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39篇 |
免费 | 106篇 |
国内免费 | 17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435篇 |
农学 | 130篇 |
基础科学 | 51篇 |
982篇 | |
综合类 | 664篇 |
农作物 | 143篇 |
水产渔业 | 82篇 |
畜牧兽医 | 99篇 |
园艺 | 112篇 |
植物保护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57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57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101篇 |
2015年 | 121篇 |
2014年 | 109篇 |
2013年 | 143篇 |
2012年 | 179篇 |
2011年 | 280篇 |
2010年 | 175篇 |
2009年 | 210篇 |
2008年 | 152篇 |
2007年 | 161篇 |
2006年 | 114篇 |
2005年 | 93篇 |
2004年 | 87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
以新苏2号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Xinsu No.2')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拔节、孕穗和灌浆期以固定比例追施尿素(0, 150, 300, 450, 600, 750 kg·hm-2),揭示不同氮(N)处理苏丹草碳氮代谢及种子产量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追施氮肥有效提高了碳氮代谢水平,随氮肥追施量增加,苏丹草叶片与茎秆中碳氮含量显著增高,施氮量大于600 kg·hm-2后,总糖和全氮含量均不同程度下降.整个生长期随施氮量增加,苏丹草茎叶碳氮比(C/N)呈逐渐减小趋势,且不追肥、施氮肥150 kg·hm-2与其它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 < 0.05).氮肥可有效增加种子千粒重、穗粒数,从而使苏丹草种子产量明显增加.然而,随施氮量增加产量增加幅度明显减小,施氮150与300 kg·hm-2产量增幅分别达23.7%和32.2%,而施氮750 kg·hm-2产量增幅仅为3.9%,追施氮肥600 kg·hm-2可获最大种子产量3815 kg·hm-2.综合碳氮积累、C/N及种子产量表现,试验条件下以追施氮肥600 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探讨黄河源区季节性湖泊湿地退化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以及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与不同环境因子的关系,本试验在黄河源区退化季节性湖泊湿地研究不同退化阶段植被特征、土壤养分变化和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在季节性湖泊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其对酯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最高,对单糖/糖苷/聚合物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随退化加重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对单糖/糖苷/聚合物类碳源和醇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改变是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随季节性湖泊湿地退化而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壤全氮含量和植被盖度对微生物单糖/糖苷/聚合物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和土壤微生物活性均有影响。该结果为黄河源区的季节性湖泊湿地退化监测和近自然修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生物炭对花岗岩砖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总碳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不同浓度生物炭处理进行海南花岗岩砖红壤的小区试验,研究生物炭对花岗岩砖红壤水稳性团聚体以及土壤总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8个月后,与对照相比,0.5%或1.0%生物炭处理的水稳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提高15.64%和10.80%;大于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增加98.75%和88.37%.1.0%生物炭处理下的3~5 mm,2~3 mm和0.5~1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总碳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32.24%,39.31%和306.36%;1.0%生物炭处理下>5 mm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的总碳分配比例比对照增加90.44%.综合分析认为,生物炭对改善花岗岩砖红壤团聚结构、增加土壤总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以青藏高原青海省海北州原生矮嵩草(Kobresia humil)草甸、原生灌丛草甸、退化矮嵩草草甸、退化灌丛草草甸、人工草地、农田地为研究对象,对各利用方式下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退化导致0~1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大,而对下层土壤容重没有明显影响,2种退化草地0~1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均大于10~20 cm土层,其中退化灌丛草甸与原生灌丛草甸之间差异显著(P<0.05),人工种植也导致表层土壤容重有升高的趋势,人工种草和开垦均导致0~20 cm土层土壤容重的变异消失.草地退化和开垦均导致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降低,草地退化还导致土壤 相似文献
16.
Carbon dioxide (CO2) laser keratectomy was compared to lamellar keratectomy (LK) and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PK) as a potential treatment option for equine corneal stromal abscessation. The medical records of 35 client owned horses undergoing surgical management of stromal abscessation were reviewed. Among those 17 underwent LK, 3 PK and 15 CO2 laser keratectomy. Healing of the stromal abscess was achieved in all treated eyes. Those horses undergoing CO2 laser keratectomy demonstrated few complications, and the time to healing and cosmetic outcome was comparable to those horses undergoing LK and PK. 相似文献
17.
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碳循环过程是生态学、地学、植物学和农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草地退化的概念、层次及退化现状,探讨了开垦、放牧、气候变化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对内蒙古地区草地退化的驱动作用,重点分析了草地退化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机制及退化草地恢复的固碳潜力,以期加深对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及恢复过程中碳循环动态变化的理解。本文提出了内蒙古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草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计划,以期为草地碳增汇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并为决策者合理调整草地利用和保护布局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保护草原 增强草原碳汇功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成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草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碳储量,草原生态系统碳收支对我国乃至世界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此,对国内外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研究进展、我国草原的退化问题及草原生态系统固碳技术措施与潜力进行了简要概述,提出了加强草原保护、增强草原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甘肃民勤绿洲-流沙过渡带植物群落光合和呼吸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甘肃省民勤绿洲选择典型的绿洲农田。流沙过渡带,研究了2种主要群落类型红柳群落和白刺群落的建群物种红柳(Tamarix ledeb)和白刺(Nitraia tongutorum)的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和水分利用特征,并比较了不同部位的土壤呼吸速率。虽然2种植物单位叶片干重的净光合速率相似,但是红柳植株和以它为建群种的红柳群落比白刺植株和白刺群落具有更高的净光合速率和土壤呼吸速率,因而也具有更大的碳素地球化学循环强度。在红柳群落到白刺群落直至流沙的荒漠化演替过程中,群落及整个区域的碳素循环和养分周转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循环强度和时空变异程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