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79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444篇
林业   93篇
农学   123篇
基础科学   46篇
  46篇
综合类   2667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8887篇
畜牧兽医   1343篇
园艺   63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409篇
  2013年   429篇
  2012年   581篇
  2011年   626篇
  2010年   619篇
  2009年   707篇
  2008年   768篇
  2007年   756篇
  2006年   721篇
  2005年   679篇
  2004年   409篇
  2003年   374篇
  2002年   321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81篇
  1997年   254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247篇
  1994年   270篇
  1993年   268篇
  1992年   276篇
  1991年   278篇
  1990年   185篇
  1989年   184篇
  1988年   204篇
  1987年   182篇
  1986年   190篇
  1985年   132篇
  1984年   138篇
  1983年   131篇
  1982年   118篇
  1981年   114篇
  1980年   120篇
  1979年   69篇
  1978年   60篇
  1976年   49篇
  1975年   52篇
  1974年   5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探究怒江西藏段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于2017-2020年在怒江西藏段干流及主要支流设置9个调查站点进行了8次鱼类资源调查。调查共采集到鱼类23种,隶属于2目6科9属,其中怒江特有种有6种,外来鱼类5种。鱼类种类数分布总体上呈现随着海拔上升而逐渐减少的分布趋势。优势种为怒江裂腹鱼(Schizothorax nukiangensiss)、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和热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thermalis),3种鱼类共占调查鱼类总生物量的96.28%,占生物总数的91.25%。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范围分别为0.369~0.908、0.222~0.496、0.317~0.754和0.405~0.692,怒江西藏段鱼类群落多样性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生态类型上分为底栖缓流型、底栖间隙型、急流吸附型及静水中层型4类,摄食类型基本上都为杂食性。下游察瓦龙乡与那曲大坝上游的鱼类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11.76%)最低,支流左贡玉曲河与比如大坝下游的鱼类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70.00%)最高。流域总体上处于中度干扰状态,上游大坝之间的河段及支流玉曲河处于较为严重的干扰状态。为了保护怒江西藏段鱼类多样性,降低区域内干扰,建议在玉曲河支流设立保护区,同时加强流域渔政管理,规范放生行为,做好流域开发的生态保护修复与预案研究。  相似文献   
102.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是我国冷水性鱼类的主要养殖品种。与二倍体相比,虹鳟三倍体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好和不育等优点。目前,鉴定虹鳟倍性主要是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DNA含量分析,但这种方法需要采集鱼类血液或组织样本,会对其造成伤害。为了实现利用微创方法收集样本鉴定虹鳟倍性,本研究利用PCR扩增以及电泳分离技术对153个微卫星标记(SSR标记)进行分析,其中139个SSR标记能够在二倍体和三倍体中成功扩增,筛选出132个SSR标记具有多态性,最终鉴定出7个标记在三倍体中表现出较高的变异性。通过在52个已知倍性水平的参考样本和48个未知倍性的样本上进行验证,进一步从中筛选出3个SSR标记(SSR1054、SSR1056和SSR1468)足以区分倍性水平,并且根据3个标记序列重新设计了3对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引物序列进行倍性分析应用。本研究所筛选的SSR标记解决了现有虹鳟倍性鉴定中存在的技术流程复杂、耗材昂贵的问题,并有助于不同倍性虹鳟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3.
刘洋  陈松林 《水产学报》2023,48(11):119103-1-119103-10

本文系统介绍了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筛选的研究历程、分子标记辅助性控育种的研究进展及展望。首先,作者回顾了我国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的研究历程,包括探索期 (2001—2006年),突破期 (2007—2012年)和快速发展期 (2013—2023),其中在突破期重点描述了半滑舌鳎、黄颡鱼等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的发现,为我国鱼类性别决定机制研究和性控育种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其次介绍了分子标记辅助性控育种的研究进展,采用性别特异分子标记辅助培育出半滑舌鳎“鳎优1号”,黄颡鱼“全雄1号”、“全雄 2号”等新品种,极大的推动了我国鱼类性别控制育种研究工作。最后,文章对我国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性控育种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今后应从持续开发养殖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强化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筛选方法创新、优化鱼类性别特异标记的应用方法等方面加强鱼类分子标记辅助性控育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4.
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又称鸭嘴鲟,属鲟形目\匙吻鲟科,是原产于美国的一种古老的大型淡水经济鱼类。1990年引入我国,现  相似文献   
105.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颗粒配合饲料原料和成品料的价格不断攀升,劣质的颗粒饲料还导致了草食性鱼类营养性疾病的发生,这些因素都影响了草食性鱼类的养殖,特别是水草资源欠缺地区。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必  相似文献   
106.
蔡春芳  任胜杰  万金娟  姚仕彬  吴萍  曹霞敏  叶元土 《水产学报》2024,2(4):049608-1-049608-16

