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42篇 |
免费 | 279篇 |
国内免费 | 10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95篇 |
农学 | 290篇 |
基础科学 | 178篇 |
321篇 | |
综合类 | 1412篇 |
农作物 | 133篇 |
水产渔业 | 106篇 |
畜牧兽医 | 669篇 |
园艺 | 90篇 |
植物保护 | 1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105篇 |
2020年 | 119篇 |
2019年 | 145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131篇 |
2016年 | 127篇 |
2015年 | 110篇 |
2014年 | 224篇 |
2013年 | 212篇 |
2012年 | 289篇 |
2011年 | 196篇 |
2010年 | 215篇 |
2009年 | 187篇 |
2008年 | 148篇 |
2007年 | 148篇 |
2006年 | 131篇 |
2005年 | 109篇 |
2004年 | 93篇 |
2003年 | 82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143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7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河北省夏播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河北省1975—2002年审(认)定夏播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河北省夏播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是:株高和穗位有增高的趋势;果穗由细长形向短粗形(筒形)演变,穗粒数增多,千粒重则趋于稳定;株型由平展型逐渐向紧凑、半紧凑型演变;半硬粒型和硬粒型品种增多,马齿型品种的比例降低;产量水平稳步提高,递增幅度逐渐减少。品种的生育期有延长的趋势,适宜种植密度则在经历了由低到高的变化过程以后,近年又呈现逐渐回落的趋势。 相似文献
82.
为探讨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方法,以GR891木薯品种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植物生长抑制剂(PP333、B9、S3307、ABA)对试管苗在常温(25℃)条件下的保存效果。结果表明,在培养室温度(25±2)℃、光照度1500~2 000 lx、光照时间12 h/d的条件下,培养基中加入PP333、B9和S3307均可提高木薯试管苗的存活率。在MS+6-BA 0.2 mg/L+NAA 0.1 mg/L+蔗糖30 g/L+琼脂6.5 g/L培养基上,木薯常温保存的适宜PP333质量浓度为1.0~1.5 mg/L或B9和S3307质量浓度均为0.5~1.0 mg/L,保存240 d时存活率超过90%,试管苗根系发达、叶色浓绿、生长健壮,0.2~2.0 mg/L ABA培养基上试管苗长势和存活率都明显低于CK(对照)。 相似文献
83.
在明确耕地细碎化(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CLF)会造成的消极和积极影响基础上,构建CLF评价体系,探索以因地制宜为理念差异化解决CLF现象的方法。以陕西省2020年耕地利用现状为例,从耕地的自然资源禀赋、空间聚集程度、利用便利程度三个方面构建陕西省CLF程度三维魔方模型,对其CLF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索,并提出了改善CLF的策略。结果表明:陕西省CLF指数(CLFI)总体上呈现中间低、南北高的空间特征,CLFI最大值为0.796,最小值为0.020,均值为0.217,高值集中在陕南和关中交界的秦巴山区以及陕北东部地区。基于CLF特征和农业种植多样性、地区经济水平等影响因素以及耕地资源3个属性特征,提出了针对陕西省CLF的优化分区规划,其中包括保持提升区、集约归并区、设施优化区、资源改造区、综合提升区、综合整治区6类乡镇级引导分区,及以地区社会经济指标为基础划分的政策倾向区、加强整治区、资源倾向区、资源适配区4类县级引导分区,并结合两类分区结果的特征提出了不同地区土地整治的主要方向及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4.
通过对明代弘治、正德、嘉靖时期有代表意义的弘道、大科、湖南三书院的学规的考察,认为明代书院的课程意识已经基本形成,已有必修、选修和学科、活动课程等类型的区分,初步建立了一套由课程计划、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组成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5.
86.
晚稻蒸腾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家“863”节水农业重大专项“江西示范区晚稻控制灌溉”试验资料,分析了水稻蒸腾速率日变化、全生育期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生育阶段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气孔导度和土壤水分状况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田间土壤含水率的降低推延了蒸腾速率日最大值的出现;常灌处理水稻蒸腾速率一般高于控灌处理,但控灌午后的蒸腾速率等于或高于常灌;空气温度、叶面温度、饱和水汽压差和气孔导度是影响水稻的蒸腾速率的关键因素,并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表现不同的影响程度;气孔导度与晚稻蒸腾速率具有一定相关性;蒸腾速率受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影响,且在恢复供水后,蒸腾速率出现一定的反弹现象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87.
88.
高中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146-153
自回归以来,围绕香港法治实践的激烈争鸣,可简约为“法治一元论”范式下的形式法治主义者与实质法治主义者之间的博弈。“法治一元论”难以准确地解读法治发展的基本规律,不利于凝聚港人的法治共识。依循“法治二元论”范式下的香港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二元发展路径,既可有效地调和相互冲突的法治观念,又能确保香港法治的良性发展,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与稳定。 相似文献
89.
90.
Robert McDonald Meghan McKnight Elizabeth Selig Christy Violin 《Biological conservation》2005,126(1):24-40
The concept of an ecoregion, a discrete spatial area where species composition is presumed to be relatively homogeneous compared to that between areas,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common conservation tool. We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one ecoregion delineation (World Wildlife Fund) in capturing patterns of change in species composition of birds, mammals, and tree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excluding Hawaii) and Canada, and describe the extent to which each ecoregion boundary is concurrent with relatively large changes in species composition. Digitized range maps were used to record presence/absence in 50 × 50 km equal-area grid cells covering the study area. Jaccard’s index of similarity was calculated for all pairs of cells in the same or adjacent ecoregions. The average rate at which similarity declined with geographic distance was calculated using pairs of cells within the same ecoregion (intra-ecoregion turnover) or using pairs of cells in adjacent ecoregions (inter-ecoregion turnover). The intra-ecoregion rate varies widely among ecoregions and between taxa, with trees having a faster rate of similarity decline than mammals or birds. For all three species groups, most ecoregion boundaries have similar rates across them (inter-ecoregion) than that within each adjacent ecoregion (intra-ecoregion), with the exception of zones of transition between biomes and major geographical features. Although the ecoregion concept is useful for many other conservation applications, the lack of systematic, high turnover rates along ecoregion boundaries suggests that ecoregions should not be used as a quantitative basis for delineating geographic areas of a particular taxonomic group.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