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林业   152篇
农学   111篇
基础科学   123篇
  183篇
综合类   406篇
农作物   71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机器视觉对农田中定位基准线的识别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机器视觉对作物行定位困难问题,给出一种基于Hough变换的作物行视觉定位方法。根据农田作物行图像的信息特点,运用2G-R-B灰度变换加大图像类间距离,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分割作物行与背景图像,采用5像素×1像素结构元素图像膨胀法对作物行形态进行修正并缩小或消除作物行和背景中的孔洞,采用中间线检测准定位基准线图像处理方法提取代表作物行走向的准定位基准线,采用Hough变换得到真正的定位基准线及其参数。采用400像素×300像素的白菜作物行图像进行实验,经本方法进行图像处理后,得到每条作物行单一的最能反映作物行走向的准定位基准线,再经Hough变换得到清晰、准确的定位基准线。所得到的定位基准线很好地代表了作物行走向,表明本方法能够得到较好的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72.
20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私法公法化"的现象。商法的边界出现了模糊化的趋势,经济法发展起来,商法的地位进一步受到挑战。但在民商合一体制下,商法仍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部门,它既区别于民法又区别于经济法。  相似文献   
73.
水稻氮素供需差与不同叶位叶片氮转运和衰老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采用去穗和疏花方法调节稻穗氮需求量 ,研究了水稻氮素供需差 (NSDB)对不同叶位叶片氮转运和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NSDB <0的条件下 (对照 ) ,植株上部 4张叶输出氮素 ,叶片正常衰老 ;随NSDB提高 ,顶部叶片尤其是顶 4叶的氮素输出显著减少 ,叶片MDA含量下降 ,SOD和CAT酶活力提高 ,上位叶与下位叶之间的叶色差缩小 ;当NSDB >0以后 (去穗 ) ,上部 4叶的氮积累量不仅未减少 ,相反还有显著的增加 ,叶片的衰老进程被延缓。研究证实顶 4叶叶色受氮素供需差的影响最大 ,当土壤供氮不能满足库需氮时 ,顶 4叶叶色浅于顶 3叶  相似文献   
74.
Adequate K, Mg and Ca supply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well-structured and functional cell walls and membranes in fruit, and insufficient levels or imbalances of these minerals are known to be involved in various postharvest disorders. Microclimatic variation exists in the ‘Nules Clementine’ mandarin tree canopy and results in lower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levels and temperature as well as a higher humidity inside the tree canopy. The aim of this experiment was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this variation in microclimate on accumulation patterns of K, Ca and Mg in the flavedo of the fruit rind during stages II and III of fruit development. Fruit mass, dimensions, rind colour development and mineral composition of the flavedo were measured to describe the condition of fruit borne on the outside and inside of the tree's canopy. The data revealed that canopy position influenced mineral nutrient accumulation patterns in the flavedo. Outside fruit flavedo accumula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Ca and Mg in all three seasons (2005–2007). In contrast, inside fruit flavedo (shaded fruit) accumula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K compared with outside fruit flavedo. The accumulation of K and Ca differed from that of kiwifruit and apple in that Ca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and K decreased towards maturit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xylem, as in citrus leaves, is the main vasculature supply conduit to the citrus fruit flavedo for mineral nutrients. The reduction of transpiration potential by lower temperatures and higher humidity inside the canopy c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reduced accumulation of Ca and Mg. The high K concentration of inside fruit flavedo is suggested to be a stress response, due to the low light levels, to maintain osmotic potential in the shaded rind tissue, and this imbalance could possibly lead to a reduction in rind condition, which manifests through rind breakdown symptom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75.
科尔沁沙地半固定沙丘不同坡位土壤C,N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沙丘不同坡位土壤碳氮的分布特征,旨在探索沙丘不同坡位植被演替机制。[方法]选取高于5m的半固定沙丘,沿主要风向于坡底、坡中、坡顶和背风坡设置样点,对土壤容重、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土壤总氮含量进行测定,并计算碳氮比、碳氮密度和碳氮储量。[结果](1)不同坡位土壤碳含量均随深度增加显著降低,主要变异层发生在0—40cm层。不同坡位土壤碳含量在30—40cm层和60—100cm层存在差异。(2)氮含量与容重在不同坡位和不同深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性,碳氮比在坡底和坡顶存在显著的垂直差异性,背风坡60—100cm层土壤碳氮比显著高于其它坡位。(3)各坡位土壤碳密度随深度增加显著下降。30—40cm层土壤碳密度存在显著的坡位差异,而土壤氮密度的垂直差异和坡位间差异均不显著。(4)半固定沙丘土壤碳氮储量分别为716.89和94.14kg/m2,不同坡位差异性不显著;碳储量的构成在4种坡位差异较大,而各坡位不同深度土壤氮储量对总储量的贡献差异较小。[结论]科尔沁沙地半固定沙丘土壤碳氮含量与密度不同坡位的差异较小,同时各坡位的碳氮均存在显著的垂直差异性,尤其在30—40cm层,变异程度较大,这可能与该层植物根系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76.
