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92篇
林业   32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6篇
  18篇
综合类   340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581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省平潭县的虾塘大都建于80年代之前,塘底严重淤泥化,近年来对日本对虾经常暴病暴死,我们在8.5亩的实验浅水虾塘内建立若干卫生小丘,供日本对虾越冬和白昼潜伏,延缓了日本对虾发病时间和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992.
麦冬果实总黄酮含量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总黄酮显色处理后在 5 10nm下的比色 ,分析了麦冬果实不同生长期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 ;同时 ,采用索氏法对微波提取麦冬果实中总黄酮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麦冬果实总黄酮含量随果实生长趋向成熟末期而波动 ,但总的含量是趋于增加且存在2个产黄酮高峰期 ;影响总黄酮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是提取介质和温度 ,微波前处理有助于总黄酮快速提取。  相似文献   
993.
麦冬振动筛选机的多目标优化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麦冬筛选效果,在麦冬振动筛选机的初始设计阶段针对其振动筛选机构进行优化设计。将筛选机构简化为四杆机构,以4个杆长为设计变量,以最小传动角γmin最大、行程速比系数Κ最大和最小总体尺作为优化目标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将优化后的参数进行样机试制并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筛选效果良好,机构无卡死现象。由此证明了优化结果的可靠性,避免了传统样机制作反复试制改进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994.
用手术刀片切掉仿刺参体壁表皮层和结缔组织层,深度至体腔膜。术后将仿刺参放入正常海水中饲养,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仿刺参体壁再生的外部形态和组织学变化,并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小鼠抗人角蛋白19(CK19)的表达。形态学观察表明:术后1 d,伤口呈凹陷状,体腔膜上增生出一薄层乳白色结缔组织;术后7 d伤口表面出现色素;术后11 d凹陷基本变平;术后21 d,伤口处体壁形态与颜色恢复至术前。组织学观察表明:术后1 d,疏松结缔组织直接暴露,创伤面附近有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聚集;术后3 d,结缔组织外层有上皮细胞聚集;术后4 d,结缔组织间可见一条带状间隙;术后7 d,表皮外层出现角质层;术后11 d,上皮层厚度接近正常组织,但结缔组织较松散;术后21 d,上皮细胞数量、排列以及结缔组织的排列同正常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CK19在正常的仿刺参体壁中表达得比较分散;术后3 d,CK19在创伤面附近集中表达。  相似文献   
995.
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Chemiluminesent Immunoassay,CLIA)技术检测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细胞CD35。单克隆CD35一抗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鼠IgG二抗,选择对碘苯酚作为发光增强剂,鲁米诺和过氧化氢作为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底物;对照组用无菌海水代替一抗和二抗,进行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发光值(1 321 596.00)和对照组(16 773.20)的发光值差异极显著(P〈0.01);仿刺参体腔细胞膜上能够检测到CD35的存在,表明仿刺参体腔细胞膜上具有补体受体。  相似文献   
996.
刺参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方法,对刺参成熟未受精卵以及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极体排放、雌雄原核的形成与结合、早期卵裂以及多精入卵等细胞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刚产出的刺参成熟未受精卵呈圆形,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在水温22~23 ℃、盐度29条件下进行受精,受精后12 min,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释放第一极体;受精后20 min,大部分受精卵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放出第二极体。受精后35 min,雌、雄原核开始在卵中央发生染色体联合;受精后80 min,部分受精卵完成第一次卵裂,受精后100 min,部分受精卵完成第二次卵裂。刺参在受精过程中存在极少数的多精入卵现象。  相似文献   
997.
本研究克隆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P450c17基因的全长cDNA,结果表明其cDNA的5′端UTR为256 bp,3′端UTR为250 bp,ORF为1 530 bp。在3′端有特殊序列ATTTA、终止密码子TAA和polyA加尾。其全长cDNA编码509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预测蛋白分子量57.6 kD,理论等电点5.5。P450c17的氨基酸序列存在长度为25个氨基酸的信号肽,1个长度为22个氨基酸的跨膜区,1个糖基结合位点NHS,1个P450特有的结构域,其氨基酸序列具有明显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家族的特征。结构域中亚铁血红素结合域中的精氨酸R和发挥活性所必须的半胱氨酸C都是保守的。这些结构组成了血红素结合环、质子传递槽和K螺旋及绝对保守EXXR基序。蛋白前体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占41.22%,延伸链占12.77%,α–螺旋占46.01%,不含–折叠。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35%~41%之间。系统进化树表明仿刺参与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及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聚为一支,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鲇(Clarias gariepinus)、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及白斑角鲨(Squalus acanthias)聚为一支,三刺鱼(Gasterosteus aculeatus)、金眼门齿鲷(Stenotomus chrysops)、斑马鱼(Danio rerio)、鲤(Cyprinus carpio)、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牙鲆及青鳉(Fundulus heteroclitus)聚为一支。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仿刺参P450c17在性激素调控性别分化方面的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饵料培养基,在低温(16±1)℃下,从刺参养殖池塘环境中富集驯化分离有机污染物低温降解细菌;根据菌株生长情况、好氧性和生物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筛选,然后在菌体接种密度1×106 CFU/mL、(16±1)℃、pH 8.0、160 r/min条件下,通过检测菌株对饵料中有机物(COD)和氨态氮(NH4+-N)成分的去除率来最终筛选获得优良低温有机污染物降解细菌,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研究。菌株筛选结果表明,从分离的17株低温细菌中共获得3株菌株DR7、DR8和DR11,它们能同时高效降低和去除饵料浸出物中COD和NH4+-N,5 d COD去除率分别为37.7%、50.0%和21.0%,NH4+-N去除率分别为95.0%、98.0%和99.8%。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DR7和DR11属于假单胞菌属细菌(Pseudomonas sp.),DR8属于副球菌属细菌(Paracoccus sp.)。菌株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培养时间对饵料降解有显著影响(P<0.05),在0~6 d内3菌株对饵料中有机物和氨态氮的去除过程明显,其中DR8降解力最强;各组合菌株的饵料降解效果差异显著(P<0.05),但并不完全优于对照单菌株,其中最佳组合为DR8-DR11。研究认为,筛选的3株低温有机污染物降解细菌为良好的菌种资源,在刺参养殖池塘污染环境调控及刺参微生态制剂的研制方面具有较好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北海道黄杨试管苗的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是在离体培养条件下,通过研究不同NaCl浓度对北海道黄杨试管苗的形态指标、生物量等的影响,以确定黄杨试管苗最适生长盐浓度。结果表明:试管苗的受害指数、胁迫敏感指数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NaCl浓度≤0.2%时,其盐害程度不仅最小,反而还更有利于北海道黄杨试管苗的生长(在0.2%时,北海道黄杨试管苗的鲜重、根冠比以及相对含水量等达到最大值),这说明0.2%的NaCl浓度是黄杨试管苗生长的最适盐浓度。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了解大叶黄杨白粉病的消长动态。[方法]于2006年调查聊城市城区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发生规律,同时对大叶黄杨叶片正反面病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发生在聊城市城区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即4月中旬至5月中旬和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大叶黄杨叶片正反面的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感病叶片背面的病情随正面病情的加重而加重。防治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关键是抓住关键时期,统一行动,综合防治。[结果]该研究为聊城市城区综合防治大叶黄杨白粉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