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4篇
  免费   473篇
  国内免费   341篇
林业   309篇
农学   492篇
基础科学   13篇
  444篇
综合类   2446篇
农作物   450篇
水产渔业   474篇
畜牧兽医   614篇
园艺   172篇
植物保护   145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97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338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431篇
  2010年   351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293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3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6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一株引起坛紫菜绿斑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韩晓娟  茅云翔  李杰  李贵阳  李晨  刘莉  莫照兰 《水产学报》2015,39(11):1721-1729
为了明确引起坛紫菜绿斑病的病原,对2012年发生在福建省莆田养殖海区坛紫菜叶状体绿斑病开展了病原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利用2216E海水培养基平板,从患病藻体分离得到一株优势细菌X5;在实验室条件下将X5进行回接感染实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坛紫菜叶状体发生组织病理变化,出现绿斑病症状:感染初期出现黄绿色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出现空洞,最后导致紫菜叶片流失;用浓度为104~108 cfu/mL的X5感染坛紫菜时,在7 d内引起紫菜出现10%~100%病斑面积,这些结果表明X5为坛紫菜绿斑病的病原。利用生理生化和多基因序列分析方法对X5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大小为0.6 μm×0.4 μm~1.0 μm×0.4 μm,无鞭毛,在温度4~42℃、盐度50~150、pH6~10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16℃,最适生长盐度为50,最适pH为7,对甲硝唑、林可霉素和青霉素耐药,对25种抗生素敏感,Biolog和API ID-32E细菌鉴定系统的结果显示X5为弧菌属细菌(Vibriosp.);基于多基因序列(16S rRNA,rpoA,recA,pyrH)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X5与V.casei、V.litoralis、V.rumoiensis聚为一支,进化距离为0.095~0.108,这些结果说明X5为弧菌属的一个新种或是V.casei、V.litoralis、V.rumoiensis之一的一个新亚种。本研究报道了弧菌X5能够引起坛紫菜绿斑病,为紫菜流行病学及疾病防治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2.
山姜对益生芽孢杆菌体外抑菌活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中草药山姜粗提液对益生芽孢杆菌体外抑菌效果,特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管碟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山姜煎煮液和乙醇提取液在体外对蜡样芽孢杆菌PAS38菌株和枯草芽孢杆菌Pab04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直径,并以肠毒性大肠杆菌(ETEC)、4μg/mL硫酸庆大霉素作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结果表明,山姜煎煮液和乙醇提取液对两株益生芽孢杆菌和ETEC无抑菌作用,硫酸庆大霉素对蜡样芽孢杆菌PAS38和枯草芽孢杆菌Pab04菌株MIC均为1.25μg/mL,对ETEC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625μg/mL。山姜煎煮液和乙醇提取液对受试菌株抑菌直径与生理盐水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硫酸庆大霉素与其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山姜粗提液对两株益生芽孢杆菌无明显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23.
苏云金芽孢杆菌对黄河鲤血液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苏云金芽孢杆菌对黄河鲤血液免疫应答的影响.将苏云金芽孢杆菌按1.0×10~(11)、3.0×10~(11)、5.0×10~(11) cfu/kg 3个浓度添加在鱼用全价颗粒饲料中,投喂经嗜水气单胞菌疫苗免疫组(A_0~A_3)和未免疫组(B_0~B_3)黄河鲤,分别于0、15、30、40 d时检测各组黄河鲤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以及血清凝集抗体效价,并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使黄河鲤血液中白细胞吞噬活性和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提高.添加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添加浓度越高,血液白细胞活性和溶菌酶活性越强.免疫组与未免疫组白细胞吞噬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而溶菌酶活性差异显著(P<0.05).在停止投喂后10 d,白细胞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逐渐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苏云金芽孢杆菌还可提高黄河鲤的凝集抗体效价及攻毒后的存活率,其中,当菌株添加浓度为5.0×10~(11) cfu/kg时,受免疫的黄河鲤免疫保护率最高.即投喂苏云金芽孢杆菌对黄河鲤血液免疫应答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4.
