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5篇
  免费   970篇
  国内免费   695篇
林业   192篇
农学   153篇
基础科学   83篇
  330篇
综合类   1760篇
农作物   180篇
水产渔业   4737篇
畜牧兽医   880篇
园艺   78篇
植物保护   157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400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418篇
  2016年   377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506篇
  2012年   435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384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298篇
  2005年   280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2011年6月3日~6月21日和8月2日~8月20日,调查了黄河干流山西段鱼类组成的现状及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全段共采集鱼类42种,隶属5目9科,其中以鲤科鱼类最多,共24种,占总种数的57%。渔获物数据表明,该流域小型鱼类较多,小型化现象明显,优势种为鲤、残、鲶、鲫,和麦穗鱼。物种组成差异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河段鱼类群落有明显的空间分异,风陵渡、刘家畔、关河口、圣天湖物种丰富,多样性水平高,群落结构稳定,而军渡和老牛湾物种少,群落较为简单。与历史资料相比,黄河干流山西段鱼类物种数减少,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水体污染、大量水工建筑以及过度捕捞等因素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2.
玻璃钢水槽内大黄鱼养殖环境噪声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下声音测量系统,分别记录了开放式圆形玻璃钢水槽内养殖环境噪声和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摄食过程声音,并进行声压级(sound pressure levels,SPL)计算和频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养殖环境噪声SPL约为110.27 d B(d B re:1μPa),包括主频率峰值为100 Hz的养殖工作设备与水槽内壁的低频共振噪声、1 250 Hz的表层水体气泡噪声、1 600~2 500 Hz的曝气石、增氧机、空气压缩机工作噪声;(2)增氧机和曝气关闭时,大黄鱼摄食过程声音SPL约为92.65 d B,高于背景噪声SPL,主要为游泳声音70~500Hz、吞食产生的水体表面搅动与气泡破裂的声音1 000~2 000 Hz、咀嚼颗粒饵料声音2 000~4 500 Hz;(3)增氧机和曝气开启时,背景噪声SPL略高于摄食声音约17.62 d B,且摄食声音无法区别于背景噪声,但并未影响鱼类摄食行为。  相似文献   
163.
Samples from multiple animals may be pooled and tested to reduce costs of surveillance for infectious agents in aquatic animal populations. The primary advantage of pooling is increased population‐level coverage when prevalence is low (<10%) and the number of tests is fixed, because of increased likelihood of including target analyte from at least one infected animal in a tested pool. Important questions and a priori design considerations need to be addressed. Unfortunately, pooling recommendations in disease‐specific chapters of the 2018 OIE Aquatic Manual are incomplete and, except for amphibian chytrid fungus, are not supported by peer‐reviewed research. A systematic review identified only 12 peer‐reviewed aquatic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surveillance studies using pooled samples. No clear patterns for pooling methods and characteristics were evident across reviewed studies, although most authors agreed there is a negative effect on detection. Therefore, our purpose was to review pooling procedures used in published aquatic infectious disease research, present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and provide simulated data examples for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in shrimp. A decision tree of pooling guidelines was developed for use by peer‐reviewed journal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for the design,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reporting of comparative accuracy studies of individual and pooled tests for surveillance purposes.  相似文献   
164.
鱼类精子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鱼类人工繁育中,研究者主要关心的是卵子质量,长期以来对精子质量未引起足够重视.而精子质量同样会影响繁育效果的重要因素.鱼类精子质量的评价指标有多种,如精子活力、运动时间、密度、形态、受精率和生理功能等.其中最传统的评价指标是精子活力,其测定方便,能较准确地预测受精率.将精子运动时间和活力综合考虑可更好地反映精子的运动能力.而精子受精率则是精子质量的直接反映,但会受到卵质等因素的影响.质膜完整性、线粒体功能、染色质结构完整性等可体现精子的质量,但测定方法较繁琐.近年来,鱼类精子质量检测技术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低渗肿胀(HOS)、单细胞凝胶单泳(SCGE)等技术的建立,使得测定指标更多样、客观、准确.本文逐一介绍了评价精子质量的各种指标,并对各指标的测定方法、测定原理、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详细叙述,旨为我国鱼类精子质量评价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65.
