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综合类   33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海参陆基工厂化养殖模式的特点是能较好的解决海参的夏眠和冬季半休眠问题,使其终年均能生活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促使其健康生产。由于海参陆基工厂养殖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发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2.
现场围隔通过围隔水体建立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与周围水体没有交换。使用现场围隔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结构和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和完善,已成为研究水域生态的有效工具,主要用于污染生态学、养殖生态学方面的研究。现场围隔主体结构包括围隔幔、固定支架和围隔幔支架等,附属设备包括防雨罩、电动机、浮力装置和...  相似文献   
23.
不同单养及混养海水实验围隔水化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岩 《水产学报》1999,23(4):350-356
1995年6~10月和1996年6~8月对不同单养和混养海水实验围隔的水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围隔中盐度、总氮、总磷和化学耗氧量(COD)在雨季前逐渐升高,进入雨季后降低;投饵养殖时围隔中磷浓度较低氮浓度较高,其中混养中国对虾和台湾红罗非鱼的围隔活性磷(PO4-P)浓度相对较高,混养对虾与菲律宾蛤仔的围隔氨氮(NH3-N)浓度较高,投铒兼酌情施肥养殖时围隔中氮浓度较低磷浓度较高,其中混养中国对虾与缢蛏  相似文献   
24.
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浮游细菌的数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浮游细菌的数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浮游细菌数量波动在(0.41~10.63)×106ml-1之间,平均为(4.29±2.44)×106ml-1。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细菌数量逐渐上升,细菌数量昼夜间呈现较大波动。细菌数量与水温、总有机质的化学需氧量(TCOD)、溶解态有机质的化学需氧量(DCOD)呈现显著正相关,与颗粒态有机质的化学需氧量(PCOD)、浮游动、植物生物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5.
陆基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一种由小系统大组合方式集成的新型陆基水产养殖设施 ,小系统由养殖池、水处理池等组成 ,形成各池独立的水体环流运转系统。合理的池体结构和水流工艺设计 ,以及有效的物理和生物净化方式 ,使再循环水量达到 99% ,每立方米水体的载鱼量达到 5 0kg以上 ,具有节电、节水、环保、高效等特点 ,该技术属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6.
对虾养殖实验围隔中的固氮作用及其氮输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振雄 《水产学报》1999,23(1):40-44
1997年6~10月,以乙炔还原法进行了不同放养模式下对虾养殖实验中生物固氮作用的测定。结果表明,各围隔中,对虾单养(Y-4)和对虾+海湾扇贝(Y-5)的固氮作用较高,均值分别为2.62μgN/(L·hr)和2.65μgN/(L·hr);对虾+罗非鱼+缢蛏(T-5)的最低,为1.53μgN/(L·hr),对虾+缢蛏(Y-6)和对虾+罗非鱼(Y-7)的分别为2.30μgN/(L·hr)和1.89μgN/(L·hr)。各围隔中固氮速率较高与水体有效氮含量较低及有效氮磷比值不高有关。水层固氮蓝藻主要为蓝球藻(Chrococus)和念珠藻(Nostoc)。估算各围隔实验期间固氮作用输入分别为Y-4∶17.72g;Y-5∶19.63g;Y-6∶9.05g;Y-7∶10.59g;T-5∶7.99g。  相似文献   
27.
静水海水池塘投饵养殖非鲫的鱼产力和负荷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红生 《水产学报》1997,21(2):152-157
用8个3m×8m的实验围隔,研究了静水海水池塘对投饵养殖台湾红非鲫的鱼产力和负荷力。放养量为0.67、1.00、1.33、1.67尾/m^2四个水平。每日投喂颗粒饲料4次,投饵量以鱼体重的3%为基础,再根据鱼的摄食情况加以调整,以1.5h内吃完为准。  相似文献   
28.
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中的细菌碳代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国才 《水产学报》1999,23(4):357-362
1997年 6~ 9月在山东省黄海水产集团养虾场 ,采用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对虾养殖生态系细菌的碳代谢。结果表明 :(1)浮游细菌呼吸量、生产量及对腐质碳的分解量 (μgC/L·d)平均分别为 34 9± 167、180± 86及 52 9± 2 53。呼吸量占浮游生物群落呼吸量的 4 0 %。 (2 )底泥细菌呼吸量、生产量及对腐质碳的分解量 (mgC/m2 ·d)平均分别为 168.0 7、72 .2 7及 2 4 0 .34。呼吸量与泥温、底泥细菌生物量及底泥有机碳浓度均有显著相关性。定数底泥细菌的呼吸量与底泥细菌生物量呈现显著负相关 ,表明虾池底泥细菌代谢可能受有效基质不足的限制。 (3)实验期间每个围隔浮游细菌的呼吸量、生产量及对腐质碳分解量分别为底泥细菌的 2 .0 8倍、2 .4 9倍及 2 .2 0倍。浮游细菌、底泥细菌合计分解围隔收入总有机碳的 30 %(浮游细菌 2 0 %,底泥细菌 10 %) ,其中 10 %转为细菌碳 ,2 0 %用于细菌呼吸消耗。  相似文献   
29.
为探究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增殖放流对水域内鱼类的影响及其表现形式,采用原位实验生态学方法,在对虾放流河道构建围隔,设置3种虾苗放流量(模拟莱州湾近岸放流5亿尾、7.5亿尾和10亿尾)和无放流处理,经过一个对虾生长季后,比较不同处理围隔中鱼类组成和生态位特征差异。结果显示,4种处理围隔中,回捕对虾数量随放流量增加而增加,但其生物量、平均个体大小和回捕率未随放流量增加而增加;回捕率在放流围隔间差异显著,以5亿尾模拟围隔的值最高;鱼的种类组成相似,可归于杂食性、浮游动物食性和鱼/虾食性。总鱼类和鱼/虾食性的鱼类产出量在围隔间差异不显著,杂食性鱼的产出量以放流围隔较高,浮游动物食性鱼的产出量随对虾放流量增加而减少。鱼种间高生态位重叠(>0.75)配对数随对虾生物量增多而减少。相似性分析显示,放流最多的和无放流围隔的鱼类生态位相异程度最高。综上认为,在实验水体中,放流对虾并不降低鱼类总量产出,但可能会影响不同食性鱼类的相对组成和生态位重叠度,且影响效应随放流量增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0.
对虾养殖池塘混养牡蛎对底质有机负荷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8个海水池塘陆基围隔进行对虾池塘不同密度混养牡蛎试验,利用N、S、P综合相对污染指数对不同密度混养牡蛎对虾池塘底质养殖负荷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混养牡蛎虾池底质中N、S、P营养指标随养殖进程呈上升趋势,到实验结束时,不同密度梯度牡蛎混养围隔底质污染程度不同,根据N、S、P综合相对污染指数评估养殖负荷,各围隔呈低谷状排列:Ⅱ组(98.14)>Ⅲ组(60.64)>Ⅳ组(33.05)>Ⅴ组(29.68)<Ⅵ组(126.85);不同密度处理中,位于谷底的Ⅴ组为最佳放养密度点,对于养殖密度为4.5×106尾/hm2的对虾池塘,混养牡蛎最佳生物量为1003.2g/m3,转换为生产规模,则混养牡蛎最佳生物量为1.01×104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