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81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34篇
  38篇
综合类   258篇
农作物   52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267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菌袋摆放方式和数量对目光温室黄瓜和平菇复合栽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瓜行间卧式横向摆放菌袋优于立放覆土栽培,横向摆放2层菌袋,对黄瓜生长影响不大,黄瓜产量较高,平菇产量也较高,效益最高,收入比单纯种黄瓜提高45.8%.  相似文献   
102.
瘤胃充盈度评分是反映奶牛个体采食量与能量摄入状态的直观指标,为实现奶牛瘤胃充盈度的自动评分,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SOLOv2网络和空腔特征的瘤胃充盈度自动评分方法,首先对获取的奶牛背部深度图像进行预处理以提取目标奶牛;其次利用SOLOv2实例分割网络对奶牛瘤胃区域进行分割以获取瘤胃区域点云,将其投影至X-Z平面内采样得...  相似文献   
103.
云南裂腹鱼肌肉生化成分分析与营养品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采自洱海上游弥苴河的云南裂腹鱼Schizothorax yunnanensis肌肉营养组成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云南裂腹鱼肌肉蛋白质含量16.86%,脂肪含量1.15%;饱和脂肪酸含量27.92%,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42.44%,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15.35%,必需脂肪酸含量41.50%,二十碳五烯酸(C20:5)与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总含量1.67%;氨基酸总量78.50 mg·100 mg-1,必需氨基酸总量36.86 mg·100 mg-1,呈味氨基酸总量27.95 mg·100 mg-1,赖氨酸(Lys)含量仅次于谷氨酸(Glu),高达8.66 mg·100 mg-1,必需氨基酸中蛋氨酸(Met)+胱氨酸(Cys)的氨基酸分和化学分最低,分别为89和66,为云南裂腹鱼肌肉中的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104.
中间培育是凡纳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的重要阶段,投喂率是影响此阶段养殖成效的重要参数。本研究开展为期30 d的养殖实验,研究3组投喂率(投喂率分别为体重的5%、7.5%、10%,分别命名为T5、T7.5和T10)对凡纳对虾中间培育养殖水质、微生物群落结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实验期间,水体pH、盐度、温度及溶解氧均保持在适宜对虾生长的范围内。结果显示,随着实验进行,总氨氮(TAN)、亚硝态氮(NO2–-N)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出现上升趋势,实验结束时,其浓度随投喂率升高呈现显著差异:T10>T7.5>T5。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养殖水体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投喂率升高呈下降趋势,不同投喂率的优势门类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50.36%~67.5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12.09%~67.53%);在属水平上,对凡纳对虾有害的弧菌(Vibrio)相对丰度在T10组最高(37.33%)、T5组最低(0.13%);对其有益的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相对丰度在T10组最低(0.28%)、T7.5组最高(9.78%)。凡纳对虾肝胰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T10组最低、T7.5组最高(P<0.05)。T7.5和T10组对虾的体长和体重均显著大于T5组(P<0.05),但T7.5和T10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投喂率与存活率呈负相关,且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利用因子分析对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T7.5组得分最高,为0.92,凡纳对虾中间培育的投喂率在7.5%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05.
基于动态多特征变量的黄羽肉鸡跛行状态定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鸡步态是肉鸡健康状态的重要表征,为实现黄羽肉鸡跛行步态的无损自动化快速分类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变量的肉鸡跛行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法从步态视频中提取肉鸡的速度、步幅、步幅差、步频、投影面积参数,拟合得出速度、步幅与投影面积具有相关性(决定系数分别为0.805 1、0.793 5),据此定义肉鸡动态理想参数与异常指数,基于C4.5决策树模型,以速度异常指数、步幅异常指数、步幅差异常指数为分类特征,根据鸟类步态评分标准将肉鸡分为GS0~GS4五类,实现对肉鸡跛行状态进行预警和判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针对GS0~GS4分类准确率依次为:66%、71%、74%、98%、95%,整体准确率为78%。该模型可作为早期跛行的检测工具,为养殖自动化的实现和动物福利产业的升级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自血穴位注射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并确诊、且自愿参与本研究的慢性荨麻疹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口服盐酸奥洛他定+自血穴位注射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奥洛他定+穴位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方案治疗,2次/周,连续12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皮肤瘙痒程度、风团大小、风团数量等症状体征总积分变化、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治疗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血穴位注射联合盐酸奥洛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能明显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7.
