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0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林业   170篇
农学   184篇
基础科学   11篇
  63篇
综合类   880篇
农作物   410篇
水产渔业   210篇
畜牧兽医   142篇
园艺   69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国产鳗鲡饲料中蛋白质与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8家饲料厂生产的10种鳗鱼配合饲料中的粗蛋白(CP)和必需氨基酸(EAA)进行了测定。结果为每100g鳗料中CP和EAA的含量(%)成鳗料分别为(46.70±1.67)、(20.30±0.69),幼鳗料分别为(47.17±1.01)、(20.47±0.47),仔鳗料分别为(51.10±0.19)、(22.24±0.00)。方差分析表明,国产成鳗、幼鳗和仔鳗料中CP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而EA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并且对国产鳗鱼饲料测定结果与有关指标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揭示枇杷LTR类反转录转子座RT序列在枇杷基因组中的异质性,为枇杷转座子进化和多样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普通枇杷野生种质的叶片为材料,通过简并引物从枇杷基因组中扩增得到Ty1-copia和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序列,并对其序列变化特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最终获得38条Ty1-copia类RT序列和24条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RT序列。其中Ty1-copia类反转录转座子RT序列的长度为257~266 bp,序列相似率为22.6%~97.6%,聚类结果显示,其核苷酸序列存在Maxium、TAR和Angela 3个支系。将核酸序列翻译为氨基酸后,有4条序列发生移码突变,12条序列发生终止密码子突变。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RT序列的长度为429~438 bp,序列相似率为48.1%~99.3%,聚类结果显示,其核苷酸序列存在Tat和Reina2个支系。将核酸序列翻译为氨基酸后,有3条序列发生移码突变,7条序列发生终止密码子突变。对序列同义突变率与非同义突变率的分析结果显示,枇杷Ty1-copia和Ty3-gypsy类RT序列dN/dS均小于1。与其他植物反转录转座RT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枇杷、梅、苹果、李可能具有共同起源。【结论】所获得的枇杷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异质性,序列在进化过程中受到纯化选择的作用。对不同物种反转录转座RT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反转录转座子在枇杷和其他物种间可能存在横向传递。  相似文献   
993.
傅强  徐彦花  张巨明  刘天增 《草业科学》2021,38(8):1477-1486
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大斑病是一种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草坪病害,在兰引Ⅲ号结缕草上危害严重。为了探究杀菌剂对大斑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选用‘扮绿’(156 g·L?1丙环唑)、‘绘绿’(50%嘧菌酯)、‘赛达’(0.31%嘧菌酯+ 0.75%丙环唑)、‘卉乐’(12%咯菌腈) 4种杀菌剂,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R. solani ZS-1和R. solani ZW54菌落生长的抑制能力。测试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立枯丝核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杀菌剂‘绘绿’对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值小于1 mg·L?1。在结缕草上喷施杀菌剂‘绘绿’和‘扮绿’,然后接种立枯丝核菌R. solani ZS-1和R. solani ZW54,观察大斑病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植株的生理影响。与喷施无菌水的对照相比,喷施杀菌剂后结缕草的大斑病发病率显著降低(P < 0.05)。杀菌剂处理后,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几丁质酶活性、β-1, 3-葡聚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P < 0.05),而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P < 0.05)。从立枯丝核菌的耐药性来看,菌株R. solani ZS-1对杀菌剂的耐受性明显高于菌株R. solani ZW54。综合杀菌剂处理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率和结缕草生理影响来看,杀菌剂‘绘绿’对大斑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在43%以上。本研究结果可为结缕草大斑病的防治提供指导,为提高草坪观赏价值和使用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4.
Abstract – Yellow‐phase Japanese eels (Anguilla japonica)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Hamana Lake system, Japan, from 2003 to 2004 to understand how their demographic attributes vary within the lake system. A total of 779 yellow eels were collected during sampling in two inlet rivers and two brackish/saltwater lakes within the lake system. Female eels predominated, constituting 84% of the 75 sex‐determined eels in the river, and 50% of the 151 sex‐determined eels in the lakes. Total lengths (TL) of all eels examined ranged from 54.2 to 715.0 mm (mean = 320.4 ± 145.4 SD). In the inlet river, the TL of eels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 with the distance from the river mouth. The estimated relative abundances of eels ranged from 0 to 1.8 eels·m?2 effort (mean: 0.3 ± 0.41) in the river and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istance from the river mouth. This suggested that larger eels might tend to be distributed at lower abundances in upstream reaches of the river. Mean age of yellow eels determined by their otolith annuli was younger in the lake (N = 117, 3.3 ± 1.4 years) than in the river (N = 214, 4.3 ± 1.7 years). Growth rate was higher in the lake than in the river at age 1–2 years (131.9 and 104.4 mm·year?1,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although Japanese eels can adapt to various types of environmen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an occur in population structures and growth patterns among habitats.  相似文献   
995.
介绍了山西北部地区金银花的育苗、整形修剪、采收加工技术,旨在为发展生态经济灌木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从C418的育成看北方杂交粳稻“水涨船高”形势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北方杂交粳稻在80 年代以来的发展中,呈现与常规稻相互竞争、相互取代、相互促进的发展形势。以1997~1998 年2 a 区试结果为依据,分析了C418 恢复系育成对形成北方杂交粳稻“水涨船高”形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优质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徐优201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优201(徐9320A×徐恢201)是一个优质高产杂交中粳新组合。2003—2004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粳区试和生产试验,2 a区试平均比对照9优138增产6.44%,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13.94%。大面积种植产量在9.50 t/hm2左右。米质理化指标达国标3级优质稻谷标准。该组合还表现株型优良,长势繁茂,穗大粒多,灌浆速度快,结实率高,抗病抗倒性强,高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998.
我国食用粳米生产加工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评述了中国粳米生产加工现状、存在问题,展望了中国粳米的发展前景,提出了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更新观念,提高质量;加强研发,综合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9.
口服抗原疫苗预防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观察口服可溶性血吸虫成虫抗原疫苗预防小鼠日本血吸虫病的效果,本试验应用生物可降解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作为载体[1,2],运用单凝聚法[4]制成粒径500~1500μm的可溶性血吸虫成虫抗原微囊,胃饲ICR小鼠,经3次免疫后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4周后剖杀小鼠。结果,试验组获得43.23%(P<0.05)减虫率和41.18%(P>0.05)减雌率。血吸虫抗原微囊体外释放试验表明,在0.01MolpH7.2PBS中微囊4h后即开始释放抗原,至第7天时抗原释放结束,累积释放抗原95.87%。  相似文献   
1000.
 将优质米新品种滇粳优1号种植在海拔1 532~2 109 m范围内的18个试点,通过分析稻米外观品质、碾磨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初步得出如下结论:海拔高度对滇粳优1号外观品质、整精米率和食味品质影响较大;海拔与滇粳优1号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的相关显著,与其余品质性状的相关均不显著。最适滇粳优1号种植的海拔高度为1 700~2 000 m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