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3篇
农学   22篇
  15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普通小麦-簇毛麦1V染色体系的选育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转移和利用簇毛麦1V染色体上的优质基因,用中国春和硬粒小麦-簇毛麦双倍体杂交,再用中国春回交,综合运用染色体C-分带、荧光原位杂交、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分析和分子标记分析,从BC1F1~BC1F3代中检测到1V染色体系,在BC1F3、BC2F1代中选育出分别涉及簇毛麦1V染色体长臂和短臂的四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系,包括1VS.W易位系、W.1VL易位系、1VS单端体系和1VL端二体系,为小麦育种创造了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2.
毛苕子对次生盐碱地抑盐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密度毛苕子(Vicia villosa)处理的可溶性盐分及盐分离子,研究了毛苕子对次生盐碱地的抑盐效应。结果表明:在0~100cm的土层中,高、中和低密度毛苕子地的平均可溶性盐分分别较对照降低78.5%,74.7%,71.1%;各处理间的平均可溶性盐分和对照比差异达极显著(SSR0.01);可溶性盐分降低最显著的是0~20cm土层;毛苕子对可溶性盐分和盐离子层次分布影响结果是形成表层高-中层低-下层高的态势;随总可溶性盐分量的减少,盐分离子组成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毛苕子能显著增大盐碱地的K^ /Na^ ;不同密度毛苕子处理的K^ 、Na^ 、Ca^2 、Mg^2 、Cl^-规律性较好而SO4^2-欠佳。毛苕子改良盐碱地可开发盐地草产业,生态、经济效益俱佳,在西部内陆区次生盐碱地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农学意义。  相似文献   
63.
小麦条锈病新抗源的抗谱鉴定初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利用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育成的一套涉及不同簇毛麦染色体的异附加系和代换系以及5个6VS/6AL易位系,经1997、1998、1999连续3年在陕西、北京、四川进行小麦条锈病抗性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普通小麦-簇毛麦6V异附加系,6V(6A)异代换系和6VS/6AL易位系高抗条锈病菌条中29、条中31、水源11-2、水源11-5、水源11-13和杂46等强毒小种。考虑到含整组V染色体的硬粒小麦-簇毛麦双倍体不抗水源11-13小种,上述普通小麦-簇毛麦6V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6VS/6AL易位系的条锈病抗性可能还与其所涉及的小麦亲本基因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4.
三个小麦野生近缘种抗条锈性传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当前小麦条锈病菌的优势小种条中29 号、30 号和31 号测定了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簇毛麦和华山新麦草及其各自与小麦的杂交后代的抗条锈性。试验结果表明,3 个小麦近缘植物均含有宝贵的抗条锈基因,此类基因具有较强的传递性能,可在小麦遗传背景下高度表达,表现出良好的抗条锈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
为了研究云南3种特色蜂蜜的碳同位素分布规律,本试验采用元素分析-同位素比质谱法(EA-IRMS)和液相色谱-同位素比质谱法(LC-IRMS)对60份云南特色蜂蜜(苕子蜜、澳洲坚果蜜和橡胶蜜)的六项碳同位素比值,即果糖、葡萄糖、二糖、三糖、蜂蜜和蜂蜜蛋白的δ13C值进行了测定。对云南3种特色蜂蜜的六项碳同位素比值的分布区间、果糖与葡萄糖的差值(Δδ13C果糖-葡萄糖)、蛋白与蜂蜜的差值(Δδ13C蛋白-蜂蜜)、最大差值(Δδ13Cmax)、果葡比(F/G)等参数进行了统计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并与现有蜂蜜掺假鉴别的指标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部分蜂蜜样品(占比20%)不满足现有评价标准(Δδ13Cmax ≤±2.1‰)。通过构建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模型可以实现3个蜜种的有效分类鉴别,主要差异性指标为三糖的δ13C值、三糖含量和二糖含量。本研究结果为特色蜂蜜的鉴别和品质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利于促进云南乃至我国蜂蜜品质和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6.
