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264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480篇
畜牧兽医   65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用兴国红鲤原种(父本)作异源精核诱导营天然雌核发育的普安银鲫A型(母本),异精雌核发育普安银鲫子代,投放2.3 g/尾的鱼种,经105 d饲养。结果:出池规格达69.5 g/尾,日增重0.64 g/尾,比普通鲫提高0.27 g/尾;群体增重倍数24.3倍,较对照池提高11.62倍;成活率85.04%,比对照组提高6.54个百分点。异精雌核发育子代在生长速度和抗病性方面较土著鲫显示出显著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22.
喹乙醇在鲤鱼体内的积累与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8个不同喹乙醇剂量(0、50、100、200、400、800、1600、3200mg/kg)的饵料和6个不同喹乙醇剂量(0、200、400、800、1600、3200mg/kg)的饵料对鲤鱼Crprinus carpio L进行2批饲养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并分析了不同剂量和摄食时间(实验1)、不同剂量和停药时间(实验2)鲤鱼组织中药物的积累和残留。结果表明,各种组织中喹乙醇的蓄积量随时间的延长和给药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不同组织对会喹醇的蓄积能力不同。其中以肝脏为最大,肌肉为最小。组织喹乙醇的消除速度,以肌肉的为最慢。肾脏为最快。在所有给药组中,喹乙醇在组织中的残留水平可在停药6d后降低到检测限以下,说明其消除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23.
使用水平式淀粉凝胶电泳法,对采自天津地区的州河鲤、建鲤和框鳞镜鲤3个群体进行了AAT、α-GPD、GPI、IDH、MDH和PGM共6种同工酶以及肌浆蛋白(PROT)的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在检测出的12个基因座位中,州河鲤群体中存在变异的是α-GPD*、GPI*、MDH-2*、PGM*、PROT*,建鲤群体中存在变异的是α-GPD*、GPI*和PGM*,框鳞镜鲤群体中存在变异是α-GPD*、GPI*、PGM*和PROT*;州河鲤、建鲤、框鳞镜鲤的多态基因座位比例(P0.99)分别为41.67%、25.00%和33.33%,平均杂合度预期值(He)分别为0.0449、0.0749、0.0518;PGM*可以作为区分3个群体的标记基因座位,州河鲤群体中*c/c基因型占85.71%,建鲤群体中*b/c基因型占65.71%,框鳞镜鲤群体中*b/b基因型占56.67%。  相似文献   
24.
为探明虎杖对鱼类损伤肝细胞是否具有修复作用,分离建鲤肝细胞,设6个试验组:I组(空白对照组);II组(CCl4模型组);III组(800 μg/mL虎杖提取物对照组);IV组(造模前200、400、800 μg/mL虎杖提取物处理组);V组(造模后200、400、800 μg/mL虎杖提取物处理组);VI组(造模前、后200、400、800 μg/mL虎杖提取物处理组)。各组细胞经处理后继续培养12 h,收集肝细胞培养液,检测上清培养液中丙氨酸转氨酶(GPT)、天冬氨酸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肝细胞的存活率。结果表明:III组肝细胞培养液中GOT、GPT、LDH、SOD、MDA值及细胞存活率与I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说明800 μg/mL虎杖提取物没有细胞毒性,可用于后续试验;与II组相比,IV组中800 μg/mL虎杖提取物处理组的效果优于其他2个浓度组,可以极显著降低培养液中GOT值(P<0.01),显著降低培养液中GPT、LDH值(P<0.05),显著提高肝细胞的存活率(P<0.05),而MDA含量和S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I组相比,V组中400 μg/mL虎杖提取物效果优于其他2个浓度组,可以极显著降低培养液中GOT值(P<0.01),显著降低培养液中LDH值(P<0.05),显著提高肝细胞的存活率(P<0.05),但GPT值、MDA含量、SO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I组相比,VI组中800 μg/mL虎杖提取物效果优于其他2个浓度组,能极显著降低培养液中GOT、GPT、LDH在肝细胞中的释放(P<0.01),显著降低培养液中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肝细胞的存活率(P<0.05)。综合以上结果,以VI组中800 μg/mL的虎杖提取物效果最好,能有效抑制CCl4所造成的肝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5.
