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5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93篇
林业   49篇
农学   173篇
基础科学   41篇
  135篇
综合类   1345篇
农作物   172篇
水产渔业   228篇
畜牧兽医   667篇
园艺   80篇
植物保护   11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30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5 毫秒
81.
为了明确玉米新品种漯玉16的最佳种植密度,研究密度对其叶面积、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漯玉16的株高、穗位高和棒三叶叶面积先增加后降低,茎粗先减少后略有增加.穗长逐渐变短,穗粗减小,秃尖长和空秆率显著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显著降低.抽雄期、吐丝期和成熟期均有推后,生育期延长.综上所述,玉米新品种漯玉16在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株高和穗位适中,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2.
利用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仁扇舟蛾(Clostera restitura)5龄幼虫前、中、后肠细菌的16S rDNA V4区序列进行测序,分析不同肠段细菌群落结构组成,比较细菌群落结构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仁扇舟蛾5龄幼虫前、中、后肠细菌共归属于26个门,78个纲,142个目,267个科,392个属.其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在属水平上,主要有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盐单胞菌属(Halomonas)、毛螺旋菌属(Lachnospira)、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罗斯氏菌属(Roseburia)、颤螺旋菌属(Oscillospir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从不同肠段细菌群落α多样性可知,中肠的物种多样性最高,后肠的物种丰富度最高,前肠的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均最低.样本层级聚类及PCoA分析可知,中肠和后肠的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LEfSe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中肠的差异细菌种类最多.仁扇舟蛾5龄幼虫前、中、后肠的细菌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及丰度不同,且多样性存在差异,肠道细菌在提高宿主对环境的适应性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从甘薯种植地、淀粉厂厂区及下水道等有机质丰富的地方采取土样,从中分离产糖化酶细菌.其中一株命名为S3的分离菌株,根据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性状检测、全细胞脂肪酸成分分析、16S rDNA序列分析DNA-DNA杂交等鉴定实验结果表明属于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根据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与S3进化距离相近的类芽孢杆菌菌种分别为:P.curdlanolyticus、P.kobensis和Paenibacillus sp.PALXIL08.但是,S3菌株在生理生化特征及细胞脂肪酸成分含量等都与这3种菌有所不同;DNA-DNA杂交实验表明S3和这3种菌的同源性分别为37.8%、21.7%和29.4%.因此,S3菌株可能是类芽孢杆菌的一个新种.  相似文献   
84.
85.
为了解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各组织中微生物的分布差异,本实验在Illumina MiSeq 测序平台利用16S rDNA克隆子测序(V3-V4区)对嵊泗养殖贻贝的血淋巴、消化腺、肾脏、鳃、外套膜、性腺和足等7种组织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比较组织间微生物的多样性差异。结果显示,21个样本平均产生36,860条高质量序列。血淋巴共有1,237个OTU,其次是消化腺(1,014个OTU)和肾脏(1,015个OTU),性腺最少(仅有553个OTU)。尽管血淋巴OTU数最高,但仅有9个独有OTU。肾脏拥有最多172个独有OTU,消化腺次之(144个独有OTU)。所有组织中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为主要菌群。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血淋巴、消化腺和肾脏微生物多样性最高。以上结果表明,厚壳贻贝微生物存在一定的组织差异性,这将为今后深入阐释厚壳贻贝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调控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6.
斜带髭鲷早期发育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笛鲷属(Lutjanus)的紫红笛鲷(Lutjanusargentimaculatus)、白星笛鲷(Lutjanusstellatus)、千年笛鲷(Lutjanussebae)、勒氏笛鲷(Lutjanusrussellii)、红鳍笛鲷(Lutjanuserythropterus)线粒体DNA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测序,得到长度约418bp的序列。结合GenBank中斜带笛鲷(Lutjanusdecussatus)该区段的16SrRNA序列,用Clustal_X排序软件进行16SrRNA序列的对位排列。通过Mega2.1软件对所得线粒体16SrRNA片段序列进行比较,共检测53个碱基存在变异,其中包括21个简约信息位点,并用"Pairwisedistance"计算了各属间的相对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其序列差异(转换 颠换)在0.027~0.083,其中勒氏笛鲷与斜带笛鲷的序列差异最小,红鳍笛鲷与勒氏笛鲷的序列差异最大。以高体四长棘鲷(Argyropsspinifer)为外类群,采用Mega2.1软件中的"Neighbore-Joining"法得到唯一1个分子系统树,系统树各分支的置信度由"Bootstrap"1000循环检验。结果表明,6种笛鲷鱼类聚成明显的3个分支,第1个分支,包括勒氏笛鲷、斜带笛鲷和白星笛鲷;第2个分支,包括紫红笛鲷;第3个分支,包括红鳍笛鲷和千年笛鲷。  相似文献   
87.
斜带石斑鱼病原菌(哈维氏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患病斜带石斑鱼 (Epinepheluscoioides)肝脏组织分离到EcGY0 2 0 4 0 1菌株 ,经人工感染、回归感染实验证实为致病菌。通过API系统和菌体常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指标测定以及 16SrRNA测序分析等综合鉴定 ,Ec GY0 2 0 4 0 1菌株为弧菌属哈维氏弧菌 (Vibrioharveyi) ,其半致死剂量LD50 为 2 .7× 10 6CFU/g鱼体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 ,EcGY0 2 0 4 0 1菌株对利福平、四环素、喹诺酮类及头孢曲松等抗生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88.
对疑似为患有绵羊肺炎支原体的病羊无菌采取病料,经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病原分离培养、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生长抑制试验,代谢抑制试验,人工接种发病,间接血凝试验,对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羊群以呼吸道疾病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进行初步诊断,参考国际已知支原体16S r RNA序列,选取共同保守性强的片段设计出一对引物,提取病原分离株(MY1)和人工感染分离株(SY1)培养物的菌体DNA进行PCR扩增并克隆、测序。将该序列与Gen Bank中支原体序列比较,结果证明,分离株MY1和SY1与Y-98序列与绵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Y-98同源性为99.7%,与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标准株PG3同源性为78.7%,故确定分离株为绵羊肺炎支原体。  相似文献   
89.
对虾病原菌2—5B菌株16SrRNA基因片段的克隆和序列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引物PL1-PL2PCR扩增对虾病原菌-坎普氏弧菌2-5B菌株16SrRNA基因-1223bp的片段,采用pUC19质粒构建dT载体法完成该片段的克隆。部分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GenBank中坎普氏弧菌标准株序列之间同源性为96.94%。  相似文献   
90.
2013年11月从广州某猪场发生急性败血症死亡的母猪心脏、肺脏、脾脏分离到1株病原菌,经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及16SrRNA、spaA基因测序,确定为猪红斑丹毒丝菌,命名为GZ株。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阿莫西林、利福平、庆大霉素、头孢类抗生素高度敏感,对其他药物广泛耐药,对BALB/c小鼠的致死剂量为1.5×108 cfu/mL。测序结果与NCBI收录的猪红斑丹毒丝菌进行Blast比对分析,16SrRNA基因与不同地区分离自人、蛋鸡、猪、白海雕、野猪、野兔、鼠等动物的同源性为95.9%~99.8%。spaA基因与NCBI收录的分离菌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8.9%~99.9%,氨基酸同源性为99.5%,3处发生突变,其中,第36位缬氨酸突变为亮氨酸,第203位异亮氨酸突变为蛋氨酸,第257位亮氨酸突变为异亮氨酸;与1998年和2006年日本1a型Fujisawa株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为99.8%,因此确定分离的GZ株为1a血清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