为寻找与乳房炎相关的分子标记,以期为荷斯坦牛的抗病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利用PCR SSCP技术和直接测序技术对宁夏农垦303头中国荷斯坦牛的TLR6基因进行了遗传多态性分析,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TLR6基因c.640G>A突变位点与中国荷斯坦牛体细胞评分(SCS)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国荷斯坦牛TLR6基因c.640G>A突变位点与SCS值和胎次之间存在极显著和显著相关性,GA和AA基因型个体的SCS值极显著低于GG基因型个体(P<001)。因此,在中国荷斯坦牛育种中,可尝试将c.640G>A突变位点的GA基因型作为低SCC/SCS牛的优良基因型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08.
基于EC集合预报产品的降水预报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EC集合预报产品的应用性能进行检验,笔者基于EC集合预报的概率匹配平均降水量、融合降水量以及中位数、众数和控制预报降水量等5 个产品,通过TS评分方法对内蒙古2014 年汛期降水过程预报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各检验成员产品对过程的把握能力差异较大,集合预报对降水偏大的降水过程评分比较高,对暴雨以上量级降水的预报存在着较大的偏差,预报效果较差。平均TS评分结果表明,集合预报产品尤其是概率预报产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次是控制预报和融合产品。  相似文献   
109.
为了研究BRCA1基因突变与荷斯坦奶牛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的关系,试验通过对BRCA1基因外显子13、14进行克隆、序列比对和挖掘已有突变的方法确定该基因的多态位点,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了BRCA1基因25025 T>A和46126 G>T突变位点在北京郊区荷斯坦奶牛群体中的分布,并对突变位点与体细胞数和体细胞评分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荷斯坦奶牛BRCA1基因2个位点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其中25025 bp位点TT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46126 bp位点GT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25025 bp位点AA基因型个体体细胞数(P<0.05)和体细胞评分(P<0.01)都显著低于TT和TA基因型;46126 bp位点TT基因型个体体细胞数显著低于GG和GT基因型个体(P<0.05),但3种基因型个体体细胞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BRCA1基因25025和46126 bp位点可作为中国荷斯坦牛乳房炎抗性的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10.
Wheat flour replacement from 0 to 40% by single tef flours from three Ethiopian varieties DZ-01-99 (brown grain tef), DZ-Cr-37 (white grain tef) and DZ-Cr-387 (Quncho, white grain tef) yielded a technologically viable ciabatta type composite bread with acceptable sensory properties and enhanced nutritional value, as compared to 100% refined wheat flour. Incorporation of tef flour from 30% to 40% imparted discreet negative effects in terms of decreased loaf volume and crumb resilience, and increase of crumb hardness in brown tef blended breads. Increment of crumb hardness on aging was in general much lower in tef blended breads compared to wheat bread counterparts, revealing slower firming kinetics, especially for brown tef blended breads. Blended breads with 40% white tef exhibited similar extent and variable rate of retrogradation kinetics along storage, while brown tef-blended breads retrograded slower but in higher extent than control wheat flour breads. Breads that contains 40% tef grain flour were found to contain five folds (DZ-01-99, DZ-Cr-387) to 10 folds (DZ-Cr-37) Fe, three folds Mn, twice Cu, Zn and Mg, and 1.5 times Ca, K, and P contents as compared to the contents found in 100% refined wheat grain flour breads. In addition, suitable dietary trends for lower rapidly digestible starch and starch digestion rate index were met from tef grain flour fortified brea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