为确定患病半滑舌鳎的病原,从其体内分离到3株革兰氏阴性菌,将其分别命名为ST-1、ST-3和ST-6,进行细菌理化特性、药敏试验、16S rDNA测序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等方面的研究,并建立了外膜蛋白(OMP)基因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3株分离菌株的理化特性符合创伤弧菌特征,16S rDNA与创伤弧菌标准菌株ATCC29307序列相似性达99%以上,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3株分离株与创伤弧菌自然聚为一支,最终鉴定为创伤弧菌;药敏试验显示,3株菌对头孢克肟、头孢哌酮、链霉素、亚胺培南和氟苯尼考等药物高度敏感。人工回归感染试验表明,分离株具有致病性,且半滑舌鳎、斑马鱼的临床症状与自然患病鱼症状相似;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鳃丝上皮细胞增生,鳃小片肿胀黏连、颗粒细胞和黏液细胞增多,肝脏中央静脉淤血,肾脏出血、坏死,肠道黏膜固有层萎缩、黏液细胞增多等。进一步建立OMP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5,检测下限为1.88×10~2 CFU/mL。以上结果可为半滑舌鳎弧菌病的致病机理、分子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6.
南沙岛礁周围水域主要鱼类食物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南沙岛礁周围水域收集了43种主要鱼类,共940个胃含物,根据对它们的食性分析,并依其食料生物的生态类群以及消化器官特点,一般可划分为浮游生物食性、底栖动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兼底栖动物食性、底栖动物兼游泳动物食性等5种食性类型。根据食物网中各营养级的相互关系,初步划分为4个营养级,即初级生产者(海洋植物)、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低级肉食性动物和中级肉食性动物、高级肉食性动物。并根据这些营养级的划分,南沙岛礁周围水域43种主要鱼类可分低级肉食性鱼类,中级肉性鱼类和高级肉食性鱼类,它们的比为28105。灰裸顶鲷是南沙岛礁周围水域三重剌网举足轻重的捕捞对象,从食物网的观点出发,应加强灰裸顶鲷幼鱼期敌害鱼和其竞食者的捕捞,为低级肉食性经济鱼类除害,灰裸顶鲷就有可能增加资源量。  相似文献   
167.
鲣鱼加工废弃物中鱼油的提取及纯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油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既有助于脂的消化吸收、转运和形成,又是生物膜的重要结构物质.鲣鱼加工中产生大量的下脚料,如果用于提取鱼油,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探讨了利用鲣鱼加工废弃物提取、精制、纯化鱼油的工艺条件,并且对从鲤鱼废弃物中提取鱼油并纯化出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的鱼油中高不饱和脂肪酸占24%,其中...  相似文献   
168.
几种重金属离子对半滑舌鳎组织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条件下,1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G櫣nther)暴露在浓度为0·1×10-6mg/L的Pb~(2+)、Zn~(2+)、Cd~(2+)、Cu~(2+)溶液中。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半滑舌鳎的行为发生一定的变化:Cd~(2+)、Cu~(2+)组的鱼行动缓慢,应激性很差,偶尔还出现不协调的颤抖性游泳行为,试验结束时几乎不摄食;Pb~(2+)和Zn~(2+)组的鱼游动积极,与实验前无大差别。利用常规组织切片法检查Pb~(2+)、Zn~(2+)、Cd~(2+)、Cu~(2+)对半滑舌鳎鳃、肝脏、肾脏、脾脏、脑的组织损伤情况。结果显示,Cd~(2+)、Cu~(2+)对鳃、肝脏和肾脏的损伤最为严重,引起了次鳃小瓣结构的崩溃;肝脏细胞脂肪颗粒的变形和大量堆积,造血组织坏死;肾小球结构溃解和管细胞肥大。Pb~(2+)、Zn~(2+)组鱼次鳃小瓣基部上皮呈空泡状,粘液细胞数量减少,氯细胞肥大增生;肝脏脂肪颗粒堆积,肝细胞肥大增生;肾脏血细胞坏死,肾小管形态溃解和管细胞增生。对脾脏和脑的损伤未观察到。将行为学变化和生理损伤结合可以对在人工养殖过程中重金属的污染及早提出预警。  相似文献   
169.
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对分水江水库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调查8船次,统计渔获物142.48kg,测量鱼类标本1304尾,经鉴定共发现鱼类36种,隶属5目、8科、31属;其中,鲤形目26种,占总数的72.2%;鲈形目和鲶形目各4种,分别占总数的11.1%;鳗鲡目和合鳃目各1种,分别占总数的2.8%。群落优势度分析发现,优势种有5种,优势度变化范围0.38~0.61。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鱼类种群丰富度指数(D)值为1.14~5.42,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为0.69~2.60,种类均匀度指数(J')为0.31~1.21。鱼类群落的季节差异性较高,种类变化波动以夏季最大。  相似文献   
170.
鱼类中新发现的免疫球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鱼类是最早产生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的脊椎动物之一。鱼类IgM作为鱼类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中最主要的免疫介质,目前已有较详细的研究报道。除此之外,近年来在鱼类还新发现了几个Ig,如IgD、IgW、IgNAR、IgZ和IgT等,笔者对其结构及功能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国内同行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