低磷胁迫下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根际过程的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我国北方两个豆科绿肥品种: 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与毛叶苕子(Vicia villosa Roth),在控制条件下通过不同供磷处理的营养液培养,研究了不同绿肥作物适应低磷胁迫根际过程的差异,并揭示其高效利用磷的机理。试验通过分次取样的方法,测定了两种豆科作物在缺磷与供磷条件下的生物量、根系质子释放速率、根系有机酸分泌速率以及根表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动态。结果表明,箭筈豌豆与毛叶苕子在生长前期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箭筈豌豆主要靠增大质子释放量和提高酸性磷酸酶活性来适应低磷胁迫; 而毛叶苕子主要通过提高根冠比、扩大根系生物量来对外界环境中的缺磷状况做出响应,在缺磷时其根表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提高。箭筈豌豆与毛叶苕子可通过协调根系形态和生理的适应性变化提高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67.
光叶紫花苕子在烟田中的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尼龙网袋法研究光叶紫花苕子在烟田中的腐解和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种植烤烟与否对光叶紫花苕子有机物质的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无明显影响。其有机物质前2周腐解最快,第3~9周腐解速率中等,9周以后较慢,各阶段平均每周分解量分别占整个烤烟生育期内总分解量的29.86%~31.76%,2.52%~2.60%和1.41%~1.74%。光叶紫花苕子的碳、氮、钾释放量与翻压时间的关系可用对数方程拟合,前1~2周释放速率最快,其后释放速率迅速下降并趋于稳定。其中氮在前5周释放量占其整个烤烟生育期内总释放量的86.90%~92.27%,不存在后期氮供应过多导致烤烟成熟期推迟问题。光叶紫花苕子磷的释放速率较平稳,没有明显阶段性,其释放量与翻压时间关系可用直线方程拟合。经过整个烤烟生长季节的分解,光叶紫花苕子碳、氮、钾、磷的释放率分别达到68.76%~71.28%、69.57%~74.40%、97.98%~98.02%、41.26%~42.41%。烟田翻压光叶紫花苕子做绿肥时,应在烟苗移栽前择期翻压,并适当减少化肥用量。  相似文献   
68.
通过温室盆栽,研究了改良剂石灰和猪粪对铅锌尾矿土壤上光叶紫花苕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能够使光叶紫花苕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总鲜重、干重、根长、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含量均有所增加,施用猪粪条件下光叶紫花苕的株高、地上部鲜重、根长均显著高于对照,施用石灰条件下光叶紫花苕的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总鲜重、地下部干重、根长、叶绿素a含量、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说明施用石灰和猪粪能降低重金属对光叶紫花苕的毒害作用,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69.
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T6BS·6BL-2VS的选育(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he aim of experiment was to provide a new germplasm for wheat breeding by further using desirable genes in 2V chromosome of Haynaldia villosa.[Method] Through hybridization between common wheat(Triticum aestivum)-Haynaldia villosa disomic substitution line and common wheat Nonglin26-3C chromosome of Aegilops triuncialis disomic addition line,the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chromosome C-banding,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molecular marker technique were comprehensively applied and combined characters investigation.[Result] The wheat-Haynaldia villosa translocation line(T6BS·6BL-2VS)was selected from hybrid progenies to conduct characters investigation,which found some bristles on glume ridge of T6BS·6BL-2VS.[Conclusion] The translocation line induced by gametocidal chromosome was a small segment translocation line and the gene of bristle on glume ridge of Haynaldia villosa was located between the middle and the terminal of 2VS.  相似文献   
70.
张春萍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6):3753-3754,3759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方法,研究施氮对毛苕子(Vicia villosa Roth)生物量和根瘤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能促进毛苕子前期生长,增加其株高和主根长,提高其地上部、地下部及植株总干重,施氮量越高促进植株生长作用越强,且施氮量对地上部生长促进作用大于对地下部的促进作用。毛苕子结瘤率、单株结瘤数、根瘤干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当氮肥(纯N)施用量超过75 kg/hm2时,对毛苕子的结瘤起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