建鲤自交及与黄河鲤正反杂交子代的生长比较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建鲤、黄河鲤为亲本,建立了建鲤自交JL(建鲤♀×建鲤♂)、正交JH(建鲤♀×黄河鲤♂)、反交HJ(黄河鲤♀×建鲤♂)3个试验组合,PIT标记后在养殖157、398、598 d时测定生长参数.结果表明:(1)157、398 d时增重率均为HJ>JH>JL,HJ与JL差异显著(P<0.05);598 d时JL>JH>HJ,子代差异不显著(P>0.05).(2)体长、体重的变异系数在157、398 d 时HJ>JH>JL,598 d 时JL>HJ>JH.体长的变异系数小于体重的变异系数.(3)肥满度随养殖时间增加而增长,JL的肥满度最高并与JH、HJ差异显著;(4)雌、雄鱼生长差异显著,雌鱼生长始终快于JL;雄鱼仅在157 d时有优势,398、598 d时杂种优势衰退.(5)在对体重的决定系数上,398 d时子代均以体长的决定系数占主导;598 d时HJ(♀)、JL(♀)中体高的决定系数占主导,JL(♂)、HJ(♂)、JH(♀)中体长的决定系数占主导,JH(♂)中体长、体高对体重的决定系数差异很小.(6)养殖时间对体重的差异显著性、绝对增重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体长、绝对增长率、特定生长率、体重变异系数、生长指标及肥满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鱼的不同交配组合和不同性别对上述生长参数均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6.
为了分析饲料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水平对黄河鲤幼鱼生长性能和生长相关基因的影响,实验以鱼油和混合植物油(花生油和紫苏籽油)为脂肪源配制5组等氮等能饲料。对照组(T1)以鱼油为唯一脂肪源,18:3 n-3/18:2 n-6为0.97,第二组(T2)以花生油为唯一脂肪源,18:3 n-3/18:2 n-6为0.02,其他3组实验饲料以花生油和紫苏籽油为脂肪源,且n-3/n-6比值分别为0.46(T3)、1.09(T4)和1.53(T5)。10周养殖实验结束后,分析各组鱼体的生长性能、血清中生长激素(GH)含量及不同部位肌肉中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3/n-6对鱼体的脏体比(VSI)、饲料系数(FCR)、摄食率(FI)无显著影响,增重率(WGR)随n-3/n-6比值的增加先升后降,n-3/n-6比值等于1.09时,WGR达到峰值,为218.53%±24.32%。T2组血清GH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随着n-3/n-6比值增大GH含量逐渐降低。背部肌肉中生长相关基因gh、ghr、igf-1和myod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igf-1r为先降后升,mstn无显著差异。红肌中gh、myod含量逐渐降低,ghr、mstn不存在显著差异,igf-1与背部肌肉相似,先升后降,igf-1r先降后升。腹部肌肉中gh、ghr和igf-1表达情况与背部肌肉一致,igf-1r和myod的表达不存在显著差异。T2组和T4组背部肌肉肌纤维数目存在显著差异,且T4组肌纤维较T2组粗。研究表明,n-3/n-6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鱼体的WGR,且不同比例的n-3/n-6水平会影响血清GH的含量,不同部位肌肉组织中GH/IGF轴生长相关基因的水平也受饲料中n-3/n-6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为探讨氧化应激对鲤抗氧化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本实验以H_2O_2作为活性氧自由基(ROS),将鲤暴露于不同浓度的H_2O_2(0、0.25、0.50和1.00 mmol/L)中,诱导鲤产生氧化应激反应。连续暴露7 d后,采集鲤血液和肝组织,以检测相关生化指标以及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0 mmol/L)相比,随着H_2O_2浓度的升高,血清葡萄糖(GLU)、皮质醇(cortisol)和乳酸(LA)含量显著升高;而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仅在1.00 mmol/L H_2O_2处理组中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氧化应激参数显示,与空白对照组(0 mmol/L)相比,0.50和1.00 mmol/L H2O2处理显著降低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而提高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在肝脏组织中,1.00 mmol/L H_2O_2处理显著降低了GSH含量,促进了MDA生成。基因表达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0 mmol/L H2O2处理组显著上调了肝脏组织中cyp1a表达,而下调了cyp1b表达;同时0.50和1.00 mmol/L H2O2处理显著上调了hsp70、hsp90、c3、c-lyz和hep的表达。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暴露可诱导鲤产生明显应激反应和脂质过氧化,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并激发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28.
