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3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309篇
林业   300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62篇
  561篇
综合类   1255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486篇
畜牧兽医   108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6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1.
依据1992年和1993年4-5月收集的标本,分析保安湖乌鳢渔获体系结构和生长特征。年龄由Ⅰ-Ⅶ龄构成,Ⅰ-Ⅺ龄分别占渔获总尾数的12.37%,24.74%、41.24%和17.53%。Ⅴ-Ⅶ龄极少公占4.12%。优势体长为31-42cm;优势体重为350-950g。体长与体重关系为W=0.007991L^3.1602。VonBertalanffty生长方程为Lt=77.3(1-e^-0.1988  相似文献   
12.
太湖流域殷村港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及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12年8月沿殷村港共采集17个样点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其中的营养元素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殷村港沉积物中TN、TP和TOC含量均值分别为2.11、1.56、27.75 g·kg-1,沉积物中TOC与TN环境行为近似,说明TN的沉积与有机物的沉积相伴随;C/N及营养元素评价表明殷村港外源污染输入显著,有机氮污染严重;地累积指数评价显示殷村港Cu污染水平处于"中-强"污染等级,其次是Pb及Zn处于中度污染,Cr及Ni基本属于无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3.
李易珺    杨自辉      郭树江    王强强    王多泽    王飞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5):62-67
以石羊河流域下游青土湖干涸湖底人工梭梭林和白刺灌丛沙包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2种植物群落5种立地条件土壤粒径分布和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揭示了湖底2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粒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固沙植被0~10 cm土壤颗粒以细砂粒为主,没有粗砂粒,其中白刺灌丛沙包表层极细砂含量、土壤颗粒物分形维数较梭梭林和对照区高。2)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各粒级颗粒百分含量的关系差异较大,分形维数与黏粒、极细砂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细砂、中砂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但是与粉粒含量关系不显著。土壤颗粒分形维数越大,土壤所含的细粒物质越多。3)土壤分形维数D值、黏粒、粉粒含量与有机质(SOM)、全N(TN)呈正相关性,土壤颗粒物的分形维数越大、土壤黏粒、粉粒含量越高,则土壤有机质、全N含量越高。综合分析,固定白刺灌丛表层土壤沙化程度相对较低,其他类型风蚀严重,因此,应积极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开展生态修复防治风蚀和盐尘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越冬候鸟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态环境及越冬水禽是升金湖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其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对生态系统修复及越冬水禽数量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RDAS软件将1986、1990、1995、2000、2004、2008、2011及2015年共计8个年份冬季的TM影像数据解译划分为8种景观类型,用FRAGSTATS软件计算出各个年份的景观指标。根据升金湖湿地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选取10个指标,构建了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逻辑斯蒂增长曲线模式(Logisticgrowthmodel)对这些单项指标进行评价,然后运用层次分析(AHP)的方法确定各个单项因子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最后对1986到2015年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综合的评价分析。2015年升金湖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值为0.430,属于亚健康的状态,应及时加强升金湖湿地生态保护措施。通过1995年与2015年对比得知人口密度增长10%以上,人类干扰指数增长了6.685,人类的干扰压力是导致湿地功能下降的主要因素;从状态分析与响应分析可以看出升金湖湿地修复功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通过越冬候鸟数量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关系可以看出越冬侯鸟数量的变化是随着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状况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洪涝灾害是全球发生频繁、危害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国内不少学者开始对洪涝灾害进行研究,目前对于洞庭湖区洪涝灾害风险的研究较少.采用综合评价法建立模型对洞庭湖区烂泥湖水系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表明:新泉寺闸内水位和滞涝水面率的不同导致暴雨对烂泥湖水系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同时采取提高滞涝水面率和降低...  相似文献   
16.
