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1篇
水产渔业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伊乐藻与狐尾藻、苦草和金鱼藻的竞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外2m×2m的水池中同时种植伊乐藻、狐尾藻、苦草和金鱼藻4种沉水植物,观察其周年生长的长势、分布面积等情况,以了解各自竞争力强弱.结果表明.6-8月时,伊乐藻生长最快,扩张能力最强,从最开始的1.08 m2增长至8月份的3.69m2,其数量占4种沉水植物总数量的比例在6月份达到最高,为76.59%.7-9月时,狐尾...  相似文献   
22.
为探究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环境中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适宜的养殖密度,在伊乐藻覆盖率约为60%的环境中,采用不同养殖密度(10、15、20、25、30尾/m2)养殖初始体质量为(4.35±0.95)g的克氏原螯虾45 d,比较了各密度组的克氏原螯虾的生长性能、食源贡献度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10尾/m2密度组的克氏原螯虾的终末体质量、终末体长及增重率最高,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当养殖密度高于15尾/m2时小规格虾(10~15 g)的占比明显增多;伊乐藻对克氏原螯虾的平均食源贡献度范围为12.8%~26.9%,且对大规格虾(20~25 g)的食源贡献度高于小规格虾;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ZM)的活性均无明显差异,仅10尾/m2密度组的克氏原螯虾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4组,说明保障一定的伊乐藻覆盖度能有效降低密度带来的胁迫,并且摄食伊乐藻对克氏原螯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具有积极作用。综上表明,伊乐藻(约60%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23.
为了研究外来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埃格草(Egeria densa)对夏季自然高温强光照环境的生理响应,选择同科本地种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作对比,在2014年8月夏季自然环境下进行实验处理,分别在第0、3、6、9、12、15天测定各物种的叶绿素含量、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以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高温与强光照对3种沉水植物的生理特征都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对其光合作用影响显著,且长期高温强光照环境的影响更大。第1-3天,温度升高至31℃左右,伊乐藻的叶绿素含量和3种植物的Fv/Fm显著低于初始值(P<0.05);第4-6天温度持续在32℃左右,3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和Fv/Fm显著低于初始值(P<0.05),且伊乐藻和埃格草的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初始值(P<0.05);除了第3天埃格草的叶绿素含量外,整个实验期间伊乐藻和埃格草的叶绿素含量和Fv/Fm显著低于初始值(P<0.05),在第12天和第15天时轮叶黑藻的叶绿素含量与初始值无明显差异(P>0.05),第9天和第12天轮叶黑藻的Fv/Fm与初始值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整个实验期间轮叶黑藻的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与初始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轮叶黑藻通过较快恢复光合作用并维持体内抗氧化系统的稳定,对夏季高温强光照环境展现出较好的适应能力。光合作用能力降低以及长期高温强光照条件下,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使得外来种伊乐藻和埃格草不适合在高温强光照环境中生长,夏季高温与强光照环境将会抑制其入侵和扩散。外来种伊乐藻和埃格草对高温强光照的耐受力低于本地种轮叶黑藻。  相似文献   
24.
本试验研究了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固定化微生物两者相结合对富营养化水体和底泥中4种菌群的氮循环微生物(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沉水植物和接种固定化微生物无论对水体还是底泥都有利于4种微生物数量的增加,而且两者相结合的处理效果最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除氨化细菌外,其余菌群都有10~100倍的增长。虽然不同时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各种群微生物变化并不一致,但总体上底泥中氮循环微生物的分布多于水体。研究结果显示:优化种植水生植物和固定化微生物的镶嵌技术或许是促进氮循环微生物增长,加速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素转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5.
为探讨新优树种纳塔栎在城市绿地中的秋季表现,选择城区内的纳塔栎植株为研究对象,记录植物秋季叶色变化的过程,同时对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含量进行测定,从叶片色素、气候因子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纳塔栎在城区绿地中的秋季变色期约为30天;叶绿素a和花青素含量的高低决定着叶色;平均温度对叶色变化影响最大,并与叶绿素a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花青素呈极显著负相关。平均温度(X1)和花青素(X2)含量之间的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为X2=39.184077/[1+EXP(-7.317131+0.734963X1)],相关系数为0.9523(P<0.001),通过平均温度的变化可以初步推断纳塔栎秋色叶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6.
以栽植于苗圃的4年生水栎、纳塔栎、舒玛栎、沼生栎、柳叶栎为研究对象,在秋冬转色期对其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3种色素及可溶性糖含量进行定期测定,同时记录转色期气温变化,研究转色期叶片色素含量变化与环境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气温的下降,5种栎树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均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而花青素含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叶绿素a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沼生栎>水栎>舒玛栎>纳塔栎>柳叶栎;10月12日至11月5日,纳塔栎、舒玛栎和柳叶栎中的叶绿素b降幅最大。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呈波动状态,除柳叶栎在试验后期有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外,其他4种栎树在整个试验期变化不大。5个树种花青素含量与日平均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水栎和柳叶栎叶中的花青素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得出,秋冬季日平均气温的下降促进了5种栎树叶片花青素的积累,直接影响了叶色的变化。  相似文献   
27.
采用UPLC-MS/MS法,研究了阿维菌素泼洒用药后,该药物在水体、底泥、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水产动物体内的蓄积与消除规律。结果显示,以6μg/L浓度单次泼洒用药后,水体中阿维菌素消解较快,其半衰期为63.8h。阿维菌素在养殖水环境中消减的同时,逐渐由水体向底泥、伊乐藻和水产动物迁移。底泥中阿维菌素峰浓度、曲线下面积和半衰期分别为1.25μg/kg、469.2μg/(kg·h)和115.5 h,说明伊乐藻中的相应值分别为8.75μg/kg、2521.7μg/(kg·h)和315.0h,说明伊乐藻对阿维菌素有明显的吸收和富集作用。该模拟系统中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对阿维菌素具有明显的吸收,其血液、肾、鳃、肝和肌肉组织阿维菌素的最高浓度(C_(max))依次为50.9、45.37、21.25、15.47和11.9μg/kg;而该模拟系统中的中华绒鳌蟹(Eriocheir sinensis)仅鳃组织检出阿维菌素,其C_(max)在12h为8.08μg/kg,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等组织均未检出阿维菌素。生物富集系数F_(BC)值显示,对阿维菌素的富集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鲫鱼、伊乐藻、中华绒鳌蟹、底泥,显示阿维菌素在不同分配相和不同生物组织的富集作用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8.
以纳塔栎母树2年生的嫩枝为插穗,采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插穗进行处理,测定插穗生根率、平均生根数、根长和生根指数,选取生根效果最好的ABT处理用于测定插穗在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相关酶活性、MDA含量以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200 mg/kg ABT处理可促进插穗生根,处理后的插穗生根率、平均生根数、根长及生根指数分别为33.30%、1.91条/株、2.71 cm和1.693,均显著高于200 mg/kg IAA及200 mg/kg NAA处理。插穗在生根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而可溶性蛋白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OD和PPO活性在根原基诱导期和不定根伸长期出现2个峰值且较对照组峰值提前;SOD活性和MDA含量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不一但都高于对照组。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能提高插穗内营养物质含量、相关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对插穗生根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