顶往外随着盐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青绿藻显现出相反的分布趋势。钦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形成了茅岭江和钦江河口、湾颈-外湾近岸和外湾靠外海域共三种类型,平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组成和分布特征主要是由茅岭江和钦江径流变化以及营养盐等环境所决定。平水期叶绿素b和青绿素在大部分站点存在证实了青绿藻在钦州湾的分布,而且表明青绿藻、绿藻和定鞭金藻等微型藻类在钦州湾占有相当比重,它们的重要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9.
由于福建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近岸海域开发利用的不断升级,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的罗源湾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人为环境压力,包括生境的破坏、港口活动、城镇生活废水、工农业废水排放、人工养殖等.综合评价罗源湾生态质量状况,为研究区受到的人为扰动和污染强度的分级评价提供依据,在对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有效修复和管理的相关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欧盟水框架指令中近岸海域生态质量状况综合评价体系为参照,结合我国的近岸海域监测项目以及收集到的资料,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同时建立了罗源湾专属的生态要素和物理化学要素参考基准值,基于“One-out all-out (OOAO)”原则(即所有要素中的最低等级作为综合评价的等级)对罗源湾的生态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与人为环境压力分布的一致性分析,对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客观性进行验证.建立的参考基准值中,部分指标的参考基准值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或标准有着一定的差异,说明目前我国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不合适.综合评价结果中,罗源湾9个站位中1个站位等级为“良”,其余8个站位及海域平均状况等级都为“中”,存在明显的污染和人为扰动,生态系统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对评价结果的验证表明,除个别站位外,评价等级基本与人为环境压力一致,说明调整后的近岸海域生态质量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罗源湾专属参考基准值以及基于“OOAO原则”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够较客观地评价研究区域的生态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20.
根据2010年春季象山港28个站位的网采样品,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55属158种,其中硅藻135种(占总丰度的99.0%),甲藻18种,其余门类(金藻、蓝藻、绿藻和隐藻)5种。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35.29×104 个/m3,其分布呈较强的斑块状(3.41×104-142.35×104 个/m3),高值区位于横山至白石山水域及乌沙山电厂邻近水域。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总体表现为港口和港口外高于港中部和港底。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为绝对优势种,其丰度(284.97×103 个/m3)占总丰度的80.8%。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因子依次为透明度、悬浮物、温度、水深和氮磷比。光照充足、电厂温排水适度温升、营养盐丰富和氮磷比合适 (接近Redfield比值16)导致了港内微藻旺发。受径流、水交换和海洋开发等影响,象山港的理化参数表现了明显的斑块和梯度分布,这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不同类型的生境,客观上造成了其分布的空间异质性。聚类、多维尺度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港底、港中部、港口至港口外区域间的群落组成差异较大。结合历史数据分析表明,象山港浮游植物丰度的升高及群落结构的改变与电厂运行、水产养殖、临港工业发展和滩涂围垦等海洋开发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