艾比湖流域水资源变化与区域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艾比湖流域地处干旱的北疆地区,人类活动中最突出的建设水利设施和土地开发利用,加之全球变化的影响,改变了艾比湖及其水系原生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和水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综合研究流域内水资源变化成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开源和节流并举,保证生态用水量,调整产业结构,依靠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响应水资源变化,降低脆弱性,实现流域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湖泊沉积物中保存的枝角类微化石不仅能够重建湖泊枝角类的群落演替历史,还能反映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本文研究了龙感湖、武昌湖沉积物中枝角类微化石组成、密度垂直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干扰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在龙感湖和武昌湖沉积物中,分别鉴定出9种和12种枝角类卵鞍。龙感湖沉积物中的枝角类总卵鞍密度(LG1: 2.22 ind./(g·dw);LG2: 2.57 ind./(g·dw))高于武昌湖(1.63 ind./(g·dw),象鼻溞壳刺的平均密度(LG1: 360.53 ind./(g·dw);LG2: 558.26 ind./(g·dw))显著高于武昌湖(1.52 ind./(g·dw))。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武昌湖沉积物中枝角类的优势类群由裸腹溞属、尖额溞属种类向裸腹溞属、盘肠溞属种类转变。龙感湖在1950年前,枝角类卵鞍的优势种群为盘肠溞属种类;而1950以后,其优势类群由盘肠溞属、裸腹溞属种类向象鼻溞属种类转变。两个湖泊沉积物中枝角类卵鞍和象鼻溞壳刺密度的垂直变化与湖泊富养化过程和渔业养殖历史相一致。结果表明,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影响了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中枝角类微化石的组成和密度变化。  相似文献   
18.
对内蒙古呼伦湖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呼伦湖秀丽白虾鲜样水分含量为76.74%,蛋白质含量为18.84%,脂肪含量为1.95%,总糖含量为1.30%,灰分含量为1.18%。氨基酸(AA)总量为16.25%,其中必需氨基酸(EAA)总量为7.33%,鲜味氨基酸(FTAA)总量为5.76%。呼伦湖秀丽白虾肌肉中共有25种脂肪酸(FA),其中EPA和DHA的含量均比较高,分别为15.66%和7.79%。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SFA)为27.1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为30.7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36.49%。脂类分析结果显示甘油二酯(DG)、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胆固醇(Cho)和磷脂(PL)占总脂的比例分别为12.65%、3.51%、28.47%、0.18%和55.19%。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宁夏沙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状况,于2013年春季、夏季、秋季调查沙湖8个采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评价沙湖水质状况。结果表明:3个季节在沙湖共采集了17种大型底栖动物,隶属6科,主要由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组成,且随季节与空间变化显著;沙湖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类群为水生昆虫幼虫;大型底栖动物生物指数较低,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91和0.51;依据多样性指数和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分布对沙湖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沙湖水域属重度污染,夏季沙湖污染最严重,秋季沙湖受污染状况略好于春季。  相似文献   
20.
2007年6月-2008年4月对南太湖近岸水域进行了4次生态环境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叶绿素a含量(Chl.a)与总氮(TN)、总磷(TP)浓度及氮磷比(N/P)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太湖水体中Chl.a含量与TN浓度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在蓝藻水华大范围爆发的2007年6月和2008年4月2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2007年10月和2008年1月2者无显著性关系;Chl.a含量与TP浓度在4次调查中皆无显著相关关系;岭回归分析显示,N/P 10~25是南太湖水体中附着藻类的最佳生长范围,此时总氮、总磷浓度及氮磷比与Chl.a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4者的多元回归关系为Chl.a=-0.0012+0.0064 TN+0.0215 TP+0.0005N/P(R=0.543,P〈0.023)。总体来说,南太湖水体中的总氮、总磷浓度及氮磷比皆在藻类生长的适宜范围内,氮磷浓度处于较高水平,已经不是藻类生长的限制因素,在不同水温、光照等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加上本水域复杂的水文和季风共同影响下形成了蓝藻水华爆发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