杨丽丽  刘其根 《水产学报》2013,37(6):894-903
为了解以鲢鳙占优势的千岛湖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与水温、溶解氧等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方差分析、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千岛湖河流区、过渡区、湖泊区3个地区的浮游动物种类、数量以及环境因子的月变化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07—2008年,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15种,其中原生动物16种、轮虫51种、枝角类23种、桡足类25种。浮游动物密度在春季(2007年:840.9/L,2008年:850.5/L)形成高峰;生物量在春季(2007年:1.89mg/L,2008年:0.837 mg/L)和秋季(2007年:1.63 mg/L,2008年:0.802 mg/L)形成双高峰;现存量从河流区至湖泊区依次递减。河流区和过渡区的浮游动物密度均于4 m水层达最大值,湖泊区于8 m水层达到最大值。各位点4~12 m水层的大型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透明溞、蚤状溞、球状许水蚤等和小型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长额象鼻溞、颈沟基合溞、台湾温剑水蚤等的生物量较高。原生动物、桡足类生物量与溶解氧显著正相关;轮虫、枝角类生物量与总氮、硝态氮、浮游植物生物量极显著正相关。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溶解氧、温度、总氮、总磷、硝态氮是影响浮游动物时空分布的主要因子。透明溞在2—6月份主要受到以浮游植物为食物的上行效应的影响较大,而其他月份主要受水温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5.
养殖刺参溃疡病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2年冬季以来,山东、辽宁等省的养殖刺参几乎每年冬天都大规模爆发溃疡病。本文研究了刺参溃疡病的特征和症状,从病参体表和体内分离出优势菌,经回归感染证实其就是引发本次刺参溃疡病的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发现,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电镜下观察呈短杆状,极端单鞭毛,综合研究该菌在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特性,确认分离到的病原菌为交替假单胞菌,交替假单胞菌作为养殖刺参的病原菌在国内外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6.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益康XP)和芽孢杆菌(Bacillus)制剂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生长、肌肉成分、蛋白酶活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0.075%益康XP、0.100%益康XP、0.200%芽孢杆菌,饲养均重(5.57±0.21)g的凡纳滨对虾45 d。结果表明,添加0.075%益康XP、0.100%益康XP、0.200%芽孢杆菌分别提高凡纳滨对虾增重率17.24%、12.29%、20.18%,降低饲料系数14.28%、9.77%、12.03%,提高蛋白质效率16.49%、10.05%、12.98%(P<0.05);添加酵母培养物和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肌肉组成成分没有影响(P>0.05);0.075%益康XP组、0.100%益康XP组、0.200%芽孢杆菌组肝胰脏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分别提高25.24%、15.22%、54.92%(P<0.05);各试验组肠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所提高,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0.100%益康XP、0.200%芽孢杆菌组凡纳滨对虾血清酚氧化酶活性、溶菌酶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攻毒实验表明,感染溶藻弧菌后,芽孢杆菌组对虾第1、3、4天的累积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4天时的免疫保护率达到27.1%,而添加益康XP对累积死亡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酵母培养物益康XP和芽孢杆菌均能改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消化功能,芽孢杆菌能增强凡纳滨对虾对溶藻弧菌的抗感染功能。  相似文献   
127.
乳酸杆菌L1对致病弧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致病弧菌T1、T2为检测菌,采用平板抑菌圈检测法,研究乳酸杆菌L1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L1发酵上清液对两种弧菌的抑制效果和发酵液对弧菌的抑菌作用相似,即对弧菌T1的抑制作用强于T2;L1 发酵液对弧菌T1、T2的抑制能力强于上清液,表明乳酸杆菌及其代谢物质对弧菌具有协同抑制作用;L1的发酵液经3倍稀释仍对弧菌T1有抑制作用;乳酸杆菌L1生长不同时期的代谢产物对弧菌的抑菌活性不同,代谢产物的抑菌能力在衰退期>稳定期>生长期;L1的发酵液经沸水浴处理15 min其抑菌活性不变,表明抑菌代谢物质具有较好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28.
养殖水体中高效氨氮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NH4)2SO4为惟一氮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从养鱼池水中分离筛选到1株高效氨氮降解菌X2。当NH4 -N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时,该菌株在24 h内的氨氮降解率>95%,并具有硝酸还原和亚硝酸还原能力。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相似文献   
129.
福建南部养殖石斑鱼匹里虫(Pleistophora sp.)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福建南部海区一些网箱养殖石斑鱼常见一种流行性孢子虫病,病鱼主要表现为游动失常、厌食、消瘦。外表无明显病理症状,部分病鱼腹部膨大变形,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剖检可见腹腔、生殖腺、肝脏、结缔组织以及肌肉组织内散布或成串排列数个到数十个大小不一的黑色或银灰色孢囊。包囊内含大量孢子虫的子孢子,子孢子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4~5μm。根据形态学以及寄生特点确定该寄生虫是一种匹里虫。  相似文献   
130.
通过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和100L发酵罐中试确定了枯草芽孢杆菌HJ02工业生产用的优化液体培养基和发酵工艺条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g/L、玉米粉8g/L、豆粕粉25g/L、硫酸锰30.8mg/L、硫酸镁5g/L、磷酸二氢钠0.52g/L、磷酸氢二钠2.33g/L;最优发酵工艺条件:培养温度30℃,初始pH值7.0,最佳接种的菌龄是18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