由于环境保护和成本控制的需要,植物性饲料原料在水产配合饲料中的用量越来越高。植物性原料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DFs),使许多商品饲料中的DFs达30%以上,但由此带来的对水产动物的生理影响仍鲜受关注。本文介绍了DFs的定义、分类、理化特性、可发酵性及常见植物性饲料原料中DFs的含量,重点介绍了作者及团队在鱼类DFs营养生理方面的研究发现。研究表明,黄颡鱼摄食含20%~30% DFs的饲料后会出现出血、白便、肠炎、腐皮、烂鳃、肝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绿肝、白肝、胆囊肿大等症状及暴发性死亡。大口黑鲈和草鱼摄食高DFs饲料后也有相似症状。DFs的致病作用不仅与饲料中DFs含量有关,还与DFs种类有关,果胶对黄颡鱼的致病性比纤维素强得多。DFs的致病机制与其对胆汁酸 (BAs)稳态和肠道微生物稳态的干扰有关。因DFs具有结合BAs的特性,这会阻碍BAs对法尼醇X受体 (FXR)等BAs受体的激活,而FXR负反馈调控BAs的合成并抑制炎症反应,因此,大量DFs进入肠道后就会引起BAs合成亢进,提高组织中BAs水平及其疏水性并干扰BAs循环节律,再由BAs的细胞毒性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坏死。DFs还具有可发酵性,引起肠道微生物结构改变,或由BAs的抗菌作用引起肠道微生物结构改变,进而加剧包括BAs在内的代谢紊乱。DFs的致病性与其他胁迫作用具有叠加效应,加重疾病症状和进展。从DFs的致病机制出发,通过控制DFs摄入种类和摄入量、向饲料中添加BAs及牛磺酸、防止DFs与其他胁迫因子的叠加效应等方式可防控DFs诱导的疾病。本研究首次阐述了DFs过量摄入对鱼类的致病性及其潜在机制,为植物性饲料原料的高值化利用及饲料配制技术优化提供了新视角,为鱼类病害防控提供了新途径。研究结果也提示未来应进一步阐明不同植物性原料中DFs的种类、含量和特性以及水产动物对DFs的耐受范围。

  相似文献   
107.
鱼类重要免疫器官抗菌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科学》2021,40(4):624-634
正鱼类是重要的水产养殖动物,因其分布范围广,涉及区域多,极易遭受外源压力的影响,故病原菌对鱼类的危害最大。鱼类病原菌多样,致病原因复杂,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并易于传播,严重地威胁鱼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1])。近年来,随着集约化养殖规模的扩大,病原菌感染导致鱼类大量死亡,限制了产业的发展~([2-3])。因此,一些研究者聚焦于鱼类抗菌的免疫机制探索~([4-6])。免疫系统的响应机制是鱼类抵抗寄生虫、细菌和病毒威胁的防线~([7]),其中,重要免疫器官的抗菌机制探讨是鱼类免疫学研究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8.
王桂芹  李清华 《饲料工业》2007,28(12):44-47
<正>鱼粉是鱼类最重要的蛋白源,但其资源短缺是饲料工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寻找植物蛋白替代鱼粉蛋白是目前水产行业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大豆具有消化吸收率高、氨基酸组成好、价格合理和资源丰富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9.
病因分析 鱼类发生肝胆综合症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普遍认为引发该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种质退化.鱼类种质退化不仅使其生长变慢,且自身免疫能力降低,易患病.②用药不当.如长期使用敌百虫类杀虫药物,其本身的毒副作用虽然并不是很大,但长期或过量使用会在水体和鱼体内形成大量的积累而影响鱼的体质.  相似文献   
110.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一串红的小孢子及雄配子发育过程的细胞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一串红具有两个花药室,花药壁的发育方式为双子叶型,腺型绒毡层。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成熟花粉粒为三细胞型,大量的花粉粒在单核靠边期到二细胞花粉的过程中出现花粉粒变形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