坡位对小叶杨人工林生长及土壤养分空间差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择毛乌素地区东北部梁地上3种类型的小叶杨人工林,研究了坡位对其生长和土壤养分空间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上,坡位对小叶杨和沙柳的生长均有显著影响。小叶杨人工林植被生长均表现为:坡底>坡顶≥坡中,小叶杨和柠条的混交林比其他两个林型生长好。小叶杨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坡底部位多数土层中含量较高,在0.57%~1.09%之间,坡中和坡顶部位含量较小,分别在0.36%~1.07%和0.32%~0.82%之间,这与植被生长较好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坡位均呈波动式减少的趋势,0~10 cm土层中含量均最大,在0.63%~1.09%之间。坡中部位各土层中的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含量较高,分别在18.82~66.63 m g/kg,24.07~90.06 m g/kg和51.94~190.24 m g/kg,这与坡中植被生长较差有关;而坡底和坡顶较小,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在不同坡位垂直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另外,小叶杨和柠条混交林的土壤平均养分含量均较高,土壤有机质0.81%,速效N 33.84 m g/kg,速效P 49.03 m g/kg,速效K 104.14 m g/kg。  相似文献   
77.
以19年微肥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长期施用微肥条件下冬小麦土壤Cu、Zn、Mn、Fe含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微肥能增加土壤耕层相应微量元素含量,施铜肥的土壤耕层有效Cu含量增加5倍以上;施锌肥的土壤耕层有效Zn含量增加3.58倍。从剖面变化看,不同处理土壤有效Cu的变化趋势一致,且耕层以下各土层有效Cu含量低于耕层,土壤有效Zn的变化趋势与之相似;土壤有效Mn在80cm土层含量较高,80cm以上以及下面的土层中Mn含量明显低于80cm土层,在土壤剖面上有效Mn存在淋溶和累积现象。施用不同微肥对土壤有效Fe含量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78.
胡霞  李宗超  刘勇  孙贞婷  吕艳丽 《土壤》2016,48(1):180-185
以青海湖流域的高寒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对该高寒草甸的坡上、坡中和坡下土壤分别取原状土柱进行CT扫描,利用Fiji软件分析土壤大孔隙结构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坡位对土壤的大孔隙结构有较大影响,坡上土壤的大孔隙数量、大孔隙度和大孔隙等效直径均大于坡中土壤,坡中土壤的大孔隙参数大于坡下土壤,坡上土壤的平均大孔隙度是坡中和坡下土壤的15.5和46.5倍。坡上土壤的大孔隙主要分布在150~400 mm土层深度,而坡中土壤的大孔隙主要分布在0~150 mm深度,坡下土壤的大孔隙主要在0~200 mm深度分布。坡上和坡中土壤的大孔隙形成主要是在土壤团聚体的作用下形成,植物根系在坡下土壤的大孔隙形成中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9.
田间试验和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硼含量≤0.33mg·kg-1的缺硼土壤上栽培油菜,底施硼肥较叶面喷硼的增产效果好,一般亩施硼砂0.4—0.5kg能满足油菜丰产对硼的需要,但需年年施硼.油菜底施硼肥可节省人工,投资少,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80.
以2个芍药品种大富贵与红艳争辉为材料,测定了芍药蕾期不同叶位叶面积、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Pn)。结果表明,现蕾初期叶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基部、中部、顶部,至现蕾末期,以中部叶面积最大;不同叶位的叶面积随着花蕾的发育不断增大,现蕾30 d叶面积达到最大,约为现蕾初期的3倍;不同叶位叶片的SPAD值在蕾后10 d迅速增大,之后增加幅度降低,大富贵高于红艳争辉;现蕾初期叶位越高,SPAD值越低;不同叶位叶片的Pn值随着生长发育均呈直线上升趋势,蕾后30 d的Pn值约为现蕾初期的3倍,大富贵的Pn值高于红艳争辉,不同叶位叶片的Pn值与SPAD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