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8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264篇
林业   170篇
农学   184篇
基础科学   11篇
  63篇
综合类   880篇
农作物   409篇
水产渔业   210篇
畜牧兽医   142篇
园艺   69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1.
日本鳗鲡胶原蛋白和小清蛋白的过敏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日本鳗鲡皮与肌肉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碱溶、酸溶、盐析、冻干等方法纯化得到胶原蛋白,采用加热、饱和硫酸铵分级盐析、DEAE-Sepharose阴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纯化得到两种亚型的小清蛋白(PV-Ⅰ和PV-Ⅱ),纯化的目标蛋白经动物特异性抗体的免疫印迹实验确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纯化的胶原蛋白和小清蛋白分别与鱼类过敏患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且二者之间无免疫交叉反应。体外模拟胃液消化实验和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胶原蛋白和小清蛋白均具有较高的消化稳定性。结果提示,日本鳗胶原蛋白和小清蛋白具有较高的消化稳定性和免疫原性,二者可引发不同患者的IgE介导特异性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212.
日本鳗鲡腐皮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从患腐皮病的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体表溃烂处分离到1株病原菌(322A),对其进行了人工感染实验和生理生化分析,测定了该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促旋酶(gyrase)B亚单位gyrB基因序列,并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感染实验证实菌株322A具有致病性;生理生化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sp.);16S rRNA基因分析显示,该菌株与气单胞菌属细菌的同源性均在99%~100%,构建的系统树显示,菌株322A与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FJ462702))亲缘关系最近;gyrB基因分析表明,该菌株与A.hydrophila种内序列的相似性为96%~98%,种间序列的相似性为94%~95%,构建的系统树结果显示,该菌株与A.hydrophila(FJ608553、FJ608552、AF208259)聚为一个分支。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菌株322A可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  相似文献   
213.
以精子存活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两步降温法研究了稀释剂、抗冻保护剂和预冷时间对日本蟳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采用稀释剂II、15%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抗冻保护剂的保存效果最佳。在液氮中保存24 h后,精子存活率可达83.76%,保存一年后可达73.81%。精液的第一次预冷时间以25 min为宜。  相似文献   
214.
用副溶血弧菌悬液和生理盐水(对照)注射感染日本蟳,研究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注射副溶血性弧菌悬液组12、24、48 h后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48 h达到最高;122、4 h CAT活性增加明显,24 h达最高;AKP活性5、12、24 h均有增加,高于对照组,24 h最高;ACP活性12 h开始上升,24 h达最高。在人工感染副溶血性弧菌48 h内,日本蟳体内的免疫因子发生明显的变化,血清中SOD、ACP、AKP、CAT活性在不同时间段均有显著升高趋势,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15.
通过实验室可控条件,以桑沟湾(Sanggou Bay)养殖海带(Sacharina japonica)为研究对象,探讨养殖海带碎屑降解过程中营养盐释放速率及对底质、溶解氧的影响.实验设置2个底质条件(加底泥,无底泥)、2个溶氧条件(好氧,厌氧),各处理组设3个平行,实验持续27 d.结果显示,(1)加入底泥,可以促进海带碎屑的降解.实验结束时,加入底泥组无机氮(DIN)、总氮(TN)、活性磷酸盐(DIP)、总磷(TP)的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1.234、1.802、0.028、0.033 μmo1/(g.d),显著高于未加底泥组的0.039、1.476、0.005、0.010 μmo1/(g·d).而未加底泥组的可溶性有机氮(DON)释放速率为1.437 μmo1/(g·d),显著高于底泥组的0.568 μmo1/(g.d).(2)厌氧条件有利于海带碎屑中P的降解释放,释放的TP中以可溶性有机磷(DOP)为主.TP、DIP、DOP的降解速率显著高于非厌氧条件.但是,厌氧条件下无机氮释放速率为0.097 μmo1/(g·d),仅为好氧条件下无机氮的8%,而总氮为好氧条件下的71%.(3)底泥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水体的N:P,达到207.83±301.37,厌氧状态使水体N:P降低到9.38±6.55,都较大的偏离对照组的16.82±1.26,远远偏离经典Redfield值(16∶1).整个实验说明养殖海带降解过程受底质、溶氧条件影响,同时,大量海带碎屑腐烂降解,将会对养殖系统的营养盐浓度及结构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16.
忍冬花蕾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ODS)柱层析,从忍冬花蕾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对照及波谱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环烯醚萜苷类:马钱子素(1), 獐牙菜苷(2),7-epi-vogeloside (3),7-epi-loganin(4),secoxyloganin(5);有机酸类:咖啡酸(6),对 -羟基苯甲酸(7);植物甾醇类: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化合物4、5、6、7为首次从忍冬花蕾中分离得到.经初步药理实验,发现化合物1、4、5具有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217.
