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2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452篇
林业   63篇
农学   134篇
基础科学   63篇
  140篇
综合类   2944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7572篇
畜牧兽医   986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529篇
  2011年   503篇
  2010年   567篇
  2009年   602篇
  2008年   622篇
  2007年   554篇
  2006年   587篇
  2005年   641篇
  2004年   493篇
  2003年   451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323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176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89篇
  1992年   188篇
  1991年   188篇
  1990年   184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118篇
  1987年   152篇
  1986年   138篇
  1985年   111篇
  1984年   90篇
  1983年   96篇
  1982年   90篇
  1981年   64篇
  1980年   78篇
  1977年   51篇
  1976年   50篇
  1975年   57篇
  1974年   73篇
  1973年   4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lacepede),俗称金丝鮸,在分类地位上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双棘黄姑鱼具有鱼体大、生长快、食性广、抗病力强等诸多优点,一般养殖一年体重可达2kg,  相似文献   
222.
唐玉华 《齐鲁渔业》2013,(12):46-47
河蟹、鳜在生态与食性上无冲突,具有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作用。池中的野杂鱼利用了河蟹残饵,而鳜又捕食野杂鱼,实现低值鱼向优质鱼的转化,同时又解决了野杂鱼与河蟹争食、争溶氧、争水体等问题,对河蟹、鳜的共同生长极为有利。现将河蟹、鳜同池高效生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3.
黄颡鱼鲇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患头顶溃疡症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内脏组织中分离出致病力强的菌株JZ086,对该菌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并进行了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及16S rDNA序列鉴定。结果显示: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黄颡鱼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1.7×105CFU。Biolog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结果显示该菌为鲇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16S rDNA序列分析显示该菌与鲇爱德华氏菌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高达99%;系统进化树中与鲇爱德华氏菌(AB050826)自然聚为一支,二者遗传距离约为0.002。鉴定结果确认JZ086为鲇爱德华氏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所测试的15种药物都敏感,其中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等尤其敏感。  相似文献   
224.
为探索四川裂腹鱼的苗种培育技术,于2011年在成功实现四川裂腹鱼的人工繁殖后,进行了苗种培育技术的研究。在水温12~20℃、流水培育条件下,选用水蚯蚓作为四川裂腹鱼初孵仔鱼的开口饵料,选用"升索"牌饲料作为鱼苗首次转食的配合饲料。经过近一年的培育,共获得四川裂腹鱼鱼种1.73万尾,个体平均体长达9 cm,体质量达7.5 g,培育成活率75%以上。  相似文献   
225.
翘嘴鳜一年三次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的繁殖周期及次数主要取决于产卵类型,而产卵类型则与其性腺发育的规律密切相关[1-2],即使是一些一次性产卵类型的鱼类,在人工条件下,通过生态调控或强化培育,也能实现一年多次的人工繁殖[3-6]。这对于缩短繁殖周期,提高人工繁殖的效率,以及反季节育苗都具有重要意义。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是我国特种鱼类池塘养殖的重要  相似文献   
226.
采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卵巢的组织形态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瓦氏黄颡鱼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卵母细胞发育分为6个时相。从10月至次年的2月份,卵巢处于第Ⅱ期;3—4月份卵巢处于第Ⅲ期;4—5月初卵巢处于第Ⅳ卵期;5—7月卵巢处于第Ⅴ期;8—9月卵巢处于第Ⅵ期。在第2时相的卵母细胞中出现卵黄核和滤泡细胞;第3时相的卵母细胞出现液泡,数目和层数随着卵巢的发育逐渐增加;第4时相的卵母细胞充满卵黄颗粒,并出现了受精孔和精孔细胞。瓦氏黄颡鱼是一次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227.
鱼类精氨酸需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罗智 《水产学报》2004,28(4):450-459
精氨酸是迄今研究的所有鱼类的必需氨基酸。近年来,在确定鱼类精氨酸需要量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然而,仍然有许多养殖鱼类对精氨酸的需求有待研究。在已有的报道中,鱼类精氨酸需求存在种内和种间差异,而且这种差异较大。这篇论文综述了鱼类精氨酸需求的研究进展,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鱼类对精氨酸的需要量,饲料中精氨酸含量对鱼类的影响,影响鱼类精氨酸需要量的因素,评价鱼类精氨酸需要量所采用的指标以及精氨酸和赖氨酸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28.
池养瓦氏黄颡鱼全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5月12日-6月5日,以自繁自育的2龄瓦氏黄颡鱼作亲本,开展大批量全人工繁殖,共催产亲鱼163.8kg,其中雌亲鱼87.5kg,679尾,雄亲鱼76.3kg,323尾。人工产卵率99%,自行产卵率为88%,共产卵约156万粒,平均受精率为54%,孵化率为44%,孵出鱼苗37.8万尾。  相似文献   
229.
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大豆油为脂质源配制成3个蛋白质水平(35%、40%和45%)×2个能量水平(1.5×104J/g和1.6×104J/g)的6种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4.7±0.6)g的黄颡鱼,进行蛋白质和能量需要量的研究。经62 d饲养表明:黄颡鱼幼鱼配合饲料中的适宜蛋白质含量为41.47%~43.38%,最佳能量蛋白比为40.17。在6组试验饲料中,当蛋白质含量为40.38%,能量为1.622×104J/g时,体重增长率,蛋白质效率,肥满度均为最大值,分别为132.93%、1.14和1.76,饲料系数最低为2.17。  相似文献   
230.
匙吻鲟,又称匙吻白鲟,俗称鸭嘴鲟,原产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其卵做成的鱼籽酱是国际上名贵的营养品。匙吻鲟适应性强,食性广,既可摄食浮游生物,也可摄食水中昆虫幼虫、水蚯蚓,人工饲养条件下经驯化也摄食颗粒饲料,适合于池塘、水库、湖泊等水体养殖,生长快,周期短,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