为从蛋白质水平研究细胞因子在鲤体内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合成变化,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克隆TNF-α、IL-1β、IL-6、IL-12、IL-10和TGF-β基因含有部分抗原决定簇的片段,引入双酶切位点Bam HⅠ和HindⅢ后连接至p ET-32a/21a,构建相应的表达载体,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ELISA检测抗体效价,并以此作为实验工具,检测经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鲤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变化。结果显示,基因TNF-α、IL-1β、IL-6、IL-12、IL-10和TGF-β融合蛋白分子量分别约为31.8、31.7、35.3、32.5、18.0和33.6 ku;抗体效价达到2.4×106;在病原菌感染后的不同阶段,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12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TGF-β呈现出不同的合成变化。研究表明,制备的抗体具有较高的效价、亲和力和特异性,可用于鲤细胞因子的定量研究,该抗体的获得为鲤免疫应答与细胞因子合成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获取的鲤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12、IL-10和TGF-β的抗体亦可用于其他鱼类细胞因子蛋白质水平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29.
福瑞鲤2号不同生长速率个体肌肉组织转录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通过选育获得优良生长性状的遗传分子机制 目前尚不清楚.实验分析比较了 2种不同生长速率福瑞鲤2号肌肉组织的转录组文库.组装后共获得3 92 23 8条测序序列(contigs).其中可比对上斑马鱼、弓斑东方鲀、青鳉、三刺鱼、尼罗罗非鱼和松浦镜鲤的蛋白序列的比例为56.01%~77.71%.2种不同生长速率福瑞鲤2号...  相似文献   
30.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teraction of dietary medium-chain fatty acids (MCFA) and phospholipids (PL) on survival, growth and lipid metabolism in common carp larvae. Nine diets based on casein and dextrin and with a variable lipid part were tested in triplicate for 22 days post first feeding. The 3×3 design consisted of three triacylglycerols (3% of diet) combined with three different lipid supplements. Tested triacylglycerols were triolein (TOL), tricaprylin (TC8) and tricaproin (TC6), and lipid supplements were 2% soybean oil (low-fat diets without PL), 2% soybean lecithin (low-fat diets with 2% PL) or both 2% soybean lecithin and 6% TOL (high-fat diets with 2% PL).

In the first step, both TC6 and TC8 resulted in improved survival and growth rates compared to TOL, irrespective of the PL supply. In the second step, TC8 decreased survival and growth rates, where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C6 and TOL became less. Histological signs of impaired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neutral lipids were evidenced in larvae fed TOL without PL and also in high-fat diets with 2% PL. The latter diets also resulted in poorer growth rates compared to low-fat diets with 2% P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quantitative PL requirement of larvae increases as the dietary level of long-chain triacylglycerols increases. Larvae fed TC6 or TC8 showed enlarged liver and hepatocyte volume and a decreased level of body neutral lipids. Based on β-hydroxybutyrate (β-HBA) measurements in whole larvae, TC8 was found to be more ketogenic than TC6. TC6 and TC8 affected differently the fatty acid profile of larval body neutral lipids. TC6 did not induce the appearance of MCFA, whereas TC8 feeding resulted in a low level of 8:0 and relatively high levels of 10:0 (3.8% of total fatty acids). Neither 8:0 nor 10:0 were found in larval polar lipids.

This study confirmed the essentiality of PL in common carp larval diets and underlines differences in the utilization of TC6 and TC8, which both initially stimulate growth during the first week, but only temporarily in the case of TC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