不同温度对九孔鲍能量收支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摸拟自然条件下,设定5个温度梯度(15、19、23、27、3lac)进行了室内水族箱养殖,结果表明,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rtesxa)的生长能和代谢能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高于此温度时则相反,呈负相关关系。在温度为27℃时,九孔鲍的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达到最大值。九孔鲍在各温度下的能量收支方程为:15℃:100(C)=18.05(F)+8.00(U)+7.91(M)+39.60(R)+7.14(Psh)+9.36(Pg)+9.94 19℃:100(C)=19.89(F)+12.24(U)+7.97(M)+33.74(R)+6.62(Psh)+9.54(Pg)+10.01 23℃:100(C)=17.43(F)+12.93(U)+7.04(M)+33.79(R)+6.20(Psh)+10.25(Pg)+12.37 27℃:100(C)=15.56(F)+11.03(U)+7.05(M)+28.53(R)+13.67(Psh)+16.12(Pg)+8.03 31℃:100(C)=18.82(F)+13.87(U)+12.52(M)+38.44(R)+12.35(Psh)+13.62(Pg)-9.62从能量收支方程中看出,只有小部分能量用于生长壳,一部分能量用于生长软体肉能,绝大部分能量用于代谢,还有一小部分能量用于排泄、排粪和分泌粘液。  相似文献   
218.
为分析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经过多次注射鲤鱼脑垂体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后,血清及性腺组织中性类固醇激素的含量及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UPLC-MS/MS)对血清内6种类固醇激素[睾酮(Testosterone,T)、17α-羟基孕酮(17α-hydroxyprogesterone,17α-OHP)、17α,20β-二羟基-4-孕烯-3-酮(17α,20β-dihydroxy-4-pregnen-3-one,DHP)、雌酮(estrone,E_1)、雌二醇(estradiol-17β,E_2)、雌三醇(estriol,E_3)]以及性腺中4种类固醇激素(T、DHP、E_2、E_3)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血清及性腺组织样品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6.9%~98%、75.6%~88.1%;方法检出限(S/N10)分别为0.1 ng/g、0.1 ng/m L。对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日本鳗鲡性腺发育,实验组日本鳗鲡血清及性腺中类固醇激素的含量呈逐步增加的趋势,其中,实验组日本鳗鲡血清中除E_3(难产时含量最高)外,其他5种类固醇激素均在产卵时含量最高;实验组日本鳗鲡性腺内E_2及DHP在难产时含量最高。对照组日本鳗鲡血清内E_1、E_3以及性腺内E_2、E_3在整个实验周期均未检测到。应用本方法对日本鳗鲡血清及性腺内类固醇激素进行定量分析,具有灵敏、高回收率、准确、稳定等特点,研究结果不仅对日本鳗鲡性腺发育过程中性类固醇激素的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更对其他硬骨鱼类性腺发育过程中体内激素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19.
赵威  王馨  王艳杰  李琳  李亚鸽 《草地学报》2018,26(4):846-852
试验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豫北、豫西和豫南3个地区的黄背草群落植被碳、氮密度进行了测定,并与气候、地形、土壤等生态因子进行了关联性分析,旨在明确黄背草(Themeda japonica)群落碳、氮密度在河南省不同区域的差异,以及导致这种空间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黄背草群落地上碳、氮密度空间分布整体呈“西高南北低”的特点,豫西地上碳密度约为豫北、豫南地区的1.5倍,豫西地上氮密度约为豫北、豫南地区的2倍。群落根系碳、氮密度则呈现“南高西低”格局,豫南根系碳密度分别是豫北和豫西的1.7倍和2.9倍,豫南根系氮密度分别是豫北和豫西的1.7倍和2.7倍。RDA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影响河南黄背草群落植被碳、氮密度空间分布的因素依次是土壤砾石比、海拔、温度、降水和群落盖度。上述结果对于明确不同环境条件下黄背草群落的生态功能差异及其驱动因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0.
喻会平 #  王召  #  龙贵云  杨洪 《植物保护》2018,44(4):105-109
为探究取食不同猎物对异色瓢虫实验种群动态的影响,本文利用生命表技术研究了桃蚜、豆蚜和豌豆修尾蚜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取食豌豆修尾蚜的整个成虫前期历时最长,为20.20d,雌虫寿命最短,为51.70d,单雌产卵量最低,为704.00粒;而取食豆蚜的成虫前期历时最短,为17.89d,雌虫寿命最长,为69.87d,单雌产卵量最高,为1 175.48粒;取食桃蚜的异色瓢虫各生物学参数与取食豆蚜的结果相类似。根据取食不同猎物异色瓢虫各发育阶段的存活率和成虫的繁殖力,组建了生殖力生命表,发现取食豌豆修尾蚜的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和周限增长率(λ)最低,分别为0.006、300.312和1.123;取食豆蚜和桃蚜的rm、R0和λ均高于取食豌豆修尾蚜的结果。综合试验结果和实际饲养情况,豆蚜可作为饲养异色瓢虫更适宜的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