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47篇
农学   108篇
基础科学   37篇
  56篇
综合类   277篇
农作物   82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番茄成熟突变体(rin,nor,alc)及其F_1的贮藏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番茄成熟突变体rin、nor、alc材料与正常成熟番茄品种及其杂种一代果实,在绿熟期采收后果实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具rin、nor、alc基因的番茄果实无呼吸和乙烯跃变期,其硬度降低慢,果实中PG活性较低,它们的贮藏指数是正常成熟番茄的3倍,一般可贮藏2~3个月,其与正常番茄亲本品种交配的F_1杂种果实(rin/+,nor/+,alc/+)均有一小的呼吸、乙烯高峰出现,但跃变期比正常番茄推迟5~7天,达跃变期时,果实释放的CO_2和乙烯量是正常番茄的40%~6%,PG活性和硬度变化介于双亲之间,果色与正常成熟番茄相近,果实的耐贮藏性较正常番茄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2.
光质对彩色甜椒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光质 (白光、红光、黄光、绿光和蓝光 )对不同品种彩色甜椒幼苗生长及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白光和黄光培养壮苗的效果较好 ,其他光质依次为蓝光、红光和绿光。同一光质对不同品种彩色甜椒 Chla含量和 Chla/Chlb影响差异显著 ;采用不同光质处理 ,蓝光最高 ,白光和黄光次之 ,绿光下最低。光质对不同品种彩色甜椒的荧光参数有较大影响 ,在不同光质处理下 ,白光的 Fv/Fm、Fv/Fo、ΦPS 、qp最高 ,NPQ最小 ,表明白光为最有效光 ,其次分别为黄光、蓝光、红光及绿光  相似文献   
23.
秦益霖  史国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398-15401,15418
在农业科技服务系统构建中,关于农业科技信息的保护方面,提出一种基于复合混沌系统加密的数字水印嵌入算法,嵌入过程在要保护图像的RGB色彩空间经Contourlet变换后的域内进行。原始水印经过复合混沌加密后,重复嵌入到R、G、B各颜色分量的Cont-ourlet变换域低频分量中。水印提取时,可以根据R、G、B颜色分量Contourlet域低频系数值提取水印。实验结果证明,该水印算法可以抵抗JPEG压缩、中值滤波、加噪、剪切、旋转剪切等常规水印攻击,有效提升了水印的不可见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24.
机器视觉识别田间成熟番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正确识别自然条件下田间成熟番茄,顺利完成其自动采摘,研究了基于颜色特征的田间番茄识别方法。对采集的100幅自然条件下田间番茄图片进行颜色特征提取和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利用成熟番茄与背景(未成熟番茄、枝叶等)在I2颜色指标上的差异进行番茄识别的颜色模型,并利用Ostu法将成熟番茄从背景中分割出来。通过在顺光条件和逆光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实现自然条件下田间成熟番茄的识别。  相似文献   
25.
颜色和糖醋液对番石榴实蝇引诱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防治番石榴实蝇的危害。[方法]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不同颜色和不同浓度的糖醋液对田间番石榴实蝇的诱捕效果。[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糖醋液(2.5%∶12.5%∶25.0%)对雌虫的引诱效果显著地高于其他糖醋液浓度和对照。糖醋液(2.5%∶12.5%∶25.0%)对雄虫的引诱效果显著地高于经验值糖醋液(10.0%3∶0.0%∶10.0%)和对照。在不同颜色对田间番石榴实蝇的诱捕中,红色和黄色与对照均存在显著差异,红色的引诱效果显著地高于黄色。[结论]糖醋液(2.5%1∶2.5%2∶5.0%)和红色对番石榴实蝇有显著的引诱效果。  相似文献   
26.
双子叶植物的下胚轴和单子叶植物的中胚轴的生长模式是暗形态建成和光形态建成的重要标志性发育事件,黑暗促进其延伸,而光照则抑制其生长。拟南芥下胚轴的形态建成受光信号通路与植物激素途径中许多重要基因的调控,这些基因在农作物中的同源基因,往往也与许多重要的农艺性状有关。基于此,以玉米的中胚轴在暗形态建成中的长度作为表型标记,从EMS突变体库中(包含6 150份郑58背景株系和2 340份B73背景株系)筛选获得96株中胚轴长度异常的突变体。进一步对其中两个突变体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这两个突变体在BR信号途径发生缺陷。玉米暗形态建成突变体的获得将不仅有助于解析玉米对光信号的应答,而且有助于揭示光信号通路与其他信号途径的互作。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分析枣汁贮藏过程中HMF含量与颜色参数的相关性,得到表征大枣浓缩汁贮藏期间的颜色变化情况的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在4、26和37℃条件下对大枣浓缩汁进行了7个月的贮藏研究,对产品中与非酶褐变颜色参数(A420、L’、Chroma值)与大枣浓缩汁中HMF含量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试验表明,4、26和37℃贮藏条件下,大枣浓缩汁中的HMF和A420变化呈线性关系,颜色参教(A420、L*、Chroma值)是HMF的函数,具有相关性,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表示.26、37℃贮藏过程中大枣浓缩汁的颜色参数变化显著(P<0.05),明显高于4℃贮藏,低温有利于大枣浓缩汁的贮藏.[结论]试验可为研究大枣浓缩汁的贮藏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突变体创制对花生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获得最佳诱变效果,本研究对不同基因型花生品种的EMS诱变条件进行摸索,发现花育22号、花育71、花育9301、狮头企和伏花生的最适诱变浓度分别为0.4%、0.5%、0.3%、0.5%和0.3%。通过对最适EMS浓度诱变处理下苗期芽长、株高、根长及根数目分析,发现5个品种虽然都能正常成苗,但均受到较严重的损伤。在预实验基础上,用浓度为0.4%的EMS溶液处理了大约5000粒花育22号种子,M1及M2世代性状调查显示突变群体表型丰富,出现株高、株型、荚果、籽仁、分枝数、叶形等表型变异株系,表型变异率为12.9%。本研究为花生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29.
伍少云  孙荣  奉有壁 《玉米科学》2004,12(Z1):014-016
对云南省地方玉米种质资源类型、品种(遗传)及子粒颜色的整理和分析,表明云南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共有7个类型.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但不同类型的生态分布区和品种及其子粒色泽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硬粒型品种及其子粒色泽多样性指数最大,品种数最多,占地方种质总数的58.2%;其次是半马齿型和糯质型品种,子粒颜色以黄、白色为主,分别占品种总数的43.3%和42.8%,其他颜色较少.糯质型品种主要集中分布于滇南和滇中两大生态区,存在不同的品种类型和丰富的种质资源,以及水平分布的区域性和立体分布的生态特点.硬粒型玉米品种的多样性与云南省的耕地成分、分布状况、人们种植和利用玉米的目的及用途密切相关.糯质玉米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生态分布特点主要与云南省各民族人民的民族饮食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
热处理对马尾松蓝变材颜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处理选取了5个温度(170、185、200、215、230℃)和4个时间(2、4、6、8 h)。在热处理前后分别测量蓝变点与未蓝变点的颜色,分析了蓝变材颜色的均匀性,对比了蓝变点与未蓝变点的颜色差异和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蓝变材颜色参数的标准差逐渐降低,蓝变点与未蓝变点明度差、黄蓝色品指数差减小,其色差可以从17.57降低到小于1。均值比较结果显示,经过200℃以下的热处理,蓝变点与未蓝变点间的颜色参数仍然具有显著性差异。为了使蓝变色斑达到肉眼不容易识别的程度,最低的热处理条